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的城市梦已经持续了几千年。只要人类存在,都有城市梦。这些梦想从乌托邦式的期待出发,脱离了动物世界的低级趣味,开启了人类社会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40年,合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江淮小镇,迅速发展成为今天的“创新之都”,成为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本文以合肥为例,讲述了合肥40年来的城市发展变化,旨在为读者提供美食。

一个

孝义锦西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交汇而得名,夹在长江与淮河之间,环绕着美丽的巢湖。合肥自秦朝建立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然而合肥直到1949年才成立,1952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省会,是中国最年轻的省会之一。当时合肥才5平方公里多一点,人口才5万多一点。到1978年,城市建成区扩大了十倍,人口达到70万。

1978年合肥四牌楼和长江路鸟瞰

截至2017年底,合肥建成区扩大11倍,常住人口400多万,辖五县市总人口接近800万。近几年安徽外向人口持续回流,很多外地的人都来这里寻找商机。合肥成为净流入城市,显示出活力。

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合肥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2000年之前,合肥是26个省会城市中最后一个经济体!2006年之前,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合肥经济总量长期徘徊在18以下,2006年只有1000亿元,2017年超过7200亿元,10年增长7倍。先后超过9个省会,进入全国十大省会。

2018年,中国排名百强城市,合肥排名第31!上半年GDP增速全国第一!10年超越9个省会,长三角超大型城市指日可待!

改革开放的40年,在合肥人的记忆中尤为珍贵和重要。

这40年对所有合肥人来说都是40年。

合肥起飞40年了。

也是合肥蝶变的40年。

最后,改革开放40年来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40年来你在合肥经历了什么?

让我们通过几张照片来看看合肥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

淮河路1995 VS2018

20世纪70年代合肥百货大楼VS2003 VS2012

合肥金寨路70s VS2015

2010 VS2018合肥天鹅湖

2

蝶变

2015年12月20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宏伟,成就显著。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城市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的整体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深刻认识城市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37年后,中国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建设”和“管理”为重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疾病等突出问题。上一次中央政府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是在1978年...

1978年3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它强调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求城市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提出了一系列城市整治的方针和政策。这次会议是城市建设历史性转折的新起点。

《意见》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中小城镇的城市工作基本思路,并首次明确“要提高对城市和城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指出“城市是中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城市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多重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性工作。”

1978年,中心城市会议首次将城市发展规划定义为刚性规划,规定“城市规划一经批准,必须认真实施,不得随意变更”,并基本确立了此后城市规划的基本框架。

规划第一

自1952年起,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合肥城市发展规划提上日程。1958年,合肥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出台。到目前为止,合肥已经公布了第四版的编制,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合肥将实现向国际大都市的完美转型。

合肥以前的城市总体规划

一个

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

1951年11月,合肥省会建立前夕,建立了三个区:车站、东市、西市;

1958年7月,肥东县、肥西县、潮县划归合肥市;

1960年3月,站区改为东市,原东市改为南市;

1961年4月,三县抽签;

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于1952年出台,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1958年4月,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合肥编制了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同年获批。到1967年计划人口55万,土地面积50.7平方公里。城市性质: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安徽省省会,将成为以纺织工业为主体的生产型城市。规划奠定了合肥市以老城为中心向东、北、西南延伸的基本布局形式。

合肥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

2

城市总体规划第二版

1963年8月,南方城市改为中心城市;

1983年7月,肥东县、肥西县回到合肥市;

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于1977年编制,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到1985年计划人口60万,土地面积60平方公里;到2000年,人口70万,面积77.7平方公里。城市性质: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正在建设的铁路枢纽之一。

城市总体规划第三版

2002年3月,合肥市再次进行区划调整。以“山河海洋”为名,将原东市、中心市、西市、郊区分别调整更名为蜀山区、包河区、瑶海区、阜阳区;

2002年,新政府文化区建设启动,南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肥西县,北至铁路专用线,西至合九铁路,东至金寨路和合作路;

2006年11月,合肥正式启动滨湖新区建设,决定开发巢湖以北、紫云路以南、胡蓉高速公路以东地区,希望融入长三角;

截至2008年底,合肥已辖肥东、肥西、长丰三县,瑶海、庐阳、蜀山、包河四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三个开发区。

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于1993年,1995年报批,1999年国务院批准。计划到2010年人口165万,面积150平方公里。城市性质: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华东和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2011年8月,巢湖地级市拆迁,原居住区改为巢湖县级市,部分区域划归合肥;

2011年8月,庐江县因巢湖市撤销被划入合肥市。

至此,合肥九区四县一市最新地图正式诞生,合肥城市发展进程进入全新阶段。

《城市总体规划》第四版于2005年编制,2006年底提交国务院。计划到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300万,面积300平方公里,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360万,面积360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合肥是安徽省省会,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区域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从“141”到“1331”

合肥大部分人都听说过合肥“141”、“1331”的发展布局,但也有网友不太清楚。值得注意的是,“141”战略是合肥第一次风靡全国!

20世纪90年代,合肥以老城为中心,向东、北、西南延伸,带有乡村楔形的“扇型”城市布局被规划界誉为“合肥模式”,成为中国三大经典城市规划模式之一,从而提出了“141”城市发展战略。

合肥“141”城市发展战略具体是指合肥城市密集区内一个主城区、四个外围城市群、一个滨湖新区的总体空框架。合肥的城市成长阶段也慢慢过渡到轴向成长阶段,合肥都市圈以“一核五轴多组团”的方式构建。

2013年6月,合肥“133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空正式公布。其中,第一个“1”是对原有“141”格局的总结,包括1个老城区、1个“滨湖新区”和4个城市群;第一个“3”延伸出“巢湖、闽江、长风”三个子中心;第二个“3”是三个新工业城市:“何超工业新城、渭南工业新城、空香港工业新城”;最后一个“1”是巢湖周边的示范区。

按照这个规划,合肥跻身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城市,合肥、杭州、南京为副中心城市,未来城市人口将达到1000万以上。

从环城到环湖,从“141”城市群到“1331”城市空战略,合肥从未停止过增长,而且越来越快。

按照这个“1331”的发展布局,合肥未来将成长为一个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左右,承担全省20%左右的人口和30%的经济总量,真正成为安徽的强大龙头和长三角西翼的中心,跻身一流省会。

第五版城市总体规划

目前,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等国家新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合肥滨湖新区、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江淮运河、M型高铁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重要项目得到进一步推进,合肥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修订城市总体规划迫在眉睫。

2018年4月16日下午,合肥市2018年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规划、建设、管理和修编动员大会召开。这标志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式启动!

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期为2035年!

这一轮城市规划会更加注重挖掘合肥的城市文化,体现城市的厚度;我们也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改善城市水,空气等环境。关注合肥每个人的亲身经历。

五项关键特别计划

1.合肥市城市总体设计

2.合肥市规划空

3.合肥市城市生态网络规划

4.合肥城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5.合肥市综合防灾和公共安全规划

合肥以后会变成这样

研究与合肥相关的12个主要课题

1.国际化背景下合肥市战略定位及目标体系研究

2.合肥都市圈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

3.基于合肥建设“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的发展动力与创新空

4.合肥市资源承载力分析及城市规模研究

5.合肥市人地房财分布研究空

6.“绿色发展·美丽合肥”的城市理想空模式研究

7.农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合肥城市非集中建设区建设控制研究

8.合肥市空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及布局研究

9.合肥“五大湖名城”城市文化及魅力特征研究空

10.“幸福合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研究

11.现代治理体系下的创新型城市规划实施机制研究

12.基于大数据方法的城市间优化研究

计划2019年2月完成总体规划成果,2019年3月广泛征求政府相关部门意见,征求公众意见;2019年4月,提交审查的总体规划结果完成,上报市委、市政府,准备提交国务院审批。

合肥已经从最初的市区55万人口的50平方公里,完美的跃进到了近800万人口的300多平方公里!

三维交通

要想富,先修路。从1986年开始,以寿春路改造为起点,合肥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路网建设。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和所有要素的有效配置。改革开放40年来合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合肥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尤其是“米”字形的高速铁路、环形的高速铁路、连接长江入海的水运、连接世界的航运空、网络化的城市交通体系...这些都是合肥在新常态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资本,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秘籍”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在综合客运枢纽方面,规划在合肥主城区内形成“四主六辅”内外联系枢纽。其中“四大业主”为新桥国际机场、合肥南站、合肥西站、合肥站枢纽;“六助”是肥西高铁站、肥东高铁站、东巴士总站、南港枢纽、滨湖汽车站、北城站的枢纽。

一个

“米”形高铁辐射全国

国庆前夕,朋友圈被“合肥坐高铁到香港只要6个小时”的新闻给屏蔽了。这只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和交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也是合肥高铁快速发展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一个例子。

通过广深高铁,合肥可以直达香港,免去了之前多次中转+海关安检再到香港的痛苦

40年来,合肥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

1978年4月,安徽首班开往北京的列车开出,结束了合肥没有直达北京列车的历史。但直到2007年,合肥人去其他省市都要去本省的蚌埠市坐火车,京沪线上的蚌埠是全省铁路运输最好的地方。

2008年对合肥人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当年和宁城际高铁的开通,让合肥人真正体会到了高铁的便捷。从此,合肥迎来了高铁时代的发展机遇,每年都有新的高铁线路建成通车。经过10年的努力,合肥“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基本形成,成为全国19个综合铁路枢纽之一,实现与14个省会城市点对点直达。今年4月10日,复兴G24列车飞驰出合肥南站,往返南方、合肥、北京的运输时间由当年的20小时缩短至4小时以内。到2030年,将形成一个连接9个方向13条线的大型径向轮毂。

铁路枢纽发展新蓝图绘制完毕,新号角即将吹响:未来合肥不仅要围绕合肥站、合肥南站建设综合交通枢纽,还要直接“牵手”两站。新西站建成后,市区将形成“三站直立”的新局面;即将开通的商杭高铁、在建的河安高铁、高铁、城际,各条铁路干线不断扩大,带来了人员和物流的“大开大合”。

届时,合肥铁路枢纽将形成宁、杭、福、九、武、安、扬、邯、新9个方向,包括上合杭、何复、河安、合肥、合新高铁、和宁。刘贺、河朝马城际、和宁、吴赫、宁西、淮南、合九共13篇

2

未来地铁全覆盖

目前,合肥轨道交通已进入“两线运营、四线建设”的新阶段。目前,合肥正在加快建设

轨道交通3、4、5、1号线三期将推进6号线和2、3、4号线延长线的建设,7号线、8号线相关工作将在前期启动。第三轮地铁规划正在审批中。合肥轨道交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看好审批结果”。与此同时,很多兄弟省份的地铁申请已经获批,合肥第三轮地铁建设有望启动!

合肥轨道交通规划图

2017年12月26日,蓝色轨道交通2号线投入运营,快速轨道列车将城市带入轨道交通的“换乘时代”。就在一年前,合肥开通第一条轨道交通线,正式进入“地铁时代”;仅一年后,第二条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两条平行轨道的合肥交通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蜂拥而至的人群带来了城市的流动,让城市的血液流动更加顺畅。据市轨道公司统计,2017年12月26日,2号线正式通车首日,单线客流达14.38万人次。转移效应也得到了凸显。在2号线的带动下,轨道交通线网总客流达到30.06万人次左右,创下合肥轨道交通运营新纪录。

随着这些地铁的建设和开通,届时合肥地铁将遍布合肥。

2

导航空、航运、高速帮助提升立体交通

1991年4月,安徽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和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也是中国第三条高速公路。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建成高速公路4543公里,四纵八横公路网开始形成。

已通车的高速公路包括合宿高速公路、福州高速公路、刘谦高速公路、怀梆高速公路、黄济高速公路、周六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和宁段和安高速公路、五河高速公路。极大地促进了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安徽高速公路示意图

安徽有两条黄金水道:长江和淮河。2017年9月,水利部、交通部正式批复了江淮引水工程初步设计。10月至11月,江淮北送、长江超线正式开工,标志着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长江引水工程示意图

结合航道建设,引江济淮工程将结束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水运不畅的历史,建成淮河入海第二通道,与正在建设中的沙英河、何裕线、乌审渠相连,共同形成与京杭大运河平行的全国第二条1000多公里的优质航道。

现在,通过合肥港的集装箱码头,这艘1000吨的货轮已经能够畅通无阻地航行,穿过长江,到达大海,航行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可以到达的角落。2017年,合肥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4万标准箱。

数据地图-长江

2017年12月28日9: 30,在新桥机场航站楼出发层值机C岛,2017年第900万名旅客程先生感慨道:“我见证了合肥机场的发展。以前从萝岗机场出发。航班少,乘客少。新桥机场非常现代化,航线多,过境方便,服务质量好,出行方便。”

让很多旅客有显著感受的是,新桥机场作为长三角最西部的交通运输中心,正在成为安徽通向世界的重要经济通道,正在稳步发挥空的客货运输功能。今年,新桥机场将进入“千万俱乐部”的行列。合肥连接了国内外56个城市的77条航线,空的桥梁不断架设。

新桥机场效果图

城市综合交通高效智能

国庆长假归来的第一天,市规划局认真审核批准了《合肥市高速公路系统规划》。

目前,合肥主城区高速公路13条,总里程约124.3公里,在建高速公路3条,里程约22.4公里,尚未形成系统连续的高速公路网。未来在城市道路系统方面,合肥主城区规划形成“一目七射十二射”的高速公路体系,规划总长504.5公里。“一眼”由北二环、南二环、樊华大道-天都路-锦绣大道、房型大道、西二环-集贤路、郎溪路-贺飞大道组成;“十二拍”是和淮路、富阳路、铜陵北路、包公大道、玉溪路、房型大道、宿松路、集贤路、樊华大道、房型大道、长江西路、蓬莱路;“七环”是吴伟路-龙兴路、淮海路、桥头基路、铜陵路-马鞍山路-包河路、宿松路、深圳路-惠州路、金寨路。

合肥高速公路网

同时,合肥将在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智能公交系统、快速公交运营监控系统、清洁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等四个方面下大力气。5年后,预计主城区常规公交网络密度将达到3 km/km2。力争主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乘客满意度达到90%。

高速公路系统规划是在系统分析合肥市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借鉴沪宁杭等先行城市的发展经验,运用交通大数据、模型等先进技术手段,分析合肥市职业空和交通出行分布现状及未来特征,确定主要交通走廊,系统规划合肥市高速公路网布局模式和规划方案,提出近期建设规划。

自2006年合肥建设以来,合肥的市容变化很快。2006年合肥规划建成区面积224.6平方公里。到去年年底,这个数字已经扩大到461平方公里。

创新之都

主流媒体报道合肥高科技产业

近日,李克强总理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科大讯飞翻译器2.0送给保加利亚总理,成为“网络名人”。

“一机在手后,走遍天下!”科大讯飞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报道》,讯飞翻译2.0可以支持中文和33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包括保加利亚、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罗马尼亚在“16+1合作”中的翻译。同时,翻译器还支持图片翻译功能,可以翻译各种场景,如招牌、街牌、餐厅菜单、商品标签等。

创新之都是安徽省会合肥的别称。合肥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创新之都,拥有世界级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引进全球创新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2017年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正式批复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规划,这是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复的第二个国家综合科学中心。

2016年10月28日,合肥离子医疗中心质子治疗项目启动。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世界上第一个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合肥-上海段首次开通。

在2017年中国科技进步十大新闻中,有三条与合肥有关,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的光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特别是量子通信技术及其产业化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专注于尖端科学和高科技教学与研究。合肥有56所高校,科技人员70多万人。合肥是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2017年1月,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获批建设,成为继上海之后中国第二个国家综合科学中心,也是继北京之后国家科学仪器最多的城市。

合肥人才储备丰富,先后建成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十余个高端科研平台。在这些平台上,产学研协同可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去年除了节假日,合肥每天都有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诞生。

合肥以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科大讯飞为中心,建立了中国声音谷,打造智能语音产业基地。截至2018年8月31日,科大讯飞讯飞开放平台为80多万开发者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7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召开。来自中国、法国、日本、英国、德国、美国等15个国家的200多名中外专家将合肥与日本川崎、英国剑桥并列为全球十大智慧试点城市之一。合肥的创新之路获得了国际认证!

合肥市委书记宋曾说,合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一座年轻的省会城市,既不是古都,也不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城市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基础单一,先天不足。然而,在过去的10年里,这个中心省会城市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太原、南昌、昆明、石家庄、长春、福州、哈尔滨和Xi,从省会城市的中下游跃升为“十大”。近10年来,合肥经济总量增长3.7倍,财政收入增长4.2倍,本外币存款增长4.9倍。合肥速度非凡。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合肥的无限潜力逐渐被激发出来,在东南西北遍地开花。国家级滨湖新区已申报审批,东部新中心建设有序进行,北部新城区建设成效日益显现,西南副中心城市建设马不停蹄。年复一年,合肥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惊喜和感受。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从市区到环路再到新兴地区,既是合肥城市建设发展的脉络,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社会生活巨大变化的真实写照。

新时期,合肥城市建设由原来单纯的路网建设向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完善城市功能的方向转变。不断提升人们生活的便利性和幸福感,让合肥“内外兼修”,让城市有面子,有幸福感。

1.《合肥面积 1978-2018,合肥的小城巨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合肥面积 1978-2018,合肥的小城巨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669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