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军最新的“破浪”风帆训练舰闯入军迷视线。是“复古式”军舰,但也是填补了中国新海军空白的军舰空。帆船战舰,在中国海军消失了一百多年,现在又回到海军,有自己的特殊用途。
说到帆船战舰,可以说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吴国与齐国的海战,三国时期吴国远征台湾的船队,宋金的水战,元朝远征爪哇和日本的失败,明朝郑和下西洋都有帆战船的身影。
而现代色彩的风帆战船在中国海军历史上只是短暂出现。清朝时,中国海军配备了现代化的风帆战船,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历时三十余年,包括混帆和蒸汽动力阶段,完全被无帆蒸汽战船所取代。
现阶段,我国现代造船工业刚刚起步,在自建军舰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其中一项记录直到1970年才被打破——那就是国内吨位最大的军舰。
过去我们谈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军舰或自己建造的最大的军舰,有时谈“四驴孔”,有时谈“定远”、“镇远”,有时谈“宁海”、“平海”。学过,甚至可以说“平原”“镇海”。但实际上,以上所有战舰都与“中国制造最大战舰的记录”无关。这一记录是1872年由一艘名叫海安的帆船创造的,该船曾属于清代南洋海军。
海安创下的国产军舰最大吨位纪录直到1970年才被第一艘051驱逐舰济南号打破。
中国海洋巨人——“海安”
“海安”建成时命名为“镇安”,为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建。19世纪末,中国造船业主要有两个基地,一个是福州的福建船政,一个是上海的江南制造。
1871年前后,中国近代造船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先后建成了“万年庆”、“安”和“安兰”。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造船业的黄金时代。西方的技术装备不断引进消化吸收,短短几年时间,国内连续发射了很多几百到几千吨的战舰。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战舰都装有蒸汽机,但是功率比较小,一般只有几百马力,所以都是同时装帆的。所以这些国产战舰还是帆船战舰。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国两大航政基地开始尝试建造大型战舰,归类为“巡洋舰”。当时军舰的技术图纸和设备材料主要从法国进口,主要有两套进口设计方案。
福建省航运总局选择了较小的一艘,并于1872年4月发射了第一艘国产巡洋舰吴恙号。而江南制造总局选择了更大的,也就是“镇安”。
镇安号于1872年5月25日下水,仅比吴恙号晚一个月。镇安号排水量2800吨,蒸汽机1800马力,最高时速12节。船长80米,船首齿长90米,逼近后来的装甲船定远。当时镇安的成本达到了355,198两银子,几乎占据了江南制造局的年度预算。
镇安下水在当时的上海引起轰动,下水仪式有上万人参加。当时的《申报》记录了这一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镇安巨大的船体屹立不倒,黄浦江上所有外国船只都很难看到它的脖子。
1874年,“镇安”改名为“海安”,正式加入南洋海军,成为二等巡洋舰,也是当时中国吨位最大的军舰。直隶总督李鸿章也称赞:“在外国是二等,在大陆是巨人!”
姊妹船“海安”反映了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
海安号于1872年下水,是一艘大吨位的蒸汽帆船。此时距虎门之战仅32年,距大沽口之战仅12年。在虎门、定海、吴淞、大沽口,中国经历了英法军舰的“船力炮利”,也经历了被打在后面的惨况。事实上,参加虎门和大沽口战役的英法军舰最大吨位也不过1000多吨。但是洋务运动才十年,中国就已经能造出优于当年洋船的船只,不得不说进步神速。
海安号巡洋舰当时火力相当可观,配有2门90磅克虏伯主炮和24门42磅克虏伯炮。当时的战舰和火炮也是采用老的侧面布局。海安拥有数量最多的24门42磅炮,全部放置在二层甲板两侧。两把90磅的主炮放在船头和船尾的露天甲板上。
另外,“海安”还可以搭载蒸汽舢板,可以作为交通船使用。这艘船配备了一把12磅的枪。如果需要,船也可以改装成杆矿船作为突袭武器。海安还搭载了六艘无动力舢板,其中三艘还装备了12磅重的火炮。作为一艘大型战舰,“海安”号上有很多人,额定船员360人,包括海军陆战队。
“海安”下水后,江南制造总局再接再厉,次年12月建造并下水姊妹船“豫园”,再一次万人云集黄浦江畔。
短短两年时间,中国相继发射了三艘二级巡洋舰——海安、豫园、吴恙,海军初步呈现现代化的面貌。中国造船的进步也受到了外国的密切关注。仔细观察后,英国海军上将认为,“虽然这艘船有几个缺点,但总体上建造得很好”。
客观地说,“海安”建成时就落后了。中国虽然进步很快,但是已经赶上了世界战舰技术飞跃的时代。蒸化、装甲化等革命性创新全面到来,老式的带帆蒸汽战舰和舰炮侧面布局已经过时。但是当时西方还有很多旧军舰,所以这种落后的情况并不突出。
没有野心的“海安”生活
“海安”号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大型战舰,吃水超过6米,这就成了这艘船被诟病的原因。因为,当时中国的海防政策是坚守内河和海口,大型军舰海安不适合这么浅的水域。
另外,海安虽然吨位大,但威力和武备都比较弱,最大速度和主炮都比不上吴恙。虽然吴恙的炮位较少,但配备了150磅的主炮,超过了海安的90磅炮。而且只有180名船员,运营成本比海安要经济得多。由此可见,吴恙虽然最早下水,吨位较小,但其设计思路更为先进合理,在方案选择上福建船务局比江南制造局更为成熟。
海安上船员太多,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这艘船的360名船员每月花费5700两,这对南洋海军来说太重了。而且船吃水太深,不能在长江内河使用,主要执行防江守口任务的南阳海军,成了装备船的鸡肋。所以南洋海军勉强为海安服务,姊妹舰豫园则在江南制造局码头搁置。这不得不说是现代中国造船业的悲哀!
海安虽然受委托,但她的生命很短暂,她的神秘消失在史书里。1877年11月30日,“海安”第二次访问日本。回国后第二年进入江南制造局大修。从那以后,它神秘地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记录中。
有人认为“海安”号船体老化,不值得修理,但已被拆除并退役。但是这艘船才造了六年,也才服役了三四年。衰老是绝对不可能的。另一些人认为,这艘船在从日本返回的途中遭受了严重损坏,或者船体和机械遇到了严重问题。但是很难理解为什么中国最大的战舰这么容易被放弃。
从一些历史迹象中,我们也许能猜出其中的内幕——海安大炮很多,但整体风格已经过时,不能在内河使用。这艘船对南洋海军来说可能更像一个烫手山芋。正因为如此,“海安”遇到一些问题就迫不及待的报废了。
“海安”号报废后,南洋海军刚刚开启了封存的“豫园”,原有的“海安”人员全部转移到姊妹舰“豫园”号上,接管了“海安”号原有的职责。但“豫园”在南洋海军的地位依然尴尬。只是作为接送重要人员的交通工具,或者进行一些训练航行,往返日本的次数很多。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8月23日,法国海军进攻马尾军港,以吴恙为首的福建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此时的“豫园”虽然吨位最大,但在南洋海军中也只是二流地位。中法战争后,南洋海军迅速组织开济、陈楠、南瑞三艘新巡洋舰,炮舰承青号进行攻击。老式的“豫园”没有纳入战力,只是为了编号才勉强纳入攻击舰队。
1885年2月13日,石浦海战爆发。南阳海军五艘战船遭遇法国六艘战船。尽管有三艘新巡洋舰,南阳海军司令员吴安康遇敌逃跑,留下了跑得慢的于远和程青。“凯基号”、“陈楠号”和“南瑞号”三艘新巡洋舰凭借比法国船只更高的速度成功摆脱了法国海军的追击。
“豫园”“承青”被迫躲在石浦港避敌。2月14日晚,法军派出两艘蒸汽舢板改装的极雷艇突袭豫园。“豫园”遭到伏击后,慌乱中乱射,未遭伏击的“承青”开始自相残杀。第二天早上,两艘军舰都在石浦港沉没。
就这样,创下国产军舰最大吨位纪录的“海安”、“豫园”都以悲愤的结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安”和“豫园”,由于种种原因,这两艘巡洋舰在历史上并不是很有名,甚至连照片都极其罕见。然而,它们是中国造船业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过去100年建设强大海军努力的缩影。它们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
1.《中国最大军舰 1970年前中国造的最大军舰是谁?清朝一艘风帆战舰保持纪录98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最大军舰 1970年前中国造的最大军舰是谁?清朝一艘风帆战舰保持纪录98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5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