这个2岁的婴儿在打针的时候哭了,但是是由一个奇怪的祖母教的
一位母亲带着两岁的鲍尔去接种疫苗。当针扎进他的右臂时,鲍尔放声大哭。当我抱着哭泣的婴儿出来时,我遇到了一位陌生的祖母,她向鲍尔布道。
祖母坐在椅子上,怀里抱着一个两三个月的婴儿。我妈妈弯下腰,一只手抱着哭泣的鲍尔,另一只手把棉签压在鲍尔的胳膊上。这时,她听到奶奶说:“你为什么哭?都是大男孩,还哭?”妈妈想,这是给我们的吗?然后奇怪的奶奶继续说了两三遍,“大男孩还在哭,别哭了。好大,大家伙还在哭。你看那个哥哥没哭。”妈妈确定她说的是两个宝贝。
妈妈很有礼貌
我妈妈知道鲍尔是因为注射时的疼痛而哭的,但现在她哭了,因为她不想按棉签。在她妈妈摘下棉签后,鲍尔立即停止了哭泣。
我妈一直没有注意回复我奶奶说的“大男孩还在哭”,但是她很难受。不管这个奶奶是出于好心还是习惯了这样的说法,我妈都觉得她的说法不合适。这样的姑息对孩子没用。
鲍尔停止哭泣后,她妈妈笑着对奶奶说:“孩子才两岁,不是大男孩。如果是几个月的宝宝,你对他做什么他都不会反抗。如果他三五岁,就不会哭了。两岁的孩子处于理解和不理解的阶段。我理解他的感受,也不会阻止他哭。”陌生的老奶奶一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好,好。
妈妈的理由
首先,2岁的孩子不是“大男孩”。即使孩子老了,也应该允许他哭。孩子老了就不能哭吗?打针本来就痛。为什么想哭就哭不出来?
其次,别人不哭,就不能哭吗?为什么不隐藏自己的感情,不哭就不哭?
第三,一两岁的孩子,只是因为不上不下的相遇,只是懂事,却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行为反应往往过于强烈。几个月大的宝宝在打针的瞬间哭了几下就马上不哭了,按棉签也不会再继续哭了。有些3岁以后的孩子会哭,可以理解并抵制压棉签。然后告诉一两个两岁的孩子,你是大男孩,不会哭。他不会理解,也不会成功。
你是在用这些错误的安抚方式吗
令人担心的是,这位奶奶以后会这样安抚孙子孙女。
现在很多父母和老人哭诉孩子打针,用错误的方式安慰孩子。比如“打针根本不疼”,这是对事实的歪曲。打针当然疼。为什么说它们一点都不疼?父母这样对孩子说,孩子还会相信父母说的话吗?
“有什么好哭的?”“看看那个。没人哭。”这不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感同身受,而是责备孩子。孩子心里能好受点吗?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再哭,让医生再给你打一针。”这是恐吓的威胁。孩子本来就害怕,然后被父母吓到了,更害怕了,心理被阴影笼罩。下次他们会哭得更厉害。
那么,哪些绥靖方法是正确的呢?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针扎了,告诉孩子会有些疼,让孩子哭
提前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扎针,因为扎针的时候会有些疼痛,让她用哭的方式来表达疼痛,会大大减少孩子对扎针抽血的恐惧。
女儿三岁后去医院取手指血,基本没哭过。每次她3岁前去医院,我都会对她说:“她生病了就去看医生,然后抽血,会有点疼。想哭就哭,但是不能哭很久;如果你能坚持住,不要哭。我想你长大后应该能忍住这种痛苦。”她肯定会说:“妈妈,我知道,有一点疼,但是我不哭。”
理解孩子的情绪,同情他
父母应该理解孩子,同情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安慰孩子,用自己理解的话引导和鼓励孩子。孩子在哭的时候,家长不要不理他,也不要用刺耳的语言威胁他。父母要蹲下或者抱着孩子,用温柔的语气安慰孩子,告诉孩子他很棒,他的父母理解他的感受,他的父母小时候害怕打针,可能没有他的表现好。
引导和鼓励孩子
别说没人哭,你怎么还哭?而是用正面的语言引导,比如“你比那个勇敢多了,他会哭很久,哭完你就不哭了。”“谁敢不打针,你看你敢不打针。他应该向你学习。”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很厉害很勇敢的人,是别人学习的榜样。这样孩子才会有自信和自豪感,对自己提出要求,而不是抗拒和害怕打针,哭得太严重。
谈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转移注意力
孩子在认真哭的时候,也可以聊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自己喜欢的玩具、漫画或者绘本,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你还有什么方法安抚正在打针的哭闹孩子?来说说吧。
1.《母亲被陌生男子打新闻 2岁宝宝打疫苗哭闹,被陌生奶奶无端说教,妈妈回怼让人拍手叫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母亲被陌生男子打新闻 2岁宝宝打疫苗哭闹,被陌生奶奶无端说教,妈妈回怼让人拍手叫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53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