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4日,“2018南方消化系统疾病与消化内镜国际论坛”在广州举行。会议围绕消化内镜和消化系统疾病两大主题,邀请了来自欧洲、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台湾、相关地区和中国的470多名消化内镜和消化内镜专家进行相关讲座。届时,数十位权威专家还将在场馆现场直播外科手术,展示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和内镜的最新进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思德教授介绍,近年来,广东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内镜微创技术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刘这边主持会议

广州市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大肠癌是近年来广州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食道癌、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下降,只有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大肠癌早期很少有腹痛、腹胀等明显症状。至少80% ~ 95%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一步一步演变而来,需要5 ~ 15年,但也有人能快速进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及时发现肠息肉并切除,可以在摇篮中消除大肠癌前病变。

大肠息肉是肠粘膜表面的一种突起病变,就像一个长在肠道内表面的“肉块”。小的只有几毫米,大的可以几厘米;数量从一个到几个不等,甚至整个肠道,如家族性息肉病。

以下症状表明您可能患有肠息肉:

1.大便带血:痔疮最容易混淆。肠息肉出血常混于大便中间,呈暗红色;痔疮引起的大便出血多为排便后滴血,颜色为鲜红色。

2.排便习惯的改变:可能会出现排便时间、次数的改变,或原因不明的便秘、腹泻。特别是便秘和腹泻交替反复出现,并伴有腹痛。

3.大便形态改变:息肉压迫大便,大便形态会变薄或变平,中间有凹槽,有的还会有血痕。

刘思德表示,目前ESD可以直接切除消化道息肉和癌性病变,达到根除癌或癌性病变而不引发的效果,根除率在95%以上,但需要及早发现病变。

因此,建议45岁以上人群进行结肠镜筛查,早期发现病变。

但是,很多人不接受结肠镜检查,因为结肠镜检查前需要住院并清洁肠道。自2015年广州市开展大肠癌防控以来,愿意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比例仅从最初的13.9%上升到现在的22%左右。

目前无痛肠镜已经非常成熟,检查过程中几乎没有疼痛。医生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尤其是结肠镜的ESD微创技术。本次会议安排了40多位国内外知名内窥镜专家对内窥镜手术的操作进行了演示,方便医生交流学习。

吞下一粒“胶囊”,就可以在家做胃肠检查了

考生戴上图像记录仪,吞下内置摄像头和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在胶囊“行走”通过胃和肠道的同时进行拍照,一般工作8-12小时,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内窥镜检查。

考生使用手机通过智能读片系统将胶囊拍摄的胃肠照片发送给医生,医生远程读片诊断,并将报告发送给考生手机,即可完成整个检查。

受试者在家做胶囊内镜检查,但是医生看片子的工作量会很大,需要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医生看影像报告。胶囊内镜将配备智能图像分析和诊断系统,可以筛选出模糊和相似的图片,并自动检测可疑病变。

据刘思德介绍,胶囊内镜预计明年见。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早期诊断。比如人体表面出现一些疾病,医生戴ar眼镜观察病人,通过眼镜可以判断是否有胃肠道疾病。

胆结石手术可以保胆

胆囊息肉、胆结石是广东高发的常见病。目前的治疗方法是切除胆囊,病人会失去一个器官。刘思德说,随着医学微创技术的发展,胆囊内的息肉可以直接切除,结石可以取出,胆囊可以保留,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本次会议将重点讨论保留胆囊的癌前病变切除,并邀请国内领先专家演示器官保存的微创内镜治疗技术。

此外,大会还将关注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克罗恩病。克罗恩病被认为是一种不朽的癌症,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国会将共同研究这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会议网站

记者:李晓彤

记者:曹思扬

1.《胶囊肠镜 新技术|吞一颗“胶囊”在家就能做肠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胶囊肠镜 新技术|吞一颗“胶囊”在家就能做肠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800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