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指南:
《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被带领到经历了历史沧桑的银行纪念钞场,剥丝绸剥茧,用简单的语调讲述隐藏在这个货币场后面的超过100年的金融史、银行史。(莎士比亚、温斯顿、银行公司、银行公司、银行公司、银行公司、银行公司、银行公司、银行公司)
本书深度挖掘、整理大量原始实物史料,深入描述了外国银行的历史演变,汇聚了 1500 余枚银行专题纪念章,涉及五六十个国家的几百家银行,史料非常丰富内容独特,兼具可读性和收藏性。序
姜建清
时间如白驹过隙,当我完成了《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前两卷的最后一篇文章,开始写这个序言时,突然发现从执笔第一篇到杀青第四十篇,已经整整六年过去了。记得《英雄失去了小红伞》是我写国外银行历史的第一篇文章,是一则从花旗银行的一枚历史大铜章引发的花旗银行和旅行者保险集团的故事。当时恰逢次贷危机肆虐,读者对这样的银行历史札记比较喜欢。于是在《行家》杂志编辑的引诱、催促、逼迫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地完成了这两册书。
初始文章由银行的纪念章作引子,导出该银行的历史,文笔较轻松,颇有可读可观性。没想到由此给自己徒增了烦恼。因为此后编辑要求坚持这一风格,这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写作难度。在撰文过程中,有章无史、有史无章、史多章少、章多史少,都成了写作的瓶颈。虽然全世界不少银行都曾在自身发展的重要时期、为重大事件发行过纪念章。但岁月蹉跎、时光荏苒,这些古旧纪念章早已湮灭在悠悠岁月中。好在互联网的世界是平的。我费力地通过ebay、淘宝搜寻、购买,尽量满足写作需要。我恍然发现,尽管最早的银行纪念章发行至今已逾200多年,许多发行银行已不复存在,被人们全然忘却,但坚硬的金属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这是一个人们未曾涉足的金融世界。我突然有了强烈的意识,去识别它们、读懂它们、恢复它们用数十种文字记载的历史。在阅读这些精美绝伦的各国银行的古老币章时,我常常陷入沉思。我明白了,正像竹木简牍遗史留典,这是一本由金属币章编撰的世界银行史。章中承载着多少金融沧桑的历史记忆,蕴含着多少可供借鉴的现实意义。这部独特的金属币章史书,是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编纂者中群星灿烂,多少著名银行家和艺术大师都参与“写”作,在坚硬的金属币章上留下了历史和个人的“指纹”。纵观人类文明进化历程,金文竹简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纸质书牍或有近1800年的历史。而这部独特的,由金属币章构成的世界银行史书只有数百年的历史。因为1585年法国才有了纪念性金属币章的铸造,其中银行纪念币章的历史更晚一些。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世界金融业最精彩的时代散发出耀眼光芒,铭刻在金属上的历史使它显得格外厚重。
历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中国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银行史学是一门使银行家警醒的学问。在百年的金融变迁中,陵谷沧桑、白云苍狗,多少曾经声名显赫的银行如彗星划过夜空,短暂的绚丽后消失在浩瀚的星际。多少金融机构瞬息即逝,湮没在金融历史的长河中。又有多少默默无闻的银行涓涓细流汇成海,吹尽狂沙始到金,百年老店终成霸。成功者和失败者共同谱写了银行史,延续了千载百年的金融流脉。它们的历史随风消散,然而幸运的是,尚存它们遗落人间的币章。拂去百年的尘埃,释读了它们的年轮。帮助我们回溯寻觅那些人迹稀罕的银行历史主流和各条支流;启发我们寻根探源那些熟悉和不熟悉,存在和已不存在的银行古老档案;引导我们涉足金融密林深处,回访那些金融巨兽弱肉强食、生死相搏的购并故地旧事。回顾历史不是为了怀旧,因为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金融往事虽然不堪回首,但智者爱史,善于总结,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
数百年来全球金融变幻的历史,深刻反映了全球政治格局、国家实力和经济地理等综合力量的变化。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经济霸主和金融强权走马灯般的转换。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到美国的易位变化,离不开刀兵相较、炮火相加。经济、金融的战场没有硝烟却惨烈相仿。盛极而衰、百年轮回,大国经济、金融的变迁,折射出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变迁的复杂深刻的背景。从一国金融演变长期或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来分析,与各自母国政治经济金融实力以及在全球格局中地位与影响的消长变化密不可分,从英美两国由工业、经济到金融霸主地位的获取和丧失的先后次序排列,也反映了经济对金融的决定性。这是全球金融业产生、发展、强盛和衰落的一般规律。1913年全球前20大银行至今仅五家尚存,便是这个规律的最好佐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在文中感叹地写道,冷观伦敦金融霸主终究拱手相让、笑看银行你追我赶难有武林至尊。多少金融强者笑傲江湖终成黄粱一梦,然而金融赛场未至终了何言成败。唯有金属币章难以磨损。它们默默地见证着百年来全球政治变幻无常、经济兴衰沉浮和金融风云激荡。
凯恩斯曾经说过,如果以货币的角度发掘历史,整个历史将会被颠覆。从金融史的角度观察、解读世界,可以对世界史有更多维、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分水岭大约出现在1820年左右。美国著名学者威廉·伯恩斯坦在经济史著作《繁荣的背后》一书中,将西方列强经济增长比作蛋糕,将成功的四要素“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资本市场和通信和运输技术创新”比作面粉、鸡蛋、酵母和砂糖。确实没有财产权则没有储蓄,资本市场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科学理性主义,金融还在中世纪宗教阴影下挣扎。而创新、创意的商业化需要金融的转化。资本市场则给经济发展亟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助。金融与资本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着世界的前进,金融的滞后发展必然拉扯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后腿。但经济是本,金融是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决定世界发展的主要力量并不是金融,对金融的作用不能过分夸大。我在文中写到,金钱不能抵挡枪炮的威力,银行无力承担政治兴衰的重任。如果将法国巴黎公社的失败归咎于没有及时占领法兰西银行,那么创立并掌控法兰西银行的拿破仑为何会失利于滑铁卢?德国、匈牙利恶性的通货膨胀加速了当权政府垮台,以致极权势力上台,但只是催化因素而非因果关系。
金融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类社会近百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金融的发展,但危机亦源于此。从金融活动出现以来,无论是古罗马的货币危机,中世纪的借贷禁锢,欧洲早期的“郁金香泡沫”和“南海泡沫”,1929年的美国证券危机,1990年代的拉丁美洲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之后的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像海浪一样,一波一波地冲击着社会经济稳定的礁石,反复出现、从未消亡。所有的金融史都是一部风险史。风险如同银行家的影子一般无所不在、倚伴而行。风险与效益如同毕加索立体画中同一人像的两张脸,当银行家在看到庆贺盈利的笑脸时,侧眼一看风险的狞脸在阴笑。百年间银行业多少沉痛往事,告诫后来者莫忘风险,莫蹈前车覆辙。由于银行体系本身所具脆弱性,几乎所有的失败者都折戟于风险。因而把住风险是优秀银行家的底线,稳健经营是打造百年老店的不二法门。银行家俱乐部不欣赏百米短跑选手,尊重的是马拉松冠军。历史是惊人的相似,然而人类总是健忘。风和日丽的年代往往使金融家忘记了以往的灾难,前天悲惨的金融故事,一次次成为昨天的残酷现实。金融家们今日仍在书写着明天的历史。假若不敬畏市场规律、不敬畏金融法则,那么所犯的金融错误又会演进为明天的悔恨。虽然历史环境的变迁,金融迈过的不是昨天的河流了。无论是历史学或是什么著名大学案例,它讲述的是昨天成功者或失败者的故事,但“邯郸学步”的失败可能依然不少。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我们确实不知道下一场更大的金融海啸,来自何时、何地乃至何因爆发。但历史是“聪明学”,相信读史能帮助我们深入思考、领会精髓、把握金融的“常识”和规律,能理性地比较并决策。
我在书中也对世界银行业及其制度发展的轨迹作了阐述,作了研究、思考并留下了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古希腊和之后罗马的神庙曾起到银行的作用,宗教对金融业的发展和遏制起到了重要作用;金本位的沿革过程,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证交所的诞生经历和几次重大的股票市场危机;在比特币又在甚嚣尘上的时候,议论中央银行制度是否需要,货币发行要否垄断又沉滓泛起。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自由银行业观点仍被少数学者推崇,美国和苏格兰时期的自由银行时代和“货币非国家化”、“自由货币”制度仍为一些人仰慕,重读美国中央银行史,认识到美联储为什么成为第三家美国银行会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从苏联国际经济合作银行和莫斯科人民银行的故事揭示出冷战时期金融战的奇特历史与苏联时代海外金融的一段难以磨灭的历史,会加深对金融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主要组成部分的认识;拉丁美洲金融改革的沉痛教训,对认识民粹主义和金融管制的恶果会更加清晰;从全球银行博物馆的蓬勃发展和现状,认识到金融普及教育的必要性;从近代储蓄银行的诞生、演变到分化或消亡,信用合作运动及机构的产生、成长到改革,为什么扶持小微企业的合作银行和储蓄银行制度在许多国家日渐式微?非主权货币欧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欧元区的忧患何在?在大而不能倒的批评声和监管政策趋严同时,全球银行业却背道而驰,银行集中度在继续增强,以色列、加拿大、美国及全球主要国家呈现了相同趋势,只有中国孤独地背向而行,谁是谁非呢?为何贪婪与恐惧,欺诈与轻信,一场场相似的大剧不断周而复始地上演?为什么金融的监管的松严过度都会带来严重后果?在写作中,众多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至今仍困惑着自己。人类社会经历无数次金融危机,带来经济崩溃,社会动荡,贫富分化和道德沦陷,给国际社会造成了巨大伤害。尽管有无数次的政治抨击,经历无数次的监管整治,金融业还是老而弥壮,不断发展壮大。因为资本是推动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动力。它对人类社会、经济和实体企业的推进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假如没有金融推动,人类可能还停留在中世纪黑暗、停滞时代,资本主义萌芽不可能生长,人类历史肯定要重新书写了。历史是一种价值观,历史的消逝并非随风而去,它留下了深刻的铭记,甚至植下了基因。曾与一位欧洲的资深政治家聊起,他认为应该理解德国人为什么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执着地坚持欧洲各国财政紧缩的要求,是因为一战后德国因战争赔款,面临恶性通货膨胀,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因而对金融危机有特别难忘的记忆,而欧洲其他国家就没有这样的经历。同样英格兰银行自创立至今300余年,老而弥坚,英国的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之所以领先全球,是否有金融基因的遗传?苏格兰银行家的节俭天下闻名,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闻。这或许与苏格兰遍布着荒芜峡谷的地理环境有关,劣势和窘境往往也是练就银行家自尊、自立、勤俭的责任品格的熔炉。
世界上成功的银行各有各的成功故事,失败的银行却诉说着相同的失败经历。政治、社会、经济危机殃及,政府融资干预,过度信贷增长,发展理念扭曲,国外盲目扩张,风险内控失灵等。在阅读及写作过程中,越加对经营银行感到敬畏。您要赚大钱吧,您就开银行。您要亏大钱,您也开银行。书中详述了众多国外银行从小到大、从弱趋强变化或相反的轮回。法国巴黎银行、兴业银行、松鼠储蓄银行的兴盛故事;两个欧洲老妇人银行的相异道路;美国波士顿银行的海外传奇及与中国的渊薮;希腊、西班牙、以色列和罗马尼亚等银行的起源成长;澳门发钞银行的前世今生…。时势造英雄亦造银行。书中阐述了众多国际银行业的购并,收购兼并或使成功者更加成功,或使成功者失败和失败者更加失败。西班牙BBVA仅有150年历史却经历了150多次购并,至今称雄在拉美市场。汇丰银行亦是金融购并王者,成就跨国银行霸业。然而近年悄然从“全球的地方银行”改口“全球的领先银行”,是否也反映了其全球化战略的转向。从花旗收购旅行者集团的世纪购并最终留下了一弯红痕,留下了是否保险集团收购银行诸事不宜的疑问。富通集团庆贺世纪并购成功,却不幸地倒在庆祝酒宴上。德意志银行先行收购后又出售德国邮政储蓄银行,也许当初就犯了战略导向错误。不幸地将马放在马车前的美国富国银行,哀叹金融优等生却在操作风险上栽了跟斗。苏联和俄罗斯的金融改革过程,从早期漠视金融规律到后期漠视金融风险,看来是对立的两极,其实质都是缺乏对金融的本质的深刻理解。金融开放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促进金融部门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则会使金融体系出现不稳定因素,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在外部条件不具备进行金融改革的时期激进推进,还会酿成巨大金融风险。金融改革必须和其它经济和监管领域的改革配套进行。金融过度放任自流,缺乏监管能力,缺乏公共参与和市场约束,就可能导致社会经济、金融的震荡和危机。众多银行的兴衰故事都予与了案例证实。
金融的诞生、发展和消亡与金融家分不开。文中讲述了意大利美第奇家族传奇及欧洲的银行复兴时代;讲述了苏格兰人威廉·佩特森为英国战争平台融资而造就了世界中央银行的鼻祖;讲述了法国里昂信贷创始人亨利·热尔曼,他将一家从为纺织业服务的小银行,发展为在1900年那个世纪之交时就跻身世界银行业之最,他创立并影响至今的银行分业经营理论,阴影依然为今天的银行家所感受。文中讲述了高盛公司卑微的起源,德裔移民高曼和萨克斯怎样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公司和一个分裂的家庭;讲述了瑞典北欧斯安银行打破魔咒,富过了五代;讲述了梵蒂冈上帝的银行家的惊骇故事;讲述了希特勒辉煌“金融成就”并掠夺金融、毁于金融的历史;讲述了美国中央银行创始人汉密尔顿和美国总统杰斐逊生死相斗的事实真相,两人的分歧源于对美国建国路线的异同,并非阴谋论披露的内容;讲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信用合作理论的践行者德国人赖夫艾森和鼓励贫困农民通过小额储蓄自助自立的英国人亨利·邓肯的感人故事;讲述了“劣币驱逐良币”发明者格雷钦其人其事及万有引力定律发明者牛顿的金融生涯;讲述了创建法兰西银行的拿破仑及其侄子的金融才能。虽然金融和金融家的兴衰沉浮离不开时代的政治环境。但也与金融家的性格、努力密不可分,讲述金融家的故事,使稍嫌枯燥的金融史显得有血有肉,使惊心动魄的金融战中凸显了背后人的因素。人们或许更能了解历史过程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书中还介绍了另外一个群体,他们在艺术设计史,在雕塑或币章领域成就辉煌,享有赫赫大名。他们似乎不应该出现在金融史的著作中,但他们的大名已永久铭刻在这部由金融币章构成的奇特金融史书中了。他们中群星灿烂,多少人曾获罗马艺术大奖。他们是维纳斯神庙的常客,受到了艺术女神的眷顾,然而他们却无意识地来到了莫奈神庙(据称是最早罗马货币铸造地,货币名称Money 的来源)。在古希腊时代神庙曾充当银行,而最早的艺术展示也在神庙,看来艺术和银行是殊途同归了。在古希腊、古罗马年代,银币打制和雕塑造型艺术已经发达。经过历史传承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仿形雕刻机发明,币章艺术成为浮雕艺术和金属压印技术的最佳结合。币章雕铸材质丰富多样,包括金、银、铜、铁、铝及它们不同比例构成的合金。题材选择十分广泛,表现视角异常多元,艺术手法相当自由,吸引众多大师们参与设计铸造。大师们在方寸币章世界抒发着他们的艺术志趣、品位和情感。当时的欧洲正处于世界艺术发展的中心,出现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现代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各种前卫艺术流派。不断涌现的各种艺术思潮,促使绘画和雕塑艺术得到极大的发展,亦对从事纪念币章创作的艺术家产生巨大的影响。雕刻家们在币章上精美的设计刻模作品,在新艺术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许多雕塑艺术的先锋,驰骋在方寸币章之间,尽情地发挥着天才的想象力,调动油画、素描、版画、雕塑等一切艺术表现形式,把金属的坚硬、柔韧、延展、色彩、光泽等物理特性发挥到极致。雕塑艺术虚实、疏密、阴阳等形神具备、美轮美奂。从而使银行币章艺术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历史、现实、哲学的深厚内涵。最大限度地展现出它的艺术魅力,展示了浪漫的艺术气质,表现了艺术家永不懈怠的追求。近200年来,币章艺术被推至巅峰,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是西方国家设计水平和铸造工艺的集中体现,雕塑创造了大量并永恒的艺术珍品。其中金融币章不仅以其绝妙的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征服了观众,而且金属的难以磨灭的特性,以实物形态将百年金融沧桑凝固在方寸之间,为银行史留下了永存的历史佐证和实物档案。这些名留千秋的艺术大师包括:法国的丹尼尔·杜普伊斯、路易斯·亚历山大·伯顿、路易斯·奥斯卡·鲁迪、查尔斯·皮勒、弗雷德里克·威尔侬、兰贝尔·杜马莱斯、阿贝尔·拉弗勒;英国的本杰明·怀恩、西班牙Enrique Monjode、美国Julio Kilenyi、罗斯的Pogozhelskii等。虽然艺术币章精品林立,但金融专题币章还是极少的。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知不觉悄悄地汇聚起来1500枚银行专题纪念章,涉及五六十个国家的几百家银行。待三本书的写作目标实现后,设想成立一个小小的金融币章博物馆(室),想像到今后世界上不少国家的银行家寻觅到中国,惊讶、感叹地看到他们的银行或他们的前身发行的众多币章聚集在此时,心中悠然自喜。寻根历史、抚今追昔,相信这会成为银行家金融追思的神圣殿堂,会感受到一种金融文化的震撼。格“物”致知,有“博”乃大。在这里,历史已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真情实景的重现。伫立其间,仿佛站在了银行发展历史源头,看到其前进潮流的涌动。
文章写作费时耗力。肩负银行经营管理重任,时间成为最大制约。于是发现古人“三上”的可行。出差途中,尤其是远程航行,特别容易凝神聚意。每次少看了几部机上电影,少睡了若干小时,万里高空中“空思遐想”和“远思漫想”,远离人世间的繁杂,沉湎在金融史的追忆和埋头于键盘的敲打中,尤其享受这样的时刻。
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学科相比,与相对不繁荣的经济史对照,银行史尤为“冷门”,目前中国出版的银行史著述很少,尤其是外国银行史,有也是少数几家熟悉的银行。对国外银行史研究既缺乏深度也缺乏广度。历史学的研究,史料考据、理论分析及综合考察是常用的方式。写银行史又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叉性较强。由于断断续续地撰写,这本书像是银行史的札记,比较“碎片化”。以讲述银行的故事为主,有时在文中也做些理论归纳或评说。但在史料的考证上努力论证寻据,力求精准无误。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深感关于世界各国银行史的中文资料的匮乏,于是满世界寻找购买。好在互联网使世界变小了。日积月累存下了几百部国外英文版银行史。也是无心插柳,为未来的国外银行史学研究创建了小小的专题图书馆。
新中国的金融从诞生、成长到强大,百年世界金融的沧桑变化,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今天中国银行业已经跻身于世界金融业之林,中国工商银行更是跃居全球银行业鳌首。鉴往知来,现代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底蕴的支撑。忘记了银行业的历史,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整理世界珍贵的金融文化遗产,发掘前人创造的金融文明成果,回顾金融的兴衰成败及经验教训,对于中国更好地推进现代银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此书能对银行从业人员和金融管理者和金融历史研究学者等有所启迪。是为序。
【作者简介】
姜建清
历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中国工商银行行长、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银行家,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掌工商银行期间,带领全行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境内外上市,并且跃居成为全球领先大银行、系统重要性银行,一级资本、存款及总资产等多项指标全球排名数年蝉联第一。姜建清不仅有着丰富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素养。对银行业经营管理、金融改革发展及金融史领域等有关问题有着深入、独到的研究,先后出版主要著作有:《海外金融风潮评析》、《金融风潮沉思录》、《美国银行业的科技革命》、《金融高科技的发展及其深层影响研究》、《国际商业银行监管环境与体制》、《银行转型与收益结构研究》、《商业银行国际化:环境与体制》(上、下册)等,主持编修并出版《近代中国银行业机构人名大辞典》、《中国工商银行史》多个分册等,并在《金融研究》、《财经界》、《财经》、《银行家》、《中国金融》、《上海金融》、《金融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上百篇。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作者:姜建清
镌刻在金属币章上的历史烟云 荐读姜建清新著《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
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说过,“如果你见不到那些优秀的人,那就去努力读他的书吧,他把毕生所学都放在书里了。”读书如交友,很多智者都讲过这个道理。与伟人交朋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读他们的书籍,读懂了他们的书,你就成为他们心灵的朋友!
姜建清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先后担任工商银行行长和董事长,目前担任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著作颇丰。通过阅读姜建清的《银行足迹》、《金融风潮沉思录》、《美国银行业的科技革命》、《银行转型与收益结构研究》、《商业银行国际化:环境与体制》、《近代中国银行业机构人名大辞典》等书,字里行间、用心体会,真正领悟到姜建清的内心深处,感受到金融业风云变幻、潮起潮落的震撼。
姜建清的最新力作《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共有三本,新近出版的是第一本),这是一部记载在币章中的银行兴衰史,讲述金融币章背后的历史故事。这套书的视角之独特、研究之深入、范围之广泛、历史之久远,开国内外金融史研究的先河。扶案雅赏应书香,一口气读完整本书,徜徉在百年金融的长河中,感受作者的真知、真行、真情怀。
孜孜不倦,乐在其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文字写作的热爱、对金融历史的执着,是本套书能够历经七年有余而成书的最大动力。作者发挥古人“三上”的精神,利用出差途中、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尤其是远程飞行,他人看电影、“倒时差”的时间,则变成了他静心写作的良机。为了克服有史无章、史多章少的问题,作者不遗余力,通过ebay、淘宝等平台设法搜寻、收集那些湮灭在悠悠岁月中的币章并加以甄别和和深入考证。为了考证史料,满世界寻找购买世界各国银行史书,日积月累存下了300多部国外英文版银行史。在作者的笔下,冰冷的币章有了温度和灵性,变得更加丰满和深刻,仿佛栩栩如生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格物致知,有博乃大。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说过:“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金融币章见证百年金融变迁。作者将带着广大读者穿越时空,展开一场跨越200年的世界银行纪念币章之旅,见证着全球政治变幻无常、经济兴衰沉浮和金融风云激荡。这部独特的金属币章史书,是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由印章作引,娓娓道来,剥丝抽茧,以轻松的语调讲述隐藏在30多个国家、200余枚银行专题纪念章背后数百家家银行的金融史、银行史,重新唤起了坚硬的金属背后难以磨灭的记忆。金融的诞生、发展和消亡与金融家密不可分,书中讲述了两百年来金融家跌宕起伏的人生,使略显“枯燥”的金融史变得有血有肉,使惊心动魄的金融展凸显了背后人的因素和情感;讲述了金融币章的设计者们,驰骋在方寸币章之间,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历史、现实和哲学内涵与艺术魅力,带来金融文化的心灵震撼!
怀揣真心,知行合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最是情怀出本心,做一个有情怀的人,是姜建清的励志格言,处处体现在字里行间。家国情怀。弱国岂有强金融?数百年来全球金融变幻的历史,深刻反映了全球政治格局、国家实力和经济地理等综合力量的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金融业,尤其大型商业银行通过改制、上市走上了一条持续发展壮大的道路,从“技术上破产”成功跻身全球银行业的前列,这是一代代银行人士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结果。普惠情怀。罗伯特·希勒教授说过,“金融并非为了赚钱而赚钱,金融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实现其他的目标,即社会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门功能性学科。”为了塑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高效的世界,让金融更多地惠及大众,诸多国内外银行家在不断探索的实践中百折不挠、砥砺前行。令人唏嘘的是,昔日扶持小微企业的合作银行和储蓄银行制度在许多国家日渐式微。因此,普惠金融并非一个新的概念,如何从金融历史中汲取经验、深刻反思、创新发展,是作者提出的一个待解课题。职业情怀。人类金融史就是一部风险史。金融危机就像海浪一样,一波一波地冲击着社会经济稳定的礁石,反复出现,从未消亡。因此,把住风险底线是优秀银行家的底线,稳健经营是打造百年老店的不二法门,银行家俱乐部不欣赏百米短跑选手,尊重的是马拉松冠军。整理世界珍贵的金融文明成果,借鉴金融兴衰成败及经验教训,对中国更好地推进现代银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面对百年来珍贵的金融文化遗产,我们应带着膜拜的心情,去品读、去追思、去体会、去感受,让那隐藏在金属币章背后的历史再次散发出厚重而耀眼的光芒。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作者:张超
1.《别样的世界银行史——姜建清《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别样的世界银行史——姜建清《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115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