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都称赞图书馆:它是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宝库,思想的疗养院,精神的粮仓,生活的驿站和加油站,等等。
有多少有识之士从自己和他人的经历中认识到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陶冶性情,陶冶高尚精神,使人充实、睿智、机智、透彻、脱俗、庄重、思辨,等等。
四年多前,我经历了人生的一个大起大落,从中我深深体会到,读书和图书馆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治病救人。图书馆可以帮助人们治愈心灵,摆脱精神困境。
被撤职后,我过着“文学加流汗”加便餐的生活
2007年9月,我从山西省调到文化部工作。随后的一个月,在参加完党的十七大后,他带领团队连续三个多月到文化部下属10多个单位和11个省、市、自治区,形成了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思路和对策。
我写了研究成果,整理了一下,起草了一份研究报告。经过文化部党组和部长办公会议多次讨论并达成共识,报中共中央和中宣部分管领导批准后,我主持召开了国家文化部部长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就在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突然出其不意,先是被调查,半年后被辞退。
受到惩罚后,我面对现实,反复告诫自己,“失去麦城”,身处逆境,也是一所大学校,是人生的熔炉。当你被输送到中国,遭受挫折时,你无法改变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也无法瓦解自己的精神和身体。你不浪费你宝贵的时间,你不付给白领,你利用闲着没事干的机会去读书写字。
2008年10月,被处分10天后,我安慰安顿了80岁的母亲,来到北京紫竹花园附近的中国国家图书馆。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与国家图书馆负责同志商量,在行政办公大楼二楼安排了一个20平米的房间,配有书桌、书柜和一张床,供我阅读和写作。几个月后,我搬到了五楼一个十平米的房间,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活。
我每天早上8: 00到这个“紫竹自习室”,读书做笔记摘抄到中午12: 00,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食堂做点饭,吃完饭休息一个小时,下午继续看书到6: 00离开图书馆。
回家后,自己煮一碗荞麦面、豆面之类的,打两个鸡蛋或者丢进一根广东香肠里,前后煮吃十分钟。
周末和节假日,图书馆员工食堂打烊,我就去附近的“青峰包子店”,买两两个肉包子或者饺子,和茶一起吃。
后来,中国国家图书馆新开了一家“皮诺咖啡店”为读者服务。每个周末和假期,当你饿的时候,你会花18元在那里点一份“盘头饭”。另外,10块钱的素汤也是津津有味的,比吃包子好吃多了。
晚上出去散步,游泳或者打球,吃顿便饭,过着“文学出汗”的生活。虽然孤独苦涩,但我也很享受。
每天读书不断,渐渐的,书读进去了,人出来了。
陪在广州的老母亲专心学习
经过两个多月的读书生涯。有一天突然听到广东省最好的朋友曹春亮病危的消息,第二天就飞回广州了。下了飞机赶到医院,终于见到了认识30多年的朋友。那一天,春亮也许是一盏明灯。他仍然清醒,可以轻声说话。我们谈了将近一个小时,但他第二天就走了。
在已故朋友的告别仪式上,我见到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馆长李,对他说:“我妈妈最近心情不好,我想在广州呆一段时间,陪陪她的老人。家里有很多朋友和客人来访。你能不能在中山图书馆给我找个安静的地方,白天放张桌子让我藏起来?”
李二话没说当即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我去了位于文德路的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分馆。走进博物馆,可以看到老树参天,树木掩映,大都市没有喧嚣。这些建筑和庭院面积很小,但历史悠久。可以说,在广州北宋韶盛时期,校宫就建在这里,屡遭废弃,修建了几百年。它是明代广府学堂宫的御书阁,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博物馆内梵山亭前的一对对联,诉说着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崇光府有千年道教体系,与学术殿堂相连。”真的是大都市潜心学习的绿洲,一块净土。
李带我到珍本图书馆,给我看了一部800年的镇堂宝典《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这个珍本,与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晋代山西民间集资刻本、山西赵城广胜寺赵城黄金藏收藏时间较长,堪称国宝。
然后,李把我领到了二楼东南角一个约十平米的房间,里面有书桌、书柜、沙发等。窗户明亮,阳光灿烂。我感谢李、等人,并从那天开始在那里读书。
过了很多天才知道,旁边几个策展人的办公室都只有10平米左右,我用的灯是最好的。这本来是一个副馆长的办公室,他临时腾出来给我用。
细心的李担心我太累太无聊,一整天都没法学习。他隔三差五就来找我谈历史和宗教,把我找到的书和资料发给我。他还指示我的“书房”副主任毛凌文和张希年博士及时帮我查找和复印材料,以便我能集中精力顺利地阅读和写作。
像往常一样,我每天早上和下午准时来到这个“文德书房”学习和写作,元旦、春节和节假日也不例外。于是李跟我开玩笑说:“你天天过年过年来博物馆,我们要给你‘加班费’。”
我笑着回答:“我也没给你交房租。扯平了。”
在此期间,我的阅读效率很高。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除了读了十几本书,阅读和抄写了一百万多字的材料外,还用五六万字起草了一份《中国社会主义》的写作提纲。这本书是《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第三卷。
20多年前,当我和年轻的搭档李元江合著《社会主义四百年》时,我经常来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查找和借阅图书资料。
我还记得,我写第二卷的时候,委托李帮忙查找苏联“肃反”“肃反”期间遇刺这一重大事件的史料。他在我们图书馆找不到,就专门发了一封信联系中国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沈志华教授寻求帮助。
可以说,《社会主义五百年》一、二、三卷,前后写了20多年,让我和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喜结连理。
完成《中国的社会主义》等文稿后,会通知你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
2009年3月10日,我离开广东中山图书馆回到北京,然后一头扎进中国国家图书馆紫竹自习室,继续过着“文学加汗水”的生活,开始写《中国的社会主义》。
这时,从文化部调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周和平等图书馆领导热情地为我的写作和生活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并安排图书馆决策咨询部主任王海燕、顾问张曙光博士帮我查找、复印图书资料。
每次写好书单和资料,都很快送到我这里。有时候,我也会直接去书库找书找资料。从后楼走到前楼非常方便。
手写稿出来了,文化部印刷室和国家图书馆的几个打字员轮流帮我打印出来,省了我不少时间。
厌倦了每一两个月的阅读和写作,拿出十天左右的时间去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重大事件的地方,重要人物居住的地方,革命老区考察收集资料,咨询当地革命老战士、专家学者。先后走访了江西、福建、陕西、宁夏、甘肃、上海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收获颇多,为构思和写作奠定了基础。
今年春天去秋来,读了三四千万字的书和资料,抄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写了几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和摘抄,桌子上的稿子越来越厚。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我完成了《社会主义五百年》第三卷《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初稿,并开始修改120年前与朋友合著的第一、二卷的部分内容。
我重新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斯大林、布哈林的主要著作,阅读吸收了近20年来国内一批专家学者的新研究成果,收集整理了一批国内外新史料,对原著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补充了许多新史料、新论述、新见解,每卷增加10万字左右。
最后,2010年12月25日,我们学校完成并出具了所有送往出版社的第一、二、三卷手稿的校样,最后完成了一件事,如释重负。
巧的是,那天上午我刚让委托人把稿子发出去,下午就接到了中央组织部负责人的电话,通知我下周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也许上天故意给了我两年多的时间去读书写字。一旦写完稿子,我连一天都不让休息。
2011年5月,《社会主义五百年》第一、二、三卷出版上市。怀着丑媳妇见公婆的心情,忐忑不安地看着学术界和市场的反应,等待读者的判断。
好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日报》、《科学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学术研究》、《广东海风》等数十家国内报刊杂志纷纷刊登图书新闻和书评文章
国内几大网站也发布了图书新闻、书评或连载,数万网友在微博和帖子上发表了让我内心温暖激动的文字,其中有几段与我书中的一些观点不一致。
许多革命老前辈及其后人、知名专家学者纷纷给我打电话、写信,赞同我“对历史、对人民、对良心负责”的写作态度,赞同我书中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并热情鼓励我继续写作。
中宣部领导同志肯定了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事情。
国家出版局刘斌杰局长看完全书后告诉我,你的书创造了国内出版物两项第一:以500年的历史眼光,对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的起源、发展和艰辛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明确,国内出版物第一;这是中国第一份以文学的形式和风格写严肃政治理论和重大历史问题的出版物
这些都会成为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给我以后学习、思考、学习、写作的灵感和动力!
这本书一年印三次,第一、二卷10多万册,第三卷20万册。《中国的社会主义》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定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项目2012年资助出版项目,将被翻译成英文并在全球发行。
我在感谢社会和读者的同时,自然也会感谢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因为这本书诞生于这两个图书馆孕育的十月。
更重要的是,这两年在图书馆的阅读生活,让我静下心来,全面反思我们党和国家走的路,反思当今中国社会信仰和道德建设的现状,反思当前经济社会混合的现实。我已经系统整理了自己的思想,想了很多...
本文作者于幼军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曾任深圳市市长、湖南省副省长、山西省省长、文化部党组书记
如需版权、合作和提交,请联系现代经典客服微信xdyjd2005或发送电子邮件至xy@xdyjd.com
1.《于幼军 于幼军:书读进去了,人走出来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于幼军 于幼军:书读进去了,人走出来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45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