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这段卧龙湖生态区管理局副局长郭明飞接受沈阳网专访的视频刷爆了小编的朋友圈,相信这样火爆的效果都源于大家对卧龙湖的热爱~

那对于卧龙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与利用,你究竟了解多少呢?快来学习吧~

逆风杨帆 无极致远

——康平卧龙湖生态区保护与利用工作纪实

□张玉彪

春寒料峭,北归的候鸟停歇了匆忙的脚步,在初开的冰湖上临风起舞,召唤出辽沈大地的第一抹新绿;

夏日骄阳,千亩荷花送来清风徐徐,万顷碧波推动帆影点点,绿杨阴里,歌声飞扬游人如织;

秋风送爽,康湖蒲摇苇荡,卧龙湖天高水长,粼粼波光摇曳起康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冬雪漫天,捺钵节经幡摇动,鼓乐齐鸣。穿越千年的历史,大辽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一刻交汇传承。

这卧龙湖如今的四季胜景,是砥砺奋进后的浴火重生。

卧龙湖位于辽宁省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是辽宁省最大的平原淡水湖,沈阳市唯一一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康平的母亲湖。

卧龙湖具有典型的浅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对抵御科尔沁沙地南侵、防御沙尘暴、保障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卧龙湖水清草绿,风光旖旎,既有江南水乡的灵秀,又不失塞北大漠的雄浑。然而回望过去,卧龙湖一路走来却是沧桑砥砺栉风沐雨。

1994年1月,由于缺乏科学论证的盲目开发,无序建设,曾彻底干涸,昔日碧波荡漾的卧龙湖成了康平人难以割舍的伤痛。

康平本土作家王甸葆曾在题为《荒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时入晚秋,满目涸泥翻卷,蚌甲遍地,荒原纵横无际,一派荒凉的枯色。我们分明是踏荒来了……卧龙湖的荒芜颓败让人痛心疾首,对康平的未来也有很多人感到迷茫无措。

2011年1月5日,卧龙湖重新回到康平人民的怀抱。同年7月,市委市政府将卧龙湖保护与利用工作被上升为“沈阳战略”,这一刻起,卧龙湖的保护与利用开启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2012年12月“全面启动卧龙湖生态区保护与建设”正式写进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报告。也是这一年,卧龙湖被列入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成为国家环保部确定的,全国17个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之一。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卧龙湖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工程院、同济大学、德国ASP、美国泛亚国际等国内外知名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了卧龙湖生态区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设计。

在这六年时间里,康平县按照“加强保护为先、改善生态至上、科学规划先行、合理加以利用、融入文化内涵”的总要求,全力推进卧龙湖生态区保护与利用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几年来,康平县累计投入资金16.66亿元,先后启动实施了78个重点生态项目建设,使卧龙湖生态区功能得到了极大恢复。其中,法国开发署提供的用于指定生态保护项目的1500万欧元贷款,为卧龙湖生态区的保护与利用拓宽了融资渠道,成为法开署在华生态合作的典型范例。2017年卧龙湖生态区共实施建设项目21个,总投资2.8亿元。

从空中俯瞰L型堤坝,就像是横亘在卧龙湖上的一条玉带。

作为卧龙湖生态区重点项目之一,L型堤坝工程全长约8000米,顶宽7米,底宽38米,通过L型堤坝,湖区将被分为北部深水区和南部浅水区,堤坝和堤岛上修建的闸门,可以调节、控制浅水区水位,丰富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为迁徙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使卧龙湖的生态涵养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和L型堤坝遥相呼应的是正在建设的长5700米的卧龙湖北岸护岸工程,作为2017年卧龙湖生态区的另一个重点工程项目,管涵、溢流堰、荷花塘泄水渠道等一系列地表径流拦截工程全部完成后,康平县的城市生活污水将被全部阻隔,并在处理达标后排入下游,从而全面提升卧龙湖的水质。以西岸退耕还湿工程、滨湖湿地缓冲带建设工程为代表,目前卧龙湖生态区已经完工的生态保护项目达53个;生物多样性和湿地保护工程、西岸坝体修复及护岸工程、湖滨生态湿地缓冲带建设工程(末期)、卧龙湖西岸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等9个项目正在紧张施工;环湖生态林建设工程、入湖河道整治工程等13个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卧龙湖生态区还完成了大量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为生态区行稳致远蓄积能量。如今,66平方公里湿地即将完成整体围封,数字化管理平台初步建成,整个湖区全域实行数字化监控管理。高国武是卧龙湖生态区执法大队的“护鸟员”,无论寒冬酷暑,每一天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候鸟观测站,监测正在迁徙中的候鸟,为驻足停歇的鸟类提供保护和救助。

从十多年前的荒草丛生、满目疮痍,到如今水草丰茂,鸥鹭翔集,从单纯的“卧龙湖”,到“卧龙湖生态保护区”,一个简单的称谓上的变化所带来的生态巨变,高国武的感受最为真切。

根据高国武的监测,现在来卧龙湖停歇的候鸟数量每一年都在增加,已经超过五十万只,白天鹅、白鹳、灰嘴鸭、豆雁等珍稀鸟类的数量,更是达到了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极值。还有些鸟儿来了以后不愿再走,干脆在这里安家常驻。

和远归的候鸟一样不愿离去的,还有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卧龙湖的保护重塑了一片绿水青山,而在生态保护划定的红线内,卧龙湖生态区的发展蓝图也在同步规划,绿水青山正成为生态惠民的金山银山。

按照康平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放大生态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建设“一区三基地”的战略构想。依托卧龙湖独特的湿地景观和生态资源,卧龙湖生态区先后启动了多项景观节点建设工程。仅2017年重点建设的景观节点就有八个。

即将竣工的卧龙湖湿地科普馆项目位于卧龙湖东岸。登上科普馆,可以近观康湖,远眺卧龙湖,湿地风光一览无余。整个科普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展示卧龙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标本。在科普馆三楼还有一个面积近200平方米的影视厅,广大市民、游客、中小学生可以在这里深入了解有关湿地的科普知识。

除了湿地科普馆项目,百亩睡莲景观、康平湾千亩荷花观赏、万亩芦苇荡观赏、湖心岛珍禽繁育养殖及放飞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康湖垂钓园、王家观鸟园正在施工,康湖游船已经进入试运营。

透过无人机的视角,长6.5公里,宽70米的康湖航道,从空中俯瞰宛若一条苍龙,闪耀着粼粼波光。泛舟康湖,绿色的芦苇荡逶迤宛转,成群的水鸟如影随形,新城美景全然只做了底色,让人恍然梦中。从康湖码头向南驱车十余公里,就是王家观鸟园。

王家观鸟园坐落在总长42公里的环湖路边,环湖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经济带上。远远望去,这座掩映在一片向日葵花海中,有着4层观鸟平台、U型半封闭结构的木质建筑,超然隐逸在山水田园之中。木质的栈道、木质的扶手、木质的墙围,一切都是那么精美别致。拾级而上,湖光鸟影尽收眼底,与西岸的观鸟台,环湖而建的四个管理站隔湖而立,遥相守望。

下一个春天,这里就将成为卧龙湖观鸟节的主会场,八方宾朋汇聚,万鸟展翅竞逐。根据规划,卧龙湖生态区在人工建设的近6平方公里的外湖,即康湖和平湖,还引入了旅游服务配套项目。其中,3平方公里的康湖为水上娱乐、水上竞技等大型游乐项目区;2.7平方公里的平湖,为生态体验、生态康养区。目前,围绕康湖已签约落地旅游产业项目5个,总投资近15.1亿元,计划三年内全部建成。

不久的将来,天沐温泉度假酒店、捺钵旅游产业综合体将会成为卧龙湖生态区旅游服务产业的风向标,高高擎起生态惠民的旗帜。

在今年的第五届大辽文化冬捕节上,连续七天里,三场文艺汇演,古法捕鱼、祺州城冰雪嘉年华、大辽第一锅、年货大集等一系列“大辽味道”主题活动,五万多游客慕名而来,创造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再有两个多月,2018年第六届大辽文化冬捕节又要拉开帷幕。

除了大辽文化冬捕节,康平县还先后举办了观鸟节、徒步走等活动,推出了“四时捺钵”文化旅游品牌,累计接待游客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亿元,进一步提升了康平旅游知名度。旅游经济正成为康平新的产业增长极,为康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未来五年,卧龙湖生态区还计划投入12.1亿元,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即:东水西调水质提升工程,提升卧龙湖水质;卧龙湖清淤扩容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卧龙湖生态区移民工程,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平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与卧龙湖、康湖旅游产业互促互动。

从饱经沧桑牛羊遍布的荒湖记忆,到徐徐展开的“鱼戏莲叶下,鸥翔云水间”的生态画卷,卧龙湖生态区正在重塑辽沈大地生态经济发展的新地标。

1.《作为康平人,关于卧龙湖的知识你知道多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作为康平人,关于卧龙湖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