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的概念是由莱波尔在1935年提出的。从“恢复”和“复原”两个词的汉语含义理解,“复原”强调的是主体的一种状态,其实现方式包括自然复原和人工复原;而“恢复”则强调对受损生态系统的重建和改善,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恢复是指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组织能力,停止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以减轻其负荷压力,使其有序进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逐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或使其良性循环发展。另一方面,河岸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在保证岸坡稳定的前提下,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人为干扰退化的河流恢复到适宜的自然景观状态。因此,河岸景观的生态修复不仅属于广义的生态修复,而且在特定的环境中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植物在河岸景观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受到忽视,河岸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作为解决全球河流退化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2

植物在河岸景观生态修复中的地位

传统的河岸防护技术多采用砂浆或干砌块石、预制混凝土砌块、现浇混凝土等结构形式。虽然这种做法在防止水土流失、维护岸坡结构稳定和防洪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没有考虑到其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巨大不利影响。这些结构切断了土地与水的联系,破坏了滨水生物的生存场所,久而久之也破坏了河岸景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河道整治应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建立良好的自然水环境为目标。与传统的用混凝土等硬化材料覆盖河堤的河道整治方法相比,在河堤上建立植物景观显然可以满足这些要求。此外,河岸植物景观本身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

河岸植物景观具有光能效应,到达树冠下方的光强由于河岸带绿化树木的树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而大大减弱。

河岸植被带具有良好的调节气温和增加湿度的作用。河岸景观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色植物的比例。

城市河岸景观的生态修复

河流对城市至关重要。古代,河流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如今,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河流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水源,可以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也为城市提供了宜人的滨水绿色景观,是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绝佳场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和建设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化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了使城市健康快速发展,必须保证城市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河流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城市河流治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下降、河流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退化等方面。与传统的河流管理理念相比,河岸景观生态修复更加注重河流的生态健康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可以从根本上恢复受损河流的生态健康。

河岸植被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岸生态恢复中起着关键作用。植被本身的生物特性可以改变水流的速度和强度,减缓河水对岸坡的侵蚀和侵蚀,从而影响泥沙的沉积,改变河流本身的形状。植物景观的合理配置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的绿色基础,有助于改善水质,减少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愉快的休闲场所。

河岸景观植物配置的要点,首先植物品种的选择要保证所选植物品种成活率高,适应性好。一般来说,抗水性好的乡土植物是首选;其次,植物组合的类型应根据不同生长季节的特点,考虑植物对光、水和矿物质的特殊要求,并相应优化配置。

自然河岸景观的生态修复

天然河堤在调节气候、涵养水土、保护水源和防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生态状况甚至对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天然河堤对于增加物种来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控制水土污染和保护水土、稳定河堤、调节小气候和美化环境、发展旅游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

在自然河岸景观的生态恢复中,应根据当地河流地貌等实际情况和自然条件,按照适应自然景观的原则,科学地进行河岸植被的生态恢复;通过品种的培育和培育、群落结构的优化和重建、群落演替控制以及岸坡工程、土壤复垦和水土保持等恢复技术,可以恢复河流和河岸带的生态功能,重现河流和河岸带的活力。

天然河堤的植物配置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天然河岸湿地河流的生态恢复可以从恢复河道形态和河床断面、恢复丧失的河岸植被和湿地群落入手。具体可采取的方法有:恢复河道的连续性;注意水流的多样性;多给里弗斯空房间等。湿地河流的景观表达也需要适当配置植物景观。

自然河岸为各种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持河流的自然特征和水流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河岸景观生态修复的最终目标是在保证河岸带稳定、满足泄洪要求的基础上,将河岸改造成以自然为主导、能保持物种多样性、减少资源剥夺、维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河岸,对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选择

水面植物的布置应充分考虑水面的景观效果和水体周围的环境条件。当水面清澈透明,或岸边有景观建筑,或有树姿优美、色彩斑斓的观赏树木时,必须注意水面的植物不宜过于拥挤,一般不超过水面面积的1/3,让人们欣赏水面和水面的美丽倒影。水污染严重、气味难闻或观赏价值低的水面应覆盖水生植物,形成绿色植物景观。

风景。简单的魅力会进一步体现历史感。还有水杉、垂柳、合欢等枝叶茂密的树种,如悬铃木、樟树等,搭配合理,疏密有致,使水面若隐若现,使游客的视觉得到放松,并随着游览路线的经过而变化。

地点。地方性是指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反映当地文化,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水质,易于生长,成活率高。植物群落只有形成稳定的多层次结构,才能呈现自然风光和大气,发挥生态效益,尽量选择当地乡土树种和适应性强的植物资源,体现当地大众化的绿化效果。

生态。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持建筑周围的生态平衡。构建人工生态植物群落,从空形成物质和能量循环通道,植物吸收养分,改良土壤,分解者净化空气体。此外,生态植物群落可以挥发多组分气体,有利于空气体的电离,增加大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根据生态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的原则,为了使生态园林稳定和谐发展,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有必要丰富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可以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恢复力和复原力,有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性,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只有丰富的物种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只有多样的物种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和生态效应。城市绿化可以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积极引进易于培育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丰富多彩、多样的景观。

总之,河岸景观生态修复能有效解决河岸“绿化”与“硬化”的矛盾,具有防洪排涝、增强岸坡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对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城市整体生态景观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河岸景观的生态修复任重道远,植物景观在该地区的应用仍有相当多的讨论空。如何为人们提供更适宜的沿江生态景观环境,仍然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结束——

*编者按:文章是这个平台组织的,来自网络;文章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水生态

华清观点|新时代的生态环境管理。

1.《河岸 华清探索 | 如何解决河岸“绿化”与“硬化”之间的矛盾?看这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河岸 华清探索 | 如何解决河岸“绿化”与“硬化”之间的矛盾?看这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69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