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节点城市,骑行在“一带一路”的春风上,从一个开放的终点变成了一个边境窗口。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保山作为南亚和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作用日益突出,对外交流人才的培养尤为迫切。为此,保山率先推出了缅语、印地语实用人才合作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一批既懂当地语言,又懂国情、政策、习俗的外事干部,以沟通保山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虽然我大学的专业是缅甸语,但是工作后没用太多地方。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保山特别是腾冲对外交流合作步伐进一步加快,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工作中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进来,原有的知识不够。”作为第一批缅甸留学生,腾冲市商务局副局长杨小娟深受感动。

2015年下半年,保山市委组织部、市外办牵头,相关单位参与,保山与云南民族大学合作举办缅语、印地语应用型人才培训班。以云南民族大学公共留学生的形式,将37名学员直接送到缅甸曼德勒外国语大学和印度企业发展学院进行全日制长期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缅甸语和印地语交流翻译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保山因此成为我省第一个与高校合作为南亚和东南亚举办小语种实用人才海外培训的城市。

“除了听、说、读、写等专业知识外,我们还与当地协会建立了联系,如工商联,一方面可以提高语言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对接。”腾冲市外事办公室培训班学员安索林说:“我们在各自的行业都有专业知识。经过培训,我们实现了与缅甸的零距离通信,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效率。”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走遍了缅甸的内比都、仰光、毛丹棉、蒲甘、腊戍、曼德勒等地,重点考察和了解了缅甸的经济和工业发展现状、开放和投资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水陆交通、缅甸国内需求、缅甸对华舆论、缅甸文化等方面;编写了调研综合报告,对保山加强边境开放、产业布局和优势资源开发提出了初步建议。

“学生大多是80后、90后,都是班里出生的,有一定的缅甸语基础。”保山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周再发说:“可以说,这次培训是保山市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干部培养思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促进长远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保山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孟加拉-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建设,面向南亚和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重要部署。”

不辜负荣耀,勇往直前。学员表示,他们将在各自的岗位上学以致用,发挥文化使者的作用,为保山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服务,促进中缅关系的友好发展。

我们的记者胡美君

1.《保山市缅语实用人才培训成效初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保山市缅语实用人才培训成效初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87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