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9三观
三个关卡的总称
(1)就是上官馆、周口馆、石川馆。
在今山西。上党关一说在今屯留县境,一说在今晋城市南;壶口关在今黎城东北;石陉关无考,一说即井陉关。《后汉书“冯衍传》:“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即此。(2)即阳平关、江关、白水关。阳平关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江关在今重庆奉节县东,白水关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北。《三国志”吴志“贺邵传》“刘氏据三关之险)。
(3)即“义阳三关”。
(4)即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在今河北。淤口关在今霸州市东,益津关在今霸州市,瓦桥关在今雄县。五代周显德六年(959)世宗北伐契丹,取瀛、莫二州,以三关与契丹分界。一说三关中有草桥关(今河北高阳县东),而无淤口关。
(5)明代以今山西境内沿内长城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以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为“内三关”。京师恃为外险,北方有事,必分列戍守于此。古代三个重要关口的总称。
(6)东汉指上党关(今山西晋城南)、壶口关(今山西黎城东北)、石陉关(无考)。
(7)三国时指阳平关(今陕西宁强西北)、江关(今四川奉节东)、白水关(今四川广元西北)。
(8)南朝时义阳即今河南信阳市南的平靖关、武胜关、黄观关。
0040三江
①《书”禹贡》扬州:“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职方》扬州:“其川三江。”历来各家解释不一:
一说以今吴淞江和芜湖、宜兴间由长江通太湖一水,并长江下游为南、中、北三江,说本《汉书”地理志》;
一说以今赣江、崛江、汉江为南、中、北三江,说本《初学记》引郑玄;
一说以长江上、中、下游为南、中、北三江,说本盛弘之《荆州记》;
一说以《汉书“地理志》的分江水(据说起自今安徽贵池市,分长江水东出至浙江余姚市入海,但实际上不存在这一水道)、中江、北江为“三江”说本《水经注》;
一说以浙江、浦江(浦阳江)、剡江(曹娥江)为“三江”,见《吴越春秋》;有以松江(今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见韦昭《国语注);
有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见《水经注》引郭璞;
有以松江、娄江(今浏河)、东江(已堙yin塞)为“三江”,见顾夷《吴地记》。根据《禹贡》文义,当以顾夷说为是。
②古称三江的水道甚多:《山海经”海内东经》有大江、南江、北江,总称,岷三江;郭璞注《山海经“中山经》称长江、湘水、沅水为三江;《元和郡县志》称岷江、澧li江、湘江为三江,杨慎《病榻手吹》称岷江、涪江、沱江为外、中、内三江,是为蜀三江。其他不备举。
③明清时广西以漓江、左江、右江为三江。三江会合于梧州府城西,称三江口。《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在五岭西偏,襟带三江。”
0041三字
唐宋知制浩的别称。
0042三军
周代诸侯大国上、中、下军之合称。各设将、佐为正副长官。下辖各军大夫、尉、司马等。魏晋时期诸王国亦建,设上军将军、中军将军、下军将军分领之。
0043三论
中国佛教三论宗之经典。指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派创始人龙树的《中观论》、《十二门论》及提婆的《百论》。十六国后秦时经鸠摩罗什翻译流行于中国,成为三论宗所依之论典。又指东晋僧人僧肇的《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肇论弘扬龙树、提婆三论,促使三论学之兴起。
0044三农
战国时对三种农业区之通称。一说指平原、山、泽,一说指高原、平地及低洼地。《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郑玄注:“郑司农云:‘三农,平地、山、泽也。’……玄谓三农,原、隰(xi阳平)限及平地。”后亦指春、夏、秋三种农时。
0045三阳
①《易》卦中阳爻(yao阳平)称九,位在倒数第一称初九,第二称九二,第三称九三,合三者为三阳。《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孔颖达疏:“以一阴而为三阳之主。”
②指春天的开始。农历十一月冬至日,昼最短,此后昼渐长,古人以为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称冬至为一阳生,十二月为二阳生,正月为三阳开泰。《书“洪范》“三曰木。”孔颖达疏:“正月为春,木位也,三阳已生,故三为木数。”
③中医指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脉为三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0046三丞
宫名合称。宋代指太常承、秘书丞、宗正丞。宋初为寄禄官,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
0047三戒
儒家提出的为人当戒慎之道。《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朱熹注:“得,贪得也。
0048三坛
羌族巫师作法事的称谓。三坛指上坛、中坛和下坛。上坛是有关神的事,如庄稼收获后谢天还愿等,其经典分序经十部和正经十二部。中坛是有关人的事,如问卜吉凶等,其经典有七部。下坛是有关鬼的事,即赶鬼送鬼等,其经典有十二部。
神农祭坛
0049三坟
传说中中国最古的书籍。《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伪孔安国《尚书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近人章炳麟《检论”尚书故言》则谓:“坟、丘十二,宜即夷吾所记泰山刻石十有二家也。”其书《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均未著录。
今存《三坟书》分山坟、气坟、形坟。内容多荒诞无稽,系宋人伪造,书中所谓晋阮咸注亦系伪作。五典、八索、九丘。”今存《三坟书》内分山坟、气坟、形坟,以《连山》为伏羲作,《归藏》为神农作,《乾坤》为黄帝作,实系宋人张商英伪作。五典,相传为少昊、濒项、高辛、唐、虞所作之书。
0050三杨
明代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同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正统初均以大学士辅政,故有此称。时人咸称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又以居第所处称士奇为西杨,荣为东杨,溥自署南郡人,因称为南杨。
0051三辰
天文学名词。即日、月、星。《左传“桓公二年》:“三辰旂(qi阳平)旗,昭其明也。”郑玄注:“三辰,日、月、星也。画于旂旗,象天之明。”
0052三连
地名。在今湖北安陆市西北。《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一年(415),刘裕遣檀道济等将步骑出襄阳,“江夏太守刘虔之将兵屯三连,立桥聚粮以待道济”,即此
0053三吴
地区名。六朝时屡见记载。三国吴韦昭有《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所指“三吴”不详。东晋、南朝时所指说法不一:《水经”渐江水注》指吴郡、吴兴、会稽三郡,《通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指吴郡、吴兴、丹阳三郡,《吴郡志》引《郡国志》指吴兴、义兴、吴郡为三郡。《资治通鉴》东晋咸和三年(328)胡注亦指吴郡、吴兴、义兴三郡。至于宋税安礼《历代地理指掌图》以苏州、常州、湖州为三吴;明周祁《名义考》以苏州为东吴、润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均为后起之说。
0054三伴
官名合称。明代指诸王府的伴读、伴讲、伴书。
0055三角
算学术语。明崇祯四年(1631)修《崇祯历书》内有罗雅谷撰,汤若望订《测量全义》十卷,第一卷测直线三角形,第七卷测曲线三角形。又《崇祯历书·大测》:“大测者,测三角形法也。”直线三角形即平面三角形,曲线三角形即球面三角形。清梅文鼎著《平三角举要》、《弧三角举要)等书,平三角即平面三角(学),弧三角为球面三角(学)。
0056三岛
旧以蓬莱、方丈、瀛洲为神仙所居之地,称为三岛,亦称三神山或三壶山。明徐霞客《题小香山梅花堂“醉中漫歌》:“三岛、十洲竟谁别。”
0057三良
春秋时期郑国的三位大夫。即叔詹、堵叔、师叔。
0058三君
东汉末年三名士之美称。即指窦武、刘淑、陈蕃三人。《后汉书·党锢列传》
0059三侍
官名合称。
(1)隋大业三年(607)改左右翊(yi去声)卫所属亲、勋、翊三卫为亲侍、勋侍、武侍,合称三侍。
(2)隋场帝时鹰扬府听领亲、勋、武三侍合称。
0060三张
西晋张载、张协、张亢兄弟皆以诗文著称,时人谓之“三张”。
0061三阿
地名。即今江苏金湖县东南平阿西村。《读史方舆纪要》、《大清一统志》作北阿镇,东晋时侨置幽州于此。《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四年(379)。符秦兵六万围东晋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充州刺史谢玄自广陵救之,即此。
0062三隆
地名。在今河北滦县北。(资治通鉴):东晋永和六年(350)前燕慕容?伐后赵,使慕容霸出徒河,“军至三隆陉”,赵将邓恒弃乐安遁去。
0063三纲
①封建社会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中国古代封建伦理道德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本为提网的总绳,引申为统领之意。孔子最早提出“君君、臣巨、父父、子子”,要求君臣父子各依名分履其责任义务。韩非进一步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认为这是“天下之常道”。董仲舒把它概括为“王道之三纲”。
《白虎通-三纲六纪》明确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的从属关系。三纲之说至此确立。
②官名。据新疆吐鲁番出土十六国、北朝时高昌国文书所记,高昌国郡、县两级均以三纲为主要僚属,又称纲纪。郡属三纲指郡主簿、功曹和五官,县属三纲指县主簿、功曹史、廷掾(yuan去声)。
③佛教用语。指佛教寺院中统领僧众的三个僧职。“纲”,意谓有德高僧立纲纪提挚僧众,故名。《大宋僧史略》卷中:“寺之设也,三纲立焉。若网置之巨纲,提之则正,故曰也。梵语摩之帝、悉替那、揭磨陀那,华言言寺主、上座、悦众。”在中国,“三纲”指“上座”、“维那,又称“悦众”)、“典座”,或“上座”、“寺主”、“维那”。在日本,则称“上座”、“寺主”、“都维那”。
相关文章阅读
从以三打头的词语,学中国文史哲02 内有以一、二、三打头四个链接
日本三番五次废止汉字 却最后失败 是为何
走过的弯路:汉语拼音化与废除汉字
仅仅是孝文化使然?朱棣为朱元璋修墓碑,其规模差点吓死清朝人
从中西方的委婉语看中国文化不比西方落后
1.《【0061开头的银行卡】从以三打头的词语,学中国文史哲03》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0061开头的银行卡】从以三打头的词语,学中国文史哲03》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02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