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他长期从事食品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在功能碳水化合物、食品加工高科技、农副产品高效利用等领域成绩突出,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28项、主编8份。
作为全国优秀教师,他是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所指导的博士生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关注校企合作,关心大学生创业,期盼更好地开拓科技创新环境,构建新型创业创新机制,积极为我国教育事业、行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本期食品学院周刊邀请到江南大学副校长、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金征宇教授走进【对话封面人物】栏目,听听他对专业领域和学科建设的思索与探寻。 两大主研方向
绿色材料和绿色工艺方兴未艾
金征宇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淀粉及相关产品和挤压技术两大方面。据介绍,我国年产淀粉高达2000万吨,其中70%以上转化成淀粉衍生物。在淀粉深加工领域,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淀粉糖类传统淀粉衍生物的生产普遍存在能耗高、污染重的工艺缺陷;二是非淀粉糖类新型淀粉衍生物附加值虽高,但品种很少,无法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有鉴于此,金征宇带领他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创制新型淀粉衍生物,并在传统淀粉衍生物的制造过程中实现节能减排。2014年底,“新型淀粉衍生物的创制与传统淀粉衍生物的绿色制造”的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
金征宇表示,以淀粉为原料研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是持续的科研方向。目前,团队已开发出多项高附加值产品,如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领域的环糊精,可作为粘合剂用在材料生产上的淀粉胶,不含甲醛,安全环保。
金征宇介绍说:“目前,淀粉的开发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受到高度重视,有的技术已成功应用并创造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我国的淀粉研究及加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均有相当大的差距,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金征宇的另一主研领域——挤压技术相关的基础科研正炙手可热。挤压是食品、饲料等农产品制造中常用的重要加工手段,它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能耗,且无废水、废气,减少了农产品原料预处理及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宠物食品生产、预煮面条、谷物食品加工和组织化蛋白处理等方面。金征宇表示,挤压机作为生化反应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反应原理、挤压机自动化操作、一机多用等核心问题,还有大量的理论和技术瓶颈亟须突破。
创新教育
强化工程背景 培养业界精英
金征宇教授是江南大学的副校长,同时也是江南大学的校友,他在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业学院)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业,曾任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2005年至今担任江南大学副校长,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情感。他说:“一个学科的发展要有积淀和积累,正是有了江南大学前身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的强大学科背景,才使得江南大学在食品专业上保持着优势地位。”
江南大学的食品专业不但是全国的重点学科,而且还是全国第一个设有一级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金征宇强调,在2015年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上,江南大学的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位居全球第68名,跻身前1‰。值得关注的是,江南大学本身并无农学专业,却以食品这样一个单一学科支撑起了农学,这让江南大学特别引以为豪。
全国高校的食品专业竞争十分激烈,江南大学也在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并力求创新。金征宇介绍道:通过调查发现,这几年全国高校整体工学的背景在弱化,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老师,虽然学位都很高,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本、硕、博,从未真正离开过校园环境,因此他们在企业一线的时间很少,接触工程背景的机会很少。二是研究导向问题,作为高校,对基础研究重视是正确的,但是除了要加强基础外,还要面向行业,要为行业服务,这方面不应缺失。因此,江南大学也通过提升各方面软硬件,有意识在工程背景方面加强引导。
他举例说:“学校会尽可能的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如组建焙烤俱乐部、肉制品俱乐部等;我们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即集中实践环节,它包括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以及设计与工艺课程设计、电子制作、机电综合设计与创新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通过校内、校外循序渐进的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强化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早在2011年,学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就在亚洲率先通过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国际认证。
此外,江南大学还在积极探索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学校成立了至善学院,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至善来源于江南大学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金征宇解释道,“这也充分表明了学校既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善学院实行“择优录取、考核分流、重新准入、择优增补”的动态管理进出机制,已初步构建了多学科、多层面、多目标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点—线—面立体化培养方案,包括三维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对外交流培养体系、个性化目标培养体系等。
校企合作
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
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高校人才毕业后如何为企业、为行业所用,是高校与企业之间最重要的两个供需对接平台,在我国长期存在着断裂现象。
一方面,就高校而言,其承担着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完成国家、社会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等责任,然而上述种种功能,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机制去主导和驱动。例如,学生可以说是高校交给社会的产品,但是这个产品是否能被社会接受?毕业生在工作后对于学校教学方面的系统反馈,实际上是特别缺乏的。金征宇特别期盼毕业生能够对母校的教育教学提出更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金征宇提出,现在高校重资源获取、轻教育教学投入的现象比较普遍。
另一方面,就企业而言,对于研发的投入还远远不够。从研发经费投入比例数字来看,发达国家为7%,而我国在2015年的要求是2.8%,但事实并未达到这个目标。金征宇介绍说,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有了较完备的毕业生实习制度,企业能广泛招收带薪实习生,政府也将安排实习生列入自己的工作。而在我国,毕业生的实习工作仍然依靠学校和老师来安排。
校企采取怎么的合作模式才能发挥出最大效应?金征宇提出,企业想得到研发团队、研发平台,可考虑将企业的研发中心设立到高校、科研院所,借力学校和院所的资源,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多方协同的新型机制,助推我国食品产业稳步前行。
稿件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稿件撰写:李旻怡、谢玲
照片来源:唐卫
责任编辑:应雨虹
Copyright © 2014-2016 江南大学新媒体工作室.
1.《金征宇:众创时代 让大学成为行业发展的“智囊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金征宇:众创时代 让大学成为行业发展的“智囊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05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