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让我想起了“打鼓诗人”领域,想起了以他为代表的敌后“街头诗”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诗人投身于抗日战争,诗歌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形式之一。当时,诗歌作品在战争中发挥了直接作用,许多诗歌成为抗日战争文学的经典作品。同时也想起了和田甜先生的一些接触经历,想起了“抗战老人”的精神风范。
在我的印象中,田是一个诗人,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有个性的值得尊敬的老人。他是我见过的可以称得上“大师”的人中最有诗人气质和性格的一个。70年代中后期调到河北省文联。当时我才20岁,和田甜先生成了邻居。当时他住在马贝路19号省文联15平米的平房里,有办公室和宿舍。他对诗歌的热情、他的坚持、他的敏锐和他的创造力直到晚年才消失。那些年,他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版一本诗集。诗集出版后,他剪下一些白色的笔记,用毛笔把名字写在小写的问题上,贴在书的扉页上,送给同事、诗人和朋友。当时我给他贴了很多这样的纸条。
在我的记忆中,能干扰他创作的世俗杂事很少。他生活规律,社交活动很少,似乎从来没有在外面参加过什么社交聚会。他的生活简单得难以置信:每天早上在食堂买一锅粥,早上喝一半,晚上热另一半,在食堂买几个菜和馒头,哪怕是一顿饭;午餐也是如此。他吃食堂里的任何东西。除了参加会议,我甚至不记得他曾经和别人在餐馆吃过饭。对于平常的事情,比如人际关系,他不是很圆滑,所以在我的记忆里,他每天基本都是在自己家里看书,写诗,写字。
曾经有人问我:“谁对你写诗的影响最大?”我的答案是领域第一。不是艺术上的,是生活上的。田甜先生有独特的诗人气质。他刚毅独立。即使在20世纪70年代的政治环境下,他也花了大量时间写诗。当时是河北省文联主席,河北文艺主编,但不擅长处理鸡毛蒜皮的小事。当时办公室是平房,经常能听到他在党委会上和人争论,但他只向我表达过一次苦恼。一天晚饭后。我问他下午还有没有别的会。他茫然而天真地对我说:“你听到了吗?开会时很吵。"
田老师生活中有很多习惯别人不懂。比如他每天喝茶叶,第二天早上把剩下的茶叶放在炉子上煮了再吃。有一次我煮了一小锅玉米粥,盛了一碗给田老师。他说好吃,我一定要给他买玉米面自己煮。第二天早上我还在睡懒觉,田老师在门外喊:“小李,起床了。”我的真名是李,所以他叫我小李。我赶紧打开门,跑到他家。原来他把一大碗玉米粉倒进开水里,开水搅不动。后来我问他:“你在解放区这么久了,还没跟老乡学会煮粥?”老田笑了笑,木然地摇摇头。
田先生回京或去外地,总会把房间钥匙留给我,让他替他收报纸和信件,替他打扫卫生。而且他出门的时候还爱给我留纸条,其中我记得:“小李,窗台上的饼干时间长了会碎的,你就吃吧”“别缺刊物了,收起来”“小李,你去给我买个能腌100个鸡蛋的小罐子,买100个鸡蛋来腌”等等。有一次铁凝提醒我:“于聪,你要留着那些小纸条,都是文物。”我听了之后心痛不已,后悔当时为什么不救他们。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现在省文联、省作协关于我和田先生的奇闻轶事,有真实的,也有演绎的。不管是真是假,都显示了田老师的独特性格。那个老人真的很单纯,很稚气,很善良。
老人平日话不多,但基本没话说,但我也见过他激动的样子。有一次我故意和他聊“街头诗”运动,老人很激动。他告诉我,那是他诗歌最辉煌最有价值的时期。当时,他们在墙上、岩石上和树上写下了自己的诗。可见他对那种生活还是充满向往的。我问他闻一多先生怎么称呼他“打鼓诗人”。田老师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说,闻一多的话是这样的:“鼓的声音不仅仅是鼓的节奏,更是鼓的心情。”后来查资料,一字不差。
其实现在说“抗战文学”,可能有一种现象或现实被忽略了:当时真正写出来的文学作品,直接作用于那场战争,后来成为经典。在冀中这一地区,田甜等诗人创作的诗歌具有最重要的价值。和田野一样有价值的艺术家,被遮蔽了很久的摄影师沙飞,当然是另一个话题。
每天晚上,田先生都写诗到很晚。有时候他半夜给我打电话:“小李,来看看我的诗。”当时写诗经常给他看,就像是几代人之间的互动,很自然,很舒服。田野留给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和他做了好几年邻居,我经常请他读我当时写的诗。如果他觉得还可以,就把页面折叠起来。如果他不满意,他会直接说:“这些不行。”从来没听他说过为什么那些诗是“可以”和“不可以”的,也没告诉过我怎么写诗怎么不写诗,对后来的我影响很大,让我体会到四个字:诗不能说。
我现在不开作品研讨会,也不擅长社交。我尽量不讲课,尤其是“讲诗”。这种“性格”大概就是这样形成的。我一直在想,也许田老师想告诉我,诗可以“悟”,但不能“教”;也许田老师想告诉我,诗可以“不同”,但不能“相同”。所以他对我说了很多其他的话,却没有告诉我最应该说的诗。我曾经对一个诗人朋友说,和大师交往感觉不一样。他们的超凡境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气质和诗歌,同时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天赋。
其实,当有一天终将离开的时候,能留下来的只有两点,也只有这两点才有意义,那就是人的人品和文笔。
还有,一个人的厚重,永恒的背影。
1.《擂鼓诗人是谁 “擂鼓诗人”的 精神气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擂鼓诗人是谁 “擂鼓诗人”的 精神气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12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