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背景
宋,男,浙江兰溪人,市场营销专业,母亲很小就去世了,由父亲带大。但是他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经济困难。他的大学费用由学生贷款和他父亲的农业收入支付。刚进大学的时候性格内向,话不多,不与人交流,平时生活很简单。入学时,我向学校申请了助学金。刚入学时,宋同学很少参加学院组织的活动。宋XX同学逃课,甚至有时会留宿。我和他谈了几次,效果都不明显。突然有一天,他告诉我,他有了休学或者退学的想法。我问具体原因,他只说家里经济困难,觉得上课没有存在感。他真的不想再学习了,想早点进入社会赚钱。后来和其他同学聊了聊,了解了一下学生的情况,得知宋的父亲突然生病住进了医院,需要做手术,需要很多钱。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很少与人交流。他总觉得别人在班上歧视他,他大学生活的目标不明确,面对周围的学生,他极其不自信。
2.案例解决
家庭经济状况是造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学费难以支付,只能用贷款维持学业;家庭窘迫,父母无力感,贷款压力,还款担忧交织在一起,产生心理矛盾。自信心差是导致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内在因素。有些贫困生心理敏感,自尊心强,不愿意接受外界的帮助。相反,一些贫困学生会过于依赖他人的帮助,甚至导致他们不劳而获。因此,我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感染的温暖,细致。安排同宿舍同学主动和宋同学聊天聊天,打消他们会被人看不起的顾虑,鼓励他们和同学一起参加班级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班级集体的温暖,逐渐消除对同学的敌意。
其次,他给同学争取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办公室帮老师处理一些简单的打印工作,晚上因为工作方便,可以用办公室电脑查询信息,完成课程设计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的经济压力,让他安心学习。同时,他也不用担心昂贵的电脑等必要硬件设施。
再次,我们通过宋入学时填写的家庭联系方式了解到他父亲的联系方式。联系他父亲,告诉他学校的临时解决办法,让他说服孩子继续学业。
最后,我安排学生以普通学生干部的身份加入支部学生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注重培养和关注学生。
经过我们的劝说,宋接受了我的建议。他感谢支部为他所做的一切,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了动力。业余时间也在校外兼职,主要是周末,不影响正常上课学习。同时,他更加努力学习,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希望毕业后能很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从那以后,宋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他的性格本来就内向不爱交际,但我们可以感觉到他要刻意改变自己,上课大胆回答问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学生会积极认真工作,全心全意为班级服务。还多次获得大学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大三就业实习期间,表现积极。通过个人努力,被杭州一家销售公司录用,成为一名业务员。下班后,这位同学也主动和我保持联系。他工作态度很好,稳重踏实,不急躁,很有上进心,单位对他很满意。这位同学未来的愿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杭州买房定居。我相信他的梦想会实现的。
3.案例摘要
1.对于心智敏感、自尊心强的贫困生来说,单纯围绕“贫穷”这个问题与他们沟通,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通过与他们交朋友或干预学生的工作来建立自信心。
2.团结动员普通班学生和班干部关爱心灵。因为他自尊心很强,对同学老师的物质帮助可能是矛盾的,对他的精神帮助比物质帮助有效得多。让他心智独立自强,健康成长,也是长久之计。也是加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机会。
3.学业指导与勤工俭学相结合。注重学习,强化专业能力,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同时,他被介绍到勤工俭学,以解决目前的经济困难。
4.取得成果
通过这件事,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状态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生活轨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件事不仅在他大学期间给他带来了物质上的帮助,也极大地提升了他的思想和精神。我们平时真诚真诚做的一件小事,有时候会对一个学生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帮助一个同学,有时候可以促进全班同学的团结,促进同学之间的关系,互相帮助。接受帮助是感恩的,帮助别人也是快乐的。一件事的经历比千言万语的教育效果有效得多。
启迪
1.帮助贫困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用正确的思维和态度对待差生很重要。如果只是单纯的同情他们,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心;但如果能采取侧面指导、学业指导、勤工俭学、学生工作等方式,就能整体有效地帮助他们。
2.不是所有的差生都有心理问题,大部分都是心里健康的,千万不要用有色眼睛看人。有些差生性格内向,自闭,自卑,语言能力差,但并不是所有的差生都这样。面对一个个体,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一听到“穷”字就认为这个学生有问题。当个别学生有需要改进的问题时,要积极面对,帮助他们改进自己。
3.帮助贫困学生是一个有计划的长期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重复,可能会有来自另一方的抵触情绪,可能会有来自不完善的贫困生帮扶体系的压力。但是,要帮助学生减轻经济压力,缓解心理压力,在学习上给予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真正实现自立、健康、快乐的成长。
4.对贫困生的物质资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链接经济压力,但未必能解决精神贫困问题,而且资助方式不正确,甚至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贫困生有时会出现敏感、自卑、自闭、悲观、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
5.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把学生纳入学生干部集体,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很多大学生由于家境不好,极度自卑,对集体活动畏首畏尾,畏首畏尾。当他们遇到集体活动时,他们采取逃避和撤退的态度。我们深切感受到很多差生学习很努力,成绩很优秀。但他们拿到奖学金进行综合评价时,往往会因为参加活动较少而影响最后的总分,也有不幸错过奖学金的。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看在眼里,为之担忧,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各种活动,在各方面发展自己。这种情况体现在就业上,往往导致社交能力差,语言沟通差,缺乏合作精神。因此,在日常教育中,要向学生灌输“综合素质”的观念,积极参加文化体育活动。通过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短期工作和兼职,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此外,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就业环境、政策和情况,这将有助于他们找到与其知识水平、个性特征和能力相匹配的工作。
6.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立教育和感恩教育。在学生工作中,我们必须公平、公正、善良,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贫困学生。贫困生往往因为经济困窘导致心理失衡。相对于物质生活的贫困,心里的贫困生的孤独和困苦更让人担忧。扶贫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金钱和物质的给予,更是输出精神支持和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拉近学校和学生关系,沟通师生感情的过程。在工作中,要积极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自立教育,让贫困大学生认识到暂时的经济困难不是生活的全部,要积极改变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生活的转型。同时也要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以感恩的心接受他人的善意帮助,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样不会导致人格发展不平衡,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做
人
简
洁洁
崔兴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与信息学院专职辅导员,总支书记。
请勿擅自转载文章。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有异议,请联系原作者或评论区讨论。
1.《辅导员工作案例 工作案例 | 辅导员育人案例分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辅导员工作案例 工作案例 | 辅导员育人案例分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9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