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乐妍,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副院长
传统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交流的道路,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传播的道路。“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交流、理解和互信。当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他还提出了“沟通”的五个概念,“五个环节”中的最后一个是“人心互通”。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在教育、文化、科技、旅游、卫生、救灾援助、扶贫等人文交流与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深厚的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在国家层面,外文局用多种语言翻译出版了《习近平关于治理国家的讲话》,并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几个国家举办了“美丽中国”等一系列图片展。光明。com等媒体机构也根据海外受众的需求和网络传播的特点,推出了名为《一带一路有什么好处》的短视频节目和一系列新媒体作品。与此同时,许多“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和其他教育和文化机构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起来。
在企业层面,为了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许多“走出去”企业还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员工学习当地语言,了解当地文化。例如,国家电网集团为海外员工开展的星火计划不仅包括语言培训,还包括教授餐桌礼仪和跨文化交流技能。
在文化层面,通过将流行的中国电视剧翻译成“一带一路”沿线的民族语言,如邀请坦桑尼亚演员为中国电视剧配音,促进了沿线国家对中国时尚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的“民心”。
众所周知,“人心相连”传达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有利于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但要实现“人心相连”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还需要企业、组织和个人的广泛参与。
第一,在国家层面,要通过公共外交和民间协会,制定一个“连接人心”的方案。积极利用各种民间协会和个人,在沿线不同国家宣传“一带一路”的理念和精神。鼓励民间社团和年轻人去第三世界国家,和当地人一起吃饭生活,教农业技术,帮助当地人解决实际困难,教当地人的语言,讲中国熟悉的故事等等。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和“人心相通”的实现,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和资助、支持和规范各种形式的相关志愿行为。
第二,提倡“人心相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谦逊的态度。在坚持中国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同时,我们对沿途各国的文化、宗教和传统持尊重的态度,弘扬中国文化追求润物细无声、让人春意盎然。通过帮助东道国的志愿活动、各种互动的文化活动、援助活动来弘扬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时代精神,通过了解和融合东道国的文化来增强其影响力,力求先融合后影响。
第三,“人心相连”活动应反映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潮流,体现“一带一路倡议”在人类共同价值观中的主导作用。中国文化有着灿烂的历史,今天的中国文化更值得骄傲。“人心交流”活动要充分展示当今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充分体现符合当今世界潮流的中国理念,为当代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发展找到共同点。“一带一路”倡议应推广中国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人心交流”活动也应展示当代中国的创新、变革和活力,并以生动多样的中国形象呈现给沿线国家。
第四,“一带一路”主张“人心相连”,要注意东道国不同群体、不同观点。“人心相连”活动要关注所在国家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人。“人心相通”的活动不应该拘泥于传统,而应该是智慧的、创新的,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深化和创造。
当代中国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以生动、和平的方式向沿线国家展示中国,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1.《“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更好实现“民心相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更好实现“民心相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54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