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诊所时不时总结中医大师的经验,供大家学习。今天介绍的中医大师是严正花。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大师成长的经历:
严正花(1920.2.27 ~),原名邵棠,江苏丹阳人。
6岁进私立学校。14岁时,师从同城儒医戴玉三。马培智的弟子杨,17岁时为医学院第四代传人。
1940年丹阳吊壶。
1947年,丹阳县中医统考排名第一。
1949年后,任丹阳县道氏区联合诊所主任。
1955年考入江苏中医学校第一培训班深造。
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中医教研室主任。
1957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先后担任中医教研室主任、中医方剂教研室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
1959年,他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他于1978年被提升为教授。自1990年7月以来,第一批人享受了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7月,被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认定为第一批“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的国家级导师”。
2007年被文化部确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被授予“首都中医硕士”称号。
2009年当选全国第一位“中医硕士”,同年受聘为中华医学会终身理事,获“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中医赋、白话文解《四百味》等中医歌曲》、《严正花中医笔记》、《中医歌曲四百首》、《临床实用中医》(主编)、《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第一、二版主编)等。
临床经验
张兵作为我国第三批名老中医的传人,在多年跟随教授就诊的基础上,结合口腔心理学教学,总结了颜教授的临床经验:
强调四诊、详查、参与
严正花教授认为,见、听、问、切四诊是医生对患者进行细致观察和全面了解的基本手段,是辨证的依据,是立法的前提,是处方用药的依据,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关键。
严正花教授认为,要想熟练掌握四诊,就必须将读经与抓练结合起来。所谓读经,就是认真研读有关四诊的医学文献,不断复习四诊的方法,不断加深对四诊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要阅读历代名医的医案、医词,从中学习名医四诊诊断疾病的独特经验。所谓实践,就是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加强四诊基本功的训练。
严正花教授认为,四诊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仅靠背经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反复练习,结合具体患者和病证,熟悉通脉、查脉、望舌、观象、听声等方法。,并研究四种诊断方法中每一种方法对疾病证候鉴别诊断的特殊意义,以及如何实现四种诊断方法。
严正花教授始终遵循认真调查、认真询问、四协商、参与的原则,同时注重灵活性,强调询问,参与三协商。每次探视患者,他都会抓住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围绕主要症状有目的、有步骤地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第一次就诊的患者,他往往会根据目前的症状(或主要疼痛)、疗程、用药情况、发病原因、生活习惯、家族史、既往病史等逐一询问。对于第二次就诊、第三次就诊,甚至十几次就诊,他都详细询问病情的变化,是否有不良反应。此外,在诊断过程中,严正花教授还特别注意借鉴现代医学诊断方法和技术,并将现代医学诊断和临床检验结果作为四诊的重要补充。
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
严正花教授认为,辨证与辨病相辅相成,在临床实践中必须综合考虑。辨证论治是辩证法在辨证论治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具有普遍性和恒定性。疾病再复杂,再多变,都有可能识别阴阳消长和邪争,从而找出疾病的症结所在,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辨病论治是前人辨证论治实践经验的具体应用,具有特异性和稳定性。在临床实践中,对于一些疾病,只需要参考前人的经验,用特殊的药物和方剂进行治疗,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疗效。
严正花教授认为,辨证与辨病都是鉴别人体疾病的重要方法,辨证与辨病的有机结合是中医诊疗的特点和优势。疾病和证候的含义虽然不同,但就具体疾病而言是不可分割的。临床实践表明,大多数疾病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或在不同的患者中表现出不同的证候。这说明一种疾病包含多个证候,可以一概而论,而几个相关的具体证候的组合就是一种疾病。例如,在不同的患者或疾病发展过程中,有湿热痢疾、流行性痢疾、寒湿痢疾、阴虚痢疾、虚寒痢疾和静止性痢疾等几种特定的证候,这些相关的特定证候统称为痢疾。但是有些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表现出来的证候基本相同,然后证候和疾病基本统一。证即病,病即证,如虫积,疥疮。因此,很难将证与病分开。
严正花教授强调,辨证是认识疾病的具体情况,是辨病的基础;辨病是掌握疾病的一般规律,是辨证的概括。没有辨证,就认不出病;不辨病,就认不出证候。只有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才能达到理想的诊疗效果。辨证与辨病的应用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仅用辨病治疗方法就能达到辨证论治目的者,不必按辨证施治,如治疗绦虫病。②如果不能识别疾病,不能进行有效治疗,应采用辨证论治。如果你想鉴别和治疗感冒,你必须区分它是冷还是风热,它是湿的。③如果单用辨证和辨病难以达到目的,则应结合使用。或者以辨证为主,并以辨病为主;或辨病、辨证;或者辨证后辨病;还是先辨病再辨证。如果年老体弱多病或无病可辨,应优先辨证辨病;对于治疗胃肠疾病的人来说,不必拘泥于先有后有。
把握好主证,两证兼顾
严正花教授认为,在治疗复杂多变的疾病时,要善于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症状。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部位和性质,掌握疾病的阴阳,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法。在立法过程中,严正花教授强调不能忽视证据与证据的结合。因为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患病身体的整体反映,患者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很可能同时患有几种疾病,表现出多种症状,既可以相互影响,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证的缓解有利于两证的治疗;并发证的缓解无疑会促进主证的恢复。所以在临床诊断中,要分清主次,既要把握主证,又要兼顾并发证。这种突出主症、兼顾症状与体征的诊疗方法,是颜教授诊治疾病与体征的重要思想和代表思想。诚然,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由于治疗的需要,闫希会教授也专攻主证,然后在主证缓解或治愈后,兼顾主证和兼证的治疗。比如部分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习惯性便秘等疾病,便秘大,大便如羊粪,几天难以解决,腹胀腹痛。根据治标治本的原则,便秘是当前证候中最重要的矛盾,需要及时缓解便秘。此时颜教授治疗多以通肠导滞为主,然后尝试治疗排便后的其他疾病。颜教授在治疗复杂多变的疾病和证候的过程中,能准确把握主要证候。他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三点:①通过看、听、问,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的每一种具体疾病和既往病史,为准确判断主要证候提供全面可靠的客观依据。②根据从四个诊所获得的主要症状,我们分析、识别并发现患者患有多种疾病。然后根据中医标本紧急的治疗原则,确定需要紧急治疗的病证为主证。(3)对于病情复杂、主证兼证不断变化的患者,颜教授并不拘泥于临时诊疗的判断,而是注重在动态中识别主证。
全程护理脾胃
严教授推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句话。在临床实践中,他非常重视对脾胃的护理,把对脾胃的护理思想贯穿于疾病诊治的全过程。颜教授的脾胃护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诊病必问脾胃;②辩证立法不忘脾胃;③处方中要考虑脾胃。所谓的疾病诊断一定要问脾胃,也就是说在询问的时候一定要询问与脾胃有关的情况,比如吃了多少食物,有没有打嗝吞酸,胃里有没有灼热嘈杂的感觉,喜不喜欢热食或冷食,吃了之后有没有腹胀,过去有没有得过胃肠疾病等等。为辩证立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所谓辩证立法,不忘脾胃,指的是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否与脾胃有关,不论胃肠疾病或其他内脏疾病,或无论什么病机,内伤、外感、寒热、虚实。但久病体弱者或多或少都有脾胃受损的情况,所以辨证论治立法要特别重视脾胃。所谓兼顾脾胃的方子,就是临床用药时照顾脾胃。严教授认为,脾胃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药物成分的吸收和疗效的发挥。脾胃功能正常,药物成分易吸收,可达到预期疗效;如果脾胃功能紊乱,药物成分不易吸收,很难达到预期的疗效。有鉴于此,闫希会教授在处方中添加了调理脾胃的产品,无论何时看到脾胃病患者,都可以起到保护脾胃的作用。如果脾胃病较轻,不影响主证的治疗,处方中应加少许调理脾胃的药物,但最多只用三种药,用量一般为常量的三分之二,药性比较平和。如果脾胃两病都严重,不先调理就不能进行正常治疗。闫希会教授首先调理脾胃,治疗其他疾病,甚至首先调理脾胃,抛出了很多调理脾胃的产品。再者,即使是脾胃功能正常的患者,颜教授在用药时也非常谨慎,很少使用大剂量的苦寒或伤胃产品,以免因误用、过度使用和滥用药物而损伤脾胃。
便秘体验
吴家瑞跟随颜教授多年,总结其治疗便秘的经验。
【辨证论治分类】
热结型
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
主要疾病。治疗方法为泻热散结、润肠通便。常用的药方是麻子仁丸。常用的药有大黄、枳实、厚朴、火麻仁、杏仁、白蜜、芍药。
气滞型
大便干的,或者不是很干的大便,想出来就出不来,想出来就难受。肠声怒,腹胀痛,嗳气频起,食欲不振,胸胁胀满,舌苔薄腻,脉弦。行气凝滞治疗。常用的方子是刘墨汤。常用药物有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
蓄冷型
主要症状为大便困难、急腹症痛、痞满拒按、胁痛、手脚微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治以温中散寒,通便止痛。常用的方剂是温脾汤合半硫丸。常用药物有附子、大黄、党参、干姜、甘草、当归、肉苁蓉、乌药。
气虚型
排便不难,虽然方便,但排便困难。努力的话会出汗气短,排便后变得虚弱,脸色苍白,疲惫不堪。
四肢倦怠,舌质苍白,脉弱。益气润肠。常用的方剂是黄芪汤。常用药物有黄芪、火麻仁、白蜜、陈皮。
血虚型
主要症状为大便干结、面色晦暗、头晕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养血润燥。常用的药方是润肠丸。常见的药有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
阴虚型
主要症状为大便干结,如羊粪、消瘦、头晕耳鸣、两颊红肿、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数。滋阴通便。常用的方剂是增液汤。常用药物有玄参、麦冬、生地、当归、石斛、沙参。
阳虚型
主要症状是排便困难,小便长,四肢微温,腹部冷痛,或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晚。温阳通便。常用的方子是济川汤。常用药物有肉苁蓉、牛膝、当归、升麻、泽泻、枳壳。
[治疗]
颜教授在上述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采用润肠通便、健脾泻脾三法治疗便秘。
润肠通便法
这个方法是颜教授常用的。颜教授在医学上温文尔雅。他认为临床上治疗便秘,不能只靠刮宫治疗,而要着眼于调节脏腑功能,调动身体的内在因素。所以他喜欢药力温和的产品。决明子,何首乌。栝楼。黑芝麻。肉苁蓉、当归等。常被选用,这种方法常被用作其他便秘疾病的辅助手段。其中黑芝麻、肉苁蓉、当归均为补精补血之品,温润多汁,使用时有补剂,攻邪不伤正,适用于血虚者;如果既有热像,首选决明子、瓜蒌子、何首乌等寒性品;对于气滞明显者,常与枳实、枳实、槟榔等行气药配伍,以增强通腑之效,其中轻度气滞者用枳壳,甚至枳实,甚至槟榔。润肠药虽然药性温和,但只要辨证准确,配伍合理,就能有效,且安全性好,剂量容易掌握,所以调理慢性习惯性便秘尤为安全。
补中健脾
颜教授常重用生于一味的白术,以补中州,健脾移肠,若因气血不足肠弱。这种病人的大便不是很干硬,但是很难排便,一般泻药很难起作用。要用滋补法使脾胃健康,肠胃变得通畅。白术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的桂枝附子曲归加白术汤。原文说:“一个人大便硬,又利己尿尿,就去桂加白术汤”。俞认为白术能“补大便之燥”,王灵有则认为:“白术为脾主药”,“燥湿宜随养液”。颜教授临床常用白术通便方(白术、生地、升麻)进行治疗,每次均取得良好效果。干结患者用大黄、芒硝;阳气不足者,生地黄加肉苁蓉、当归、黄芪。阴液不足者,重用地黄,与瓜蒌、麦冬配伍。肉苁蓉、当归等。是为年老体弱者而添加的。白术的用量一般从15g开始,也可根据病情从30-60g使用,大便通畅程度;大便稀的话,白术很容易被炒白术,从而加强健脾祛湿的作用。
泻积法
颜教授长期治疗便秘,多选用下法、积法,湿热证明显者,或对腹泻且无虚现象者。颜教授的用药以温和清淡著称。每次用大黄都要从少量开始。如果效果不明显,他就加大剂量。第一个方子,大黄一般用3-6 g,无效就加大。然后会根据大便是否通畅来调整剂量,让大便通过而不滴水。同时,颜教授每次在处方中要求单包大黄时,根据患者的大便情况调整剂量,限定每天大便4-5次。超过就减少,少于一次就增加。经常用芒硝代替芒硝,这样可以降低而不伤右。颜教授临床运用芒硝、大黄,常与枳实、槟榔、厚朴等行气药配伍,以增强通腑之力。
便秘是临床常见疾病,常虚实夹杂,寒热相交。以上三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病情经常结合使用。一般习惯性便秘,热结不太明显,虚像不明显,润下法可以有效;有明显热结或湿热瘀阻者,常以攻法为主;如果虚像明显,则首选健康锻炼法。临床上要分清病机,根据具体症状灵活运用。
[案例]
患者,女,74岁。首次就诊时间:2009年6月20日。主诉:便秘2年以上。目前病史:便秘很难解决,不能完全解决,2-3天一趟。梦幻,偶尔慌张,Nake,正常。舌质青紫,舌质暗,苔黄腻,脉沉。辨证:精血不足,湿热蕴结,气滞。治疗:补益精血,燥湿行气,润肠通便。处方:
全瓜蒌30g、薤白12g、丹参20g、陈皮10g、何首乌15g、火麻仁15g、欧李15g、当归12g、决明子30g、黑芝麻30g、蜂蜜30g、豆蔻5g、枳壳6g、枳壳6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要求你多吃新鲜瓜菜,适当运动。
第二次拜访时间:2009年7月4日。大便还是很难理解,打嗝,偶尔胃酸反流,一天一次。早上口苦,尿有异味。舌苔黑腻,脉沉。处方:
全瓜蒌30克,薤白12克,丹参20克,陈皮10克,何首乌15克,白豆蔻10克,佩兰10克,火麻仁15克,郁李仁15克,当归12克,决明子30克,黑芝麻30克。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后大便容易化解,一天一次,没有不适。
注:本案患者70岁以上,精血不足,润肠力量减弱;燥湿气滞,运化不畅,排便困难。治疗应以滋阴补血、润肠润燥、祛湿行气为主。千万不要为了见效快,扔大量的芒硝、大黄等苦寒品。方子里,全瓜蒌,生何首乌。选择火麻仁、郁李仁、当归、决明子、生黑芝麻、蜂蜜来缓解便秘,其中当归、生黑芝麻、蜂蜜具有滋阴养血、益气的作用。薤白、陈皮、豆蔻、枳实、枳实理气促进胃肠蠕动;全瓜蒌、白豆蔻、决明子具有化痰祛湿、清热的功效;针对蓝舌病,颜教授喜欢用丹参凉血活血,清心安神,兼顾多梦。在第二次诊断中,出现打嗝和反酸。加入佩兰,增强祛湿之力,以去除气壮的枳实。这些药物的联合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严教授还认为,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是治疗便秘的重要措施。
寒冷的经历
吴家瑞还总结了颜教授治疗感冒的经验:
冷冷型
风寒感冒的特点是恶寒、发热、头痛、四肢酸痛、鼻寒、鼻涕清、舌苔薄白、脉紧。辛温宣肺散寒治表证。颜教授常用的方剂是经方败毒散,即荆芥6g、防风6g、羌活6g、独活6g、柴胡10g、前胡10g、川芎10g、枳壳10g、桔梗10g、甘草5g、茯苓15g。
体质虚弱者加人参6g、党参10g、生姜2片,水煎服,每日1剂。
轻度风寒证合并气滞胸闷者,颜教授加散,即紫苏叶10g、生香附10g、陈皮10g、荆芥10g、防风10g、川芎10g、蔓荆子12g、秦艽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3-5剂。
风热冷型
风热感冒的特点是发热、头痛肿胀、咽痛、痰黄口渴、舌苔薄黄、脉浮。辛凉清热解毒治表证。颜教授常用的方剂为银翘散,即金银花15g、连翘10g、荆芥10g、薄荷6g、牛蒡10g、桔梗10g、甘草5g、竹叶6g、豆豉12g、芦根30g。严教授如遇高热,常加板蓝根30克,贯众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如遇高热,烦渴明显,颜教授喜欢加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
湿携带型
寒湿多因脾胃虚弱,内湿过多,雨露之邪所致。若从外受湿,则病在表里,症见恶寒、体热、头胀、关节疼痛、头重脚轻;脾胃湿者,症见恶寒、体热、胸闷、恶心、纳呆、苔腻。如果风湿入侵,就用发汗祛风湿的方法治疗。颜教授常用的方剂是羌活汤,即羌活10g、独活10g、蔓荆子12g、川芎10g、防风10g、川芎10g、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
另外,若其中有外感风寒湿邪,则应以外散风寒,内化湿邪为治。颜教授常用的方剂为藿香正气散,即藿香10g、10g、白芷6g、白术10g(或白术)、厚朴6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炙甘草5g、桔梗5g。生姜3片,红枣3颗,水煎,每日1剂。
载热型
夏季热感冒多为热汗,烦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数。治解表,清暑,芳香化湿。颜教授常用方为新加香薷,即香薷10g、厚朴10g、豆花10g、金银花12g、连翘10g。还可以加入紫茎泽兰10g、广藿香10g、滑石15g、甘草3g,以增香祛湿、消暑。水煎服,每日1剂。
[案例]
患者,男,5岁。初次就诊时间:1998年3月26日。患者父母投诉孩子身体虚弱,感冒发烧2个多月。发热,体温38.5℃,咽喉肿痛,颈部淋巴结肿大,尿黄尿干,舌根苔黄腻,脉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为6.8×109/L,中性粒细胞占76%,淋巴细胞占24%。听诊:双肺听不到干、湿罗音。西医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颜教授对此病的辨证为:风热袭肺,热毒积于咽喉。辛凉清热解毒散结治表证。具体处方如下:
荆芥穗5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桔梗5克、甘草3克、牛蒡8克、青蒿10克、白薇10克、赤芍8克、夏枯草10克、滑石10克、通草6克。4剂,水煎,每日1剂,分三次服用。
1998年3月30日第二次访问。患者体温恢复正常,颈部和咽喉肿痛大大减轻,但仍咳嗽,鼻头发黄。颜教授认为,这个体系是热毒渐消,余邪犹在的形象。治以解表、清里、化痰、止咳。具体处方如下:
荆芥穗5g、金银花10g、连翘6g、杏仁5g、桔梗3g、生甘草3g、浙贝母6g、鱼腥草10g、冬瓜仁15g、紫菀6g、百部6g、白薇6g。4剂,每日1剂,水煎。吃了4剂药,感冒症状全部缓解。
注:颜教授认为,本病系风热犯肺,热毒蕴于咽喉,故症见发热,咽喉肿痛,颈部淋巴结肿大。银翘散用于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散结。在新诊断的方剂中,荆芥、金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牛蒡子起到清心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青蒿、白薇用于退烧降温;赤芍、夏枯草功德好,结散;滑石和曹彤清尿。治疗后效果明显,患者发热消退,咽喉痛逐渐消失。第二次就诊时,患者体温恢复正常,颈部和咽喉的肿胀和疼痛大大减轻。所以颜教授去黄花蒿、白薇、牛蒡、赤芍、夏枯草、滑石、清尿;颜教授针对咳嗽、鼻黄等症,选用杏仁、浙贝母、紫菀、百部、徐长卿、冬瓜子、鱼腥草,以增强清肺止咳化痰的功效。看这个病例,颜教授临床灵活,处方有理,有等效药证,可以速效。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1]张冰,吴家瑞。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中国中医杂志,2009,24(6):742-745。[2]吴家瑞,张冰。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张冰。中医大师严正花治疗感冒举隅[J]。中国中医杂志,2010,25(5):700-701。尊重知识和劳动,请保留版权信息。微信发布的内容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如果有任何不当使用,请随时联系我们进行协商。
电话:010-58562900
客服QQ: 2796720975
微信号:鄂振硕VIP
微信官方账号
鄂振硕
e诊所是个体诊所、诊所、中小型门诊等基础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电子处方、电子病历、财务管理、智能辅助诊疗等功能模块。,为基层医生总结诊疗经验、提高诊疗效率、规避医疗风险、提高诊疗水平提供信息和智能化专业工具。
1.《颜正华 【国医分享】国医大师颜正华的经验总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颜正华 【国医分享】国医大师颜正华的经验总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60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