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景|带你去看800年前“南海一号”的宝藏
对大海的回忆
他砸碎了中国数百万件文物,却强占了中国的“南海第一”
这是一个南海文物血泪的故事。
他是最猖狂的盗宝贼,
为了抬高青花瓷的价格,他砸了60多万件瓷器。
给中国文物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01
南海宝藏
中国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3.2万公里的海岸线。在大陆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上,沿海港口风帆众多,东南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路线。
它见证了中国海外贸易的繁荣,吞噬了无数的生命和货物。
据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副会长余研究,从公元前后至20世纪,中国东南沿海至南海的沉船约有2000余艘。
东南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地,其海域有无数的沉船和货物。根据印尼海军和印尼海洋与渔业部的最新统计,仅印尼海域就至少有463艘沉船。
未知的海洋和宝藏的神秘引起了许多探险家的注意,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探险途中死去,而另一些人则发了财。在众多探险家中,“最成功”的是英国人迈克·哈奇,他被国际海洋考古界视为灾难。
02
寻宝者还是盗宝者?
哈奇出生于1940年。他的人生记忆是从孤儿院的艰苦生活开始的。他14岁时被派往澳大利亚。
在他贫穷的童年,他有一种疯狂的财富欲,但他只能通过阅读大量寻宝书籍来寻求慰藉。
1970年,哈奇在澳大利亚成立了一家商业打捞公司,专门打捞二战中沉没的商船和军舰,回收船上的橡胶、锡等金属物品。
一个偶然的机会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1980年,他听到一个消息,一个菲律宾渔民在中国南海附近的一个岛上打捞了许多瓷器。
哈奇赶到现场,发现了一艘15世纪的中国古代商船,从中打捞出22000件中国古代瓷器。他试探性地出售或拍卖了这些瓷器,获利数百万美元。
在品尝了中国瓷器的甜头后,哈奇改变了经营方向,将注意力转向了在南海扎根的古代沉船。
在过去的40年里,哈奇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传奇,打捞了50艘古代沉船。
他因沉船歌德-马尔森而出名,因沉船泰兴而家喻户晓。他被认为是最杰出的海洋探险家、最成功的寻宝者和最富有的渔夫。
同时也被专业研究界视为海洋考古的大敌。
1984年,哈奇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的日志中发现了“戈尔·马尔森”这个名字。
据记载,清乾隆十七年,一艘名为“歌德马尔森”的商船从中国南京出发,满载瓷器和黄金,驶往荷兰阿姆斯特丹,航行16天,在南海触礁沉没。
于是,哈奇驾着他的打捞船来到南海,开始工作,打捞出125个金元宝和数百件清朝康熙时期的瓷器。
就在船上的船员惊喜万分的时候,哈奇只保存了23.9万件青花瓷器。——他很清楚收藏市场的规律“物以稀为贵”。
剩下的60万件瓷器,不管有没有历史文化价值,都被哈奇砸了。
一年后,他以无人认领的沉船允许拍卖为由获得拍卖许可,并委托荷兰克里斯蒂拍卖行进行公开拍卖。
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立即将消息发回国内,但当国家文物局欲停止拍卖时,却搜遍了国际海事公约和各国海商法却找不到可行的法律依据。
当时中国关于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也空空白。“买回来”成了保留这批文物的唯一办法。
国家文物局派陶瓷专家耿、冯献明到阿姆斯特丹拿3万块钱参加拍卖会,但这3万块钱却成了以后永久的痛。
阿姆斯特丹希尔顿酒店的两层摆满了23.9万件待拍卖的青花瓷,拍卖大厅内外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
然而,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一路叫价,中国专家根本无法用3万美元买到一件像样的瓷器。
最终,近24万件珍贵瓷器落入隔壁家中。
拍卖三天,两位专家连个标语牌的机会都没有吗?没能把我国的文物带回家,几个中国专家的心都在流血,而哈奇却在这个时候名利双收。
他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成为“最成功的”探险家和考古学家。但他始终拒绝回答“哥特马尔森”打捞点的详细位置,成为考古界的一大疑团和遗憾,也是中国考古界的一块伤疤和耻辱。
03
“泰兴”号沉船
1999年,哈奇发现了另一艘沉船:它是一艘长50米、宽10米、重1000多吨的巨型帆船。这艘船载有2000多名乘客和船员,压舱物中装有100多万件福建德化瓷器,包括茶具、水杯和化妆盒。
明镜新闻杂志甚至称这艘船为“东方泰坦尼克号”。
哈奇关心的当然只是压舱物。他猜到了沉船的位置,潜入南海海底。
经过搜寻,哈奇发现了沉船。里面有数百万件瓷器,几乎都是精品。
和上一次一样,哈奇又一次破坏性的提高了出水瓷器的价格,只剩下36.5万件。
他偷偷把保存下来的污水拖出南海,运到德国拍卖。拍卖持续了9天,给哈奇带来了3000万美元的回报。
泰兴沉没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澳大利亚当局扣押了七个装载泰兴货物的集装箱。
在印尼政府确认这些货物是非法出口后,澳大利亚向印尼“返还”了71939件扣押的瓷器。
就这样,中国水域的文物被其他国家窃取瓜分,而中国国力还很弱,怎么会有话语权呢?
04
“南海一号”考古被迫出局
海切尔砸碎的60多万件南海珍宝,不仅提升了沉船文物的价值,也点燃了中国考古队的决心和斗志。在哈奇在南海的疯狂行为的逼迫下,中国被迫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水下考古中心,也就是歌德-马尔森沉船拍卖的一年后。
水下考古中心筹备工作还没开始,“南海一号”就出现了。由于水下考古队刚刚成立,它没有能力打捞和营救任何海底遗骸。该中心的主任张巍 曾说:“那时,我们真的又穷又白。我们没有钱,没有技术,没有设备,甚至不知道潜水是什么样的。”
广东省阳江市边防支队承担了守护沉船的任务,国家也封锁了外界的相关消息。2001年,香港水下考古协会赞助国家水下考古中心120万港币,国家水下考古中心瞄准南海一号,香港赞助商找到了当时发现南海一号的英国船员(南海一号是1987年广州打捞局和英国海洋勘探打捞公司在寻找东印度公司的莱茵堡号沉船时意外发现的),并购买了定位图。
2002年,国家拨款4000万元用于南海一号的发掘,最终开始了大规模的调查和部分打捞。
经过五年的努力,“南海一号”于2007年12月22日下水,12月24日停靠在广东省阳江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临时码头。
中国国家水下考古队终于完成了世界首例古沉船整体打捞工程。南海一号成功入住阳江海陵岛水晶宫,室内继续挖掘工作,建成了一个开阔视野的考古遗址和修复遗址。估计船上文物总价值至少3000亿人民币。
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中国水下考古队完成了从愚昧到独立的整体打捞,实现了飞跃。现在,中国国家水下考古队的打捞能力甚至超过了韩国和日本。
虽然哈奇给中国文物史带来了耻辱,但他也启发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逼”了中国的“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古沉船模型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具有福建泉州特色的木质古沉船。南海一号古沉船模型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沉没。是目前发现的宋代最大的船。
1987年在广东阳江发现南海一号是尖头船。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这艘古船是从中国启航,前往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或中东国家进行海外贸易。
令人惊讶的是,这艘沉入海底近一千年的古船的船体保存完好,船体的木材仍然像新的一样坚硬。这艘沉船的出现,为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期保存的科学规律提供了最典型的标本。同时也会为恢复海上丝绸之路和陶瓷的历史提供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甚至获得文献和土地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从出土文物来看,船的起航港绝对可以来自福建泉州。
1.《泉州男孩 海之忆 | 他砸碎了中国上百万件文物 却逼出了中国的“南海一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泉州男孩 海之忆 | 他砸碎了中国上百万件文物 却逼出了中国的“南海一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572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