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Z3L4”是什么吗?我在脑子里搜了一下词汇,恐怕认不出这个简码。是发明了新技术还是发现了新病毒?说到缩写,前几天朋友给我讲了一个“记住”中国各大银行英文缩写的方法,很有意思:中国银行——不存在;中国农业银行——我不存;工商银行——爱情不存在;建行——省省吧...“巧记”就是“巧记”,但是因为这个英文缩写在工作日用的不多,所以听了更像是一个搞笑的笑话。
环顾四周,越来越多的英文缩写走进我们的生活,突然发现艺术界有一股用缩写命名的风。作者最近参加或学习的很多艺术活动都是用英文缩写来命名的——这些字母都是已知的,但我就是不知道这个活动是干什么的,经常搞错,搞混。这里举几个例子:CCAA、IAAC、AAC、ADM、DIA...在这些例子中,“A”可以是“艺术”或“奖项”,“C”可以是“中国的”、“当代的”或“批评的”。
大量艺术活动的英文缩写被创造和使用。一方面,大量的艺术活动正在进行。另一方面,这也可能表明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越来越符合国际标准,越来越开放。我们有更广阔的平台,渴望外国朋友了解我们,参与我们。但实际上,英语缩略语总是让大部分在非母语英语环境中长大的人或多或少感到疏离。从中文到英文,需要一起翻译,把英文改成缩写也是“翻译”。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缩写被视为自然存在的词,理直气壮地代替了全称,出现在一些主办方的文件、新闻报道、宣传资料中而没有双语解释。当你虚心向电脑搜索引擎求教的时候,它有时会扔给你10个答案——对于这26个字母的组合,“单词碰撞事件”大量发生,有的甚至没有收录在词库里。这个缩写恐怕连在国外长大的外国朋友也看不懂。疏离感就是由此而生的,所以我连一个活动的名字都听不懂,歌也高得无法调和。展览和活动在哪里举行,是为了谁,谁的受众最广?
很多主办方的出发点都很好。带着这样的期待,他们期待着自己开的展览和活动,一年比一年壮大,让一个大众不熟悉的词,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个全面使用的品牌。这个品牌的建立在内容上更重要,要求少一些华丽的浮光,多一些乡土气息,多一些真诚。著名的大都会美术馆以全称Met的前三个字母为缩写,而不是“MMA”;现代艺术博物馆常被称为没有“o”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易读,也符合自身定位和气质。可见,这些百年博物馆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品牌,就是用心取简写的名字。比如国内的全国美展,简称“全国美展”,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成为地位稳固的金字招牌,完全不需要英文缩写。
回到开头,我们说的“Z3L4”,既不是新技术,也不是新病毒,是“张李三四”的缩写。命名是为了让人们更方便地记住某个东西,缩写是为了让人们更方便地使用和理解。如果仅仅为了“不出意外而死”,为了看似“高级”和“国际化”而创造一个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英文缩写,恐怕这个“张李三斯”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张观戴笠”。
1.《展览英文 展览英文缩写名不代表国际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展览英文 展览英文缩写名不代表国际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69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