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6期杂志中,我们将为您介绍设计集团在德国科隆的合作伙伴庄

Gooood团队采访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5岁以下的年轻创意人士,其中有企业家,也有业主,还有一些普通员工。我们走访各类人群,记录这个时代年轻人的面貌和真实状态,欢迎大家的推荐和建议。

在第26期杂志中,您将看到德国科隆的设计集团合伙人庄的作品

制片人:向玲

▼视频

__________

成为建筑师的道路

1.

“建筑是比较全面的,你为整个社会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模型,更为重要。”

选择学建筑,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高中的时候更喜欢产品设计。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我发现当时中国的工业设计整个行业状况并不好;如果我学的是建筑学,那么空和未来之间的可能性更多,所以我最后学的是建筑学。建筑学比较全面,让你为整个社会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模型。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要丰富自己的经验,这可以和我的项目有关。

2.

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时刻和经验

本科后半期,我从中国去了英国。十几年前,国内的建筑院校基本都是以巴黎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为基础;到了英国,对设计理念的影响很大。还好我很快适应了另一个语境。从伦敦毕业后在纽约学习建筑和城市设计是另一个变化。

现在,即使我们只是做一个安装和室内设计,我们也会从更大的城市维度来讨论它。大学的时候在学校做社会工作,做事和思考的方式对后来回国参与项目定位和运营,与业主沟通有帮助。这些经验可能为改善认知模式,明确设计探索的目标,甚至定位公司的设计方向做铺垫。

“第一家公司决定了你自己公司未来的模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来源、基础和传承。”

当我在纽约时,我在西萨普里工作。他曾经是耶鲁的院长,所以公司有一定的学术属性,但公司的项目实际上是基于成熟的开发者。与大量的创业事务相比,进行高强度的实践和探索消耗设计师的体力,导致可回收性或可持续性较差;当我在西萨帕里的时候,每周的工作强度是40到50个小时,这样员工和项目的稳定性就会更强。

我们的业主主要是开发商,但收购的项目大多是探索性的、原创性的。另一方面,业务流程、项目节奏、项目进度、与甲方的互动都是按照非常专业化的模式运作。

很多人说你的第一家公司决定了你以后自己开公司的模式。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正确。我在英国和美国的工作和学习经历已经成为我们运营项目时的参考原型。我们谈论类型学的延伸、城市语境、建筑文化、空之间的叙事,这些都有来源、基础和传承。

从我的老师,佛兰德人,曲米人,有传承;有前老板佩里的遗产;从你经历过的城市,认识的人,接触的人。这种“继承”是所有个体经验和认知的建构;那么建筑师最终会把个人的认知还原到物理空,这是你的工作,两者之间肯定有一定的联系。

____

RSAA

3.

RSAA运营模式

“我希望进一步本地化,并结合我们自己的目标,阐明我们想要创建什么样的项目和内容,以及我们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文化和概念。”

在成立中国公司之前,RSAA德国公司在中国有一定的项目和业务基础。那时候对我来说是一个用自己的想法和模式创建新公司的好机会。

其实我们前期在中国市场积累了一定的规划和城市设计项目,比如成都郫县新城的规划,天津中新生态城的规划等。,但是这样的项目很难产生基于架构内容的落地效果和真实周期。同时,对于团队来说,很难有长期的延续性和成就感。所以第三年,我们意识到需要通过招标获得一些落地能力强的大型公共建设项目。

自2012年中标天津四中以来,我们每年都中标大型公共项目——当时的市场还是政府层面的宏大叙事结构,重在规模和数量,以一种非常标签化的形式表达。这样产生的项目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果项目本身不是落地项目,很难产生良好的社会体验和反馈;第二,这种象征性的沟通和项目互动方式很难产生市场层面的认知和迭代。

在2014年德国的集团年会上,我提出了进一步本土化的希望。这并不是说要结合本地市场,而是要结合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要打造什么样的项目和内容,要传达什么样的文化和理念。

▼成都郫县新城规划草图,中国市场前期项目

“我们想推广一种内容和体验的方式。”

在一个项目中,我们更多地谈论我们的特点是什么?我们是什么态度?它们如何契合主流市场方向和整个社会的认知结构?这些问题比较抽象,但更有利于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市场上树立完全不同的态度。以酒店为例,我们更愿意说酒店是一个生活方式综合体,它的公共空房间可以覆盖共享办公的功能,它的客房具有房产的属性。他的一些公共空房间可以提供精神上的空房间体验——这与传统类别标签的定位完全不同。

同年在重庆大学做了一个TEDx讲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传达了一些非常本质的建筑设计诉求,比如建筑文化与建筑的自主性,文脉与当下内容的传承,以及空之间的意义。比如结合天津四中谈教育情结,空孩子的时间分配,学习过程与空的互动;结合济宁文化中心,探讨在更纯粹的当代空体验下,如何实现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互动,以及为什么中国传统空之间的时序关系呈现出空倾向于欧洲传统街道的感觉。我们可以用一种创新的、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谈论一些理论上的架构问题,把这些问题和商业价值、用户体验联系起来,同时在沟通层面得到积极的反馈。

▼庄TEDx演讲

2015年,我们把工作室搬到了四合院。我们谈了四合院空与周边的关系,四合院作为空的载体,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体验,改变了我们对项目的认知方式。这些尝试使我们逐渐获得了更强的公众意识,同时也反馈了我们对项目的态度和项目的运作模式。

▼RSAA第七医院鼓楼/四合院里的庄子玉工作室苏圣亮

▼院子里的玻璃砖

▼鼓楼七院办公室空室及多功能厅空室苏生亮

事实上,我们没有一个既定的长期发展目标。而是通过公司实践这一简单载体,一步一步进行更国际化、本土化的探索,在学术层面慢慢建立自己的脉络、模式以及与市场、行业的互动。

▼RSAA部分完成项目列表

4.

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

“在项目数量和内容创作方面,北京团队已经开始超越德国公司...我们不想失去德国积累的文化,但我们会结合我们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修正和迭代。”

2015年以来,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业主;外资公司的标签正在褪色,因为产品本身的特点对业主来说越来越重要。2016年,集团公司意识到北京团队在项目数量和内容创作上已经开始超越德国公司;这导致我们调整了公司运营的双轨系统——北京是产生内容的重要容器,德国科隆也是如此。我们不想失去在德国积累的文化和我们与德国合作伙伴一起创办公司时设定的目标,但我们将根据我们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修改和迭代。

这种迭代体现在我们自己在内容创新上的实践和转化,比如鼓楼七院的办公体验如何在空之间改变设计师的认知;例如,五季金陵酒店有一个非常纯粹的几何图形,但整个空体验、浮动块和软媒体干预的方式都是与当地环境相关的全新词汇——我们不断迭代我们的设计产品和用户体验,无论是从内容本身还是从内容产生的方式来看——这就是创新的意义。

▼鼓楼7号院空室张辉、苏圣亮屋顶活动

全国都在说文化输出,整个市场都在说复兴的趋势。35岁是一个门槛,过了这个门槛你的创造力、阅历、对市场反馈的敏感度都会下降。年轻人是主要消费者,年轻设计师对市场更敏感。以前建筑师很难在35岁之前做出好的大型作品,但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接手一些公司之类的项目,积累经验,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

我们在国内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作机制。上海公司和德国独立团队与北京公司直接绑定,成员在北京公司工作四年以上,非常统一。此外,我们还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室内团队,使我们大多数中小型公共建筑实现了建筑室内设计的一体化。当然,我们也会做一些独立的室内设计,比如云顶57餐厅,在Xi安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们还在规划设计,但是量不大。基本上,我们在一年内规划或设计了一两个重点城市的重要路段,如新完成的大连城市设计指南和广州中央商务区李娇区的城市设计——这些项目可以作为行业内的标签,以显示我们对大型空房间和城市规模的控制。

▼室内设计项目——如你所见的云顶57餐厅

▼规划项目——广州李娇中央商务区

我们北京队30人左右,上海6人,德国4人。我们每年能收到的项目有:2-3个5-10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5-8个室内综合公共建筑,2-3个独立的室内项目,2-3个装置和展览设计。大多数项目只负责方案的初步设计和后期控制,施工图外包,使我们的工程数量和工程质量达到平衡。

▼RSAA/庄子玉工作室项目插画师作品集

5.

RSAA/庄子瑜工作室未来方向

“我更像是一个内容制作人,需要平衡个人时间分配和项目总量的关系。”

我们把自己当成一个以内容为基础的公司。在过去的1-2年里,生产能力扩大了很多,但仍有太多的项目需要完成。

作为建筑师,你很难放弃任何机会。可能你在一百个项目中被发现,你只能做其中的7到8个。这7到8个项目最后只能完成2个,全程死亡率很高。为了增加最终可以完成的项目总数,我们需要承担更多的项目。但是,我们承担的项目越多,我们承担的风险和投入就越大,分配给每个项目的精力就越有限。这是一种平衡的关系。

在公司架构上,我更像是一个内容制作人,每个项目照片和效果图的角度都是我亲自确认的;每个新项目都会自己去看剧情;我要自己去报项目的重要节点,自己去确认施工的重要节点;我也会控制重要文本中的表达方面。我不干涉整个项目的制作过程,但必须自己完成重要的节点和最终的呈现状态,这涉及到个人时间分配和总量的关系,不能盲目扩大产能。我们是一家专注于服务业主的商业公司,如何处理好这些平衡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下一个问题。

▼庄在工作

▼庄工作室部分作品列表

___

项目

6.

做建筑的“产品经理”

我做项目,经营公司,甚至教书,讲的都是内容的体验和互动,完全符合产品经理对产品的定位。不同的是,我们处理的产品——建筑——使用寿命非常长。

以我们刚刚中标的北京来泰商业综合体为例。它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靠近三环路,紧邻美国大使馆。你在处理这个产品的时候应该采取一种比较长远的态度,这和做一个设备或者设计一个二线城市或者山地项目是很不一样的。根据项目的特点和业主的需求,你要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主观上没有办法做太多的操作。

尽管如此,我们可以主观选择项目。前年我们做了铜陵项目,是一个坐落在山里的小楼,但是沟通程度很高。我们不希望它的传播导致市场误解我们。我们认为我们主要做非标准的小项目,所以对沟通渠道有些控制;去年公司90%以上的项目是学校、小型公共建筑、精品酒店、学院、售楼处等商业开发项目。

我们很多项目都是以房地产为导向的,甚至榕树这样的高端酒店也要以房地产需求来运营;不言而喻,大部分学校项目背后的房产需求也很旺盛。但我们房地产不做所谓的住宅项目,我们所有的运营经验都是基于市场行为和整体环境。

▼铜陵山民居,山中小楼徐婷,苏圣亮

▼欧罗巴学校二期

“每一款产品都能为我们的整体价值带来一定的贡献,增加公司的丰富性,给建筑师与资本和时间的对抗过程带来平衡。”

去年,由于项目规模较大,许多开放业务项目的市场依赖性较强,导致预期项目较少;所以今年我们重新定位,决定增加一些安装、弹窗店等非标准、非专业开发者的项目。这样我们与市场的互动会更频繁,项目运营的可能性也会更高。我们希望最终的产品更加多样化,能够满足我们商业目的、学术目的和内容目的的不同需求。

即使是一个装置,只要我们通过它得到一些空的原型或者物质经验,它就是一个完成的作品。弹窗店存在时间短,可能不用处理保温、管道等建筑问题。可以迅速成为空之间的特色体验原型,弥补大型项目中由于时间等原因导致部分内容失败的缺陷。每一个产品都能为我们的整体价值带来一定的贡献,增加公司的丰富性,给建筑师、资本、时间的对抗过程带来平衡。

7.

建筑的形式和类型

“我们所有的学术需求,完全符合商业项目的经济需求,也符合市场和政治的需求。”

建筑的形式最终关系到每个人对学术方向的态度和在学科中寻求的方向。

我觉得有一系列的传统观念需要打破,其中一个就是甲方和乙方之间,商业和学术界之间存在对抗关系。其实我们和业主的关系很和谐,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我想获得产品原型,在空之间创造新的形式和体验,这是我们的学术立足点,也正是业主找到我们的原因。我们谈基于类型学的本土化再创造,谈基于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生活的叙事风格对空之间认知的影响,这也符合当前的市场趋势和中国文化输出的整体社会需求。

可以说,我们所有的学术需求,完全符合商业项目的经济需求,也完全符合市场和政治的需求。你的学术切入点是什么?你追求的原始价值是什么?如果我们追求的价值是回归每个人的真实体验,那么我们的项目不仅会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还会产生良好的学术互动。

天津大学今年的教学成果是以公司运营项目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同时获得了一系列与我们的内容体系相关的原型;教学成果也得到了天大领导的认可,学术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经验和项目之外的原型和深度思考。

▼天大教学成果展

8.

项目规模的飞跃

规模交叉是项目控制中一个有趣的部分。我们可以做几百万平米的城市规模项目,甚至影响一线城市的天际线。我们还将在农村建造一栋小房子,或者在展览会上制作一个设备。本质上,它们并不矛盾,因为人类的经验最终会回归到个体。

我们公司很有意思,大规模公建和小规模公建是一个团队;后期建设需要更强的专业性,是另一个团队;城市设计和设备设计是一个团队的责任,因为空之间有更多的想法、态度和对形式的控制。虽然规模跨度很大,但他们的话题和切入方式都很相似。

与传统公司不同的是,我们不以项目类型来定义自己,因为在这个时代,类型在逐渐被打破,比如教育情结、生活方式情结,但体验都是来源于人,是一致的。城市设计会用上帝的视角,但最终会回归街道和内容,回归人类的体验。

▼RSAA项目规模跨度很大

▼“郯城”2.0苏圣亮,张辉

___

认知的

15.

“流程设计师”

"我们希望公众能看到一些更深刻、更有内涵的内容."

我们确实有流量,也有沟通的一些属性和特点,但实际上我们回避了这个话题。建筑是一个长期的产物,需要更多的公众认知和积累。但是如果只从流量的角度来讨论,大众会对我们团队产生误解。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建筑师作为内容的传播者,肯定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体验和认可建筑,甚至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这里有矛盾,有冲突,我们在努力从这种关系中寻找平衡。既然有流量,有内容,就会有一些品牌合作,甚至媒体互动。我不拒绝,但也不抱,但会仔细筛选。我们会拒绝80%的邀请,只选择与我们作品相关的内容和合作品牌。我们的目标是为建筑增值,因为业主找你设计,你不仅能提供图纸,还能提供体验;你的内容应该会给他的产品带来更多的价值。

▼品牌合作——戴森,爱马仕走秀

之所以要教,要深挖内容层面,是为了消除我们大众传播在快速移动的层面对不理解我们的大众造成的误导。表面的东西当然有意义,但我们希望公众能看到更深层次、更有内涵的东西。

▼天大教学回顾

16.

“我需要一个态度媒体和我们互动,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点。”

我们应该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媒体评判建筑师,建筑师对媒体也有自己的看法。每个媒体的定位都不一样。同样,我也会排斥很多东西来维持我的主线和价值体系的稳定,可以产生更长远的效果。

作为一个建筑事务所,我需要有态度的媒体来和我们互动,让即使是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媒体上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可以对应不同的人群,而这正是我想要的。我们和媒体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内容,然后找到一个相对兼容的点。

17.

"每个人都在努力克服自己的身体极限。"

一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互动的速度会变慢,对不同信息的反馈频率会降低。权衡和平衡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公司对我很重要。是我能做的和想做的延伸。我非常感谢在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和伙伴。我们可以默契地做一件事,然后继续前进。这种状态需要通过投入大量的成本来维持。

在学术和创意领域,我们有非常明确的路线,可以一步一步的进行项目迭代。唯一的问题是,机会来了,我们能否承担。然而,在个人、公司、社会和网络层面都存在许多限制和不确定性,这是我们面临的另一个巨大挑战。此外,我们不可避免地处于区域和全球辩论的洪流中。作为一个小设计团队应该如何做决策?这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三个挑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在未来,我希望设计仍然是我们的主体,这是一种与社会和世界互动的很好的方式。我唯一的计划就是继续做好。

1.《庄子玉 35岁以下创意人:庄子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庄子玉 35岁以下创意人:庄子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6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