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财经专区 > 银行卡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看这里!“孩子做我的爸爸也行,我做孩子的爸爸也行”

澎湃的新闻整理记者刘黄秀。

[编辑]

今天是儿童节,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儿童,其中很多人也会成为家长。

在这个日子里,也许适合“回到童年”,想想当我们还是孩子时,那些对世界的热望,不着边际的狂想;也审视当我们成为家长时,要怎样与孩子相处。

下面是张赛和他的一对孩子的故事。他一边在武汉送外卖,一边记下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却让人回味的细节,其中和孩子共同成长、“纵容”他们做梦的部分最让人欣喜。

2019年,是张赛最忙碌的日子。他和妻子在老家的偏郊买了房子,双胞胎儿子上了幼儿园。

他在武汉一天打三份工,早上4:30起床,5点到9点把早餐车推到固定的地方,卖早餐。9点开始送快递,下班再兼职送外卖。他给自己设定目标,一天赚够300块钱。

张爱玲的《小团圆》有两百八十多页,每天他赚多少钱,就会翻到对应的页码,赚到的钱数超过书的页码,便不翻了。忙到没有时间看书的日子里,他就用这种方式让自己翻翻书。

从前张赛是嗜书如命的“书呆子”,却又困顿自己的“无用”,一度放下书搁下笔,娶妻生子,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

直到新冠疫情来临,他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送外卖,见到许多也想了许多,忍不住要写下点什么。

2020年1月30日,张赛的第一篇日记发表在杂志《单读》上。后来,不少媒体报道了这位写故事的外卖员。

张赛做外卖骑手的工作照。

如今写作占据了他生活的一半,另一半还是送外卖。他在写一本以外卖员生活为题材的小说。5月29日,这本小说终于写完了,14多万字,17个篇章,他命名为《外卖真实故事集》。

今年4月,张赛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这本书不管能不能发表,他都要写完。因为那些虚构的人物身后,是他最真切的生命经验。

【以下为张赛的口述】

我平常不爱说话,不会向周围人吐露心事。忍不住想要说话,就说给日记听,说给电梯里的玻璃听,说给路边的垃圾桶听。一方面是我不习惯用很通俗的语言去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另一方面是身边的人没办法理解或者回应我说的话,我就没有了表达的欲望。

唯一例外的是,我很喜欢和孩子说话,因为孩子的世界是开放的,包容的。你可以在孩子面前跳舞,但是你没有办法在老婆面前跳舞。在孩子面前,你可以无拘无束的,整个心态都发生了变化。

孩子做我的爸爸也行,我做他们爸爸也可以。

武汉封城结束,和家人补拍的全家福。

我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的活着。哪怕他们长大了,想开挖掘机,开就好了。就像苏轼在诗中写的,“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我并不要求孩子一定要上大学,学历肯定是有用的,应试教育是人们总结好的经验,一个有效的渠道。但学历也不是唯一的,不能太迷信。

在育儿方面,我和妻子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妻子倾向于随大流,别人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多数人说什么好就是什么好。

比如在“有没有星期八”这个问题上,我就比较纵容孩子。孩子还小,不懂事,他们数到星期八、星期九也停不下来。妻子说,“那是不对的,世界上没有星期八。”我反驳说,“可以有星期八。”妻子又说,“这样会教出来怪人的。”可是大人从来不说星期八,连小孩子都不能说了吗?

有人觉得要给后代铺好路,自己犯过的错,不让孩子再犯。但即使给孩子每条路都规划好,每一个路口都标识出安全区,也是没用的。我见到有一户人家,他家里有小孩,他就把他家里的桌角用棉花包起来,怕孩子磕着碰着。这样做确实很安全,但是你能把邻居家的桌角都包起来吗?你能把世界上的桌角都包起来?

我希望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希望他们成为独立思考的人。就像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学生对老师非常迷信;进入社会,对领导非常迷信。可是老师或者领导说的话就是真理吗?这可能未必。比如说有100个人,注定有一个人会成为领导者,有十个人会成为这样的人,有十个人会成为那样的人,人类好像在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我是希望我的孩子扮演批判者的角色。

因为他们还比较小,我主要通过讲故事,简单易懂的例子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有时候不惜拿自己当反面教材给孩子举例子。孩子知道了“黑是黑,白是白”,我就故意犯错,我说,“黑是白,白是黑”。孩子很明显会反对我,我就引导他们,我说,“你们看爸爸是不是也有犯错的时候,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你们想一想,你们的老师是不是也不是万能的?”

即便我不能给孩子提供多好的物质条件,我也希望帮助他们找到思维本身的乐趣。大多数人找到的只是生命本身的乐趣,比如说,我喝了一瓶啤酒,感觉晕晕乎乎的,好舒服。但思维的乐趣,需要你花费时间,动脑筋,是另外一个层次,追求思维的乐趣相比较追求生命的乐趣,更艰难一点,但是也更快乐。

传统的父子关系是君臣父子,我们习惯用感情代替理性,这个在家庭里面尤为明显。一旦进入父母这个角色,你就会扮演父母。以为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对的。父母常说的一句话是,“难道我还会害你吗?” 天呐,我听到这句话,我就想说,“你真的会害我。”

童年像是一只破碎的指甲

我出生在河南驻马店市的乡下,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妈妈去世了,同一年,我爸爸在晚上下班骑车回家的路上,腿摔断了,变成残疾人。我哥哥不得不辍学去新疆打工,供养我们一家人。

爸爸腿摔断的时候,我们家没什么钱。我爸爸派我去一个亲戚家借钱,我在亲戚家从早上待到下午不得不回家的时候,临走时他塞给我十块钱。张爱玲的《小团圆》里有句话说,后妈结婚的时候,她吃喜糖觉得那个喜糖是贿赂。我回想起来那十块钱,也觉得是贿赂。当时十块钱对一个小孩来说挺多的,但却救不了我爸爸,使他落下了残疾。

当时我恨这个世界和那些人,为什么不帮我们?后来我明白,一个几乎不可能还你钱的人,你会借钱吗?我便不再抱怨别人,尝试去宽容这个世界。但是如果我自己能够穿越回去,我还是愿意借钱给我爸爸。

家人里面,妈妈对我的影响比较大。虽然她不在了,但是她的影响一直在我的血液里面流淌。我妈妈喜欢看书,小时候家里有一个书柜放在电视机下面,书柜是我妈妈买的,那时一个农民家里有书柜是有点不可思议的。书柜里大多是古典主义的书,包括四大名著、一些小说、《大众电影》等杂志。我上小学开始看《红楼梦》,当时看不懂,隐隐约约能感受到里面的情绪。

上学时,我经常读课外书,对课本反而兴趣不大。初中的语文老师很喜欢读我写的作文,说我怎么老是爱用一些别人看不懂的词和诗句,语言比较晦涩。可能是家里古典主义的书比较多,书里难认的字会多一点。

我对文学的热爱是妈妈领上道的,一开始我的生活里只有妈妈。妈妈初中毕业,以前当过民办教师,印象里她从来没跟别人吵过架。爸爸一开始在供销社工作,供销社倒闭了,他顺应改革浪潮倒卖一些牛、马,后面去了海南打工。等他打工回来,真正地进入我的生活,妈妈又没了。

原生家庭对我来说,像是一个破碎的指甲。那时家里种玉米还没有机械化,摔断了一只腿的爸爸拿一个席子,往地上一铺,用镰刀砍玉米,累了的时候就往地上一躺,休息一下。爸爸整个人消沉下去,以前在村里有很多朋友,忽然之间,一个朋友也没有了。他话少了很多,我到现在还记得那种气氛,家里面只有我和爸爸。哥哥去打工了。两个人在屋里面,只能听到院子里大白鹅的叫声。我假装学习,却不知道在想什么,基本上没有什么沟通。

2003年,我16岁初中毕业,考上了普通高中,但没钱念。辍学的决定是自己做的,爸爸让我自己做决定。但是他当时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们情况就是这样,你自己也知道,如果你念高中,考不上大学的话就没有必要念了。”小时候,妈妈灌输给我长大了要考大学的思想,等到我爸爸管我的时候,因为他自己的人生已经陷入低谷了,他没心思管我,他的精力都放在怎么驱使自己的残疾之身,赚一些生活费上面。

爸爸和哥哥不喜欢我读课外书。我爸爸说,“你看《红楼梦》,考试的时候考吗?”我哥哥说,“你要么就考上大学,要么就赶快赚钱。”我当时没有和他们抗争,也没有说一定要考大学。生活在那样的家庭里面,爸爸半夜醒来的时候在那里“哎呀”,非常疼。你很早就接受了一些那个年龄本不应该接受的东西。我知道,我不是考试特别有天赋的人,如果一直读下去,可能是一个平庸的大学生,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就是一种折腾。

“书呆子”

打工的第一站,我跟随哥哥去了福建晋江一家卫生巾厂的流水线工作。他可能觉得在自己亲戚面前放不开,他就去了其他厂,留我一个人在那。

那时我20多岁,别人都喊我“老张”,肉眼可见地和别人不一样。我的穿衣打扮比较老气,衣服很多天不洗,也不会在意这些东西。工厂干活比较累,下了班大家都想放松一下,喝个酒、打个牌、谈恋爱。我却去图书馆看书,钻研一些东西,像一个怪物一样存在。

读的书多了,但凡有点追求,你都会从看书变成想表达,不满足于只做这个世界的过客,而是想有一种参与感。这个时候我开始关注有深度的、对话性的作品。我最开始喜欢尼采,他的一些书不像是一个哲学家,像一个散文家。后来也看了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尼采和叔本华都属于悲观主义哲学家,崇尚悲观地看世界,乐观地去活着。可能跟我的经历有关系,苦行僧一样地生活着。

我是个书呆子,手脚比较笨,流水线上一些最简单的活儿都干不好。经常犯些低级性的错误,被大家说呀、骂呀,被看不起。

流水线上有一个胶箱需要半个小时往里面放一次热熔胶,如果胶跑完的话,整个机器都要停下来,又要花很长的时间把热熔胶融化掉。我就站在那发呆,想李白的诗句,经常热熔胶用光了,我才想起往里放胶。组长就过来骂,恨不得打你的样子,我自己也知道错了,但总是会犯一些很简单的错误。

那时候,我读儒家的经典,觉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白天嫌我做事不行,看不起我。等下了班,我开始写日记,我在日记上面就批判他们,记录每一天经历的事,觉得只有自己是正道的光。

打工一段时间,也想过自考本科。因为我有几个玩的好的同学都上大学了,我记得有一次我同学还把资料发给我了。我当时看了一下,我说“我考不了”。因为我去图书馆找课本看,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并不是教育部规定的教材。

打工时和家里爸爸联系很少,一两年回去一趟。经常是我离家到工厂了,给我爸打个电话,我说“我到了”,我爸说“好”。到了年底再打一个,我说“我今年不回去了”,他说“好”。一年只打两个电话,一直往家里寄钱,因为我爸爸一直有病,不是这病,就是那病。我没有出去打工之前,他还欠了一些债。

我和哥哥花了大概两年的时间把家里外债还了。哥哥和我完全不一样,他是完全世俗化的,按部就班,打工赚钱,结婚生子,从来不抗拒,不挣扎。

我一直在图书馆借书,每到一个工作的城市,我都会在图书馆办个卡。不管打工的地方距离图书馆多远,我都会去。有次我去泉州图书馆我办读者证,他看我资料不给我办,他说,“你都退了多少次你自己知道吗?”我说,“不知道”。他说,“退了五次,你退了那么多次,你还办什么办?”最后,他还是给我办了。

只要离开一个城市,我就会把读者证退掉,因为办读者证需要押金,而我不确定会不会再去这个城市。哪怕从泉州到晋江,我都会把证退掉,在另外的地方再办。我怕再也不去那个城市了,始终是一种漂泊的状态。

2015年以前,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福建的几个城市之间穿梭,还为了相亲去过广东。我爸爸在家乡给我说不到媒,找在广东的鞋厂上班的一个亲戚帮我介绍。

那一个没谈成,当时我不善于伪装,说话像写诗一样。我们在网上聊了聊,女方就把我看破了。她跟我亲戚说,不合适就不要见面了。那时,我对另一半的想象是那些所谓的才女,比如林徽因、陆小曼。我感觉自己不找就算了,要找一定要找一个至少能和自己对话的。

“情愿不自由,便是自由了”

从2003年初中毕业到2012年,我写了九年的日记。长的短的都有,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当天发生的事情,另一部分是自己的想法,在心里面瞎说。

印象深的是,有一天我接到哥哥的电话,他刚刚结婚,和妻子在武汉开了家饺子馆,找我过去帮忙。我连夜收拾好行李,主管让我跟老板娘打声招呼再走。我去了办公室,老板娘听完把茶杯往地上一摔,用闽南话骂我,我就走了,没有要工资。

后来有一天我翻到那篇日记,我发现日期是那年的大年初一。我真的很有感触,自己是一个莽撞的少年,眼里只有自我。一个工厂,大年初一走人,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如果我穿越回去的话,我至少等过了正月十五再走。但当时不会这样想,只知道兄弟情深。我不断地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更多地是批判自己,批判过去的另一个自己。

读书太多的话,很难不想去做学问,去追求更高的东西。我对古典的学问感兴趣,有一次我在杂志上看到宋之问的一首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杂志上说他为了这首诗,杀了他的亲外甥,我就想考证这件事情。

我去翻阅各种的资料,罗列了一个书单。奇怪的是图书馆里有那本书,但是我却找不到,也查不到借书的记录。图书管理员说,那本书属于古籍,在二楼。我此前没有去过二楼,二楼的图书管理员让我把证件给他看,我拿出借书证,他却说不是这个证,是另外的证。搞学术的证件,或者你有文联证、作协证、大学里面的证,你才能进来看。

我当时就想,原来我读再多的书,我连二楼都上不来,连这个门都敲不开。后来,我参考了《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一本非学术古籍,完全从一个外行的角度考证了这个问题。

但是这件事对我有一定的冲击,我失望地发现,原来看书也是有门槛的,我不能再做书呆子了,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看书慢慢地也少了,也不怎么写东西,变成了一个“正常的人”。

2015年,我在泉州一个工厂的流水线认识了妻子。当时我已经学会伪装,带她出去玩,做正常情侣做的事。但融入同事的社交还是有一些困难,很明显的话不投机半句多,他们聊工作上的事情,聊厂里的八卦,但我内心还是渴望出现一个和我聊聊读书这件事的人,可惜打工的十多年里面,一个都没有。

和妻子结婚前,我特意拿出两张纸,一张纸写结婚的理由,另一张纸写不结婚的理由,然后让他们对打。不想结婚的理由,包括我的精神空间太小了,不能容纳第二个人;我喜欢哲学方面的书,哲学是客观的,而婚姻会把一个人最大程度上的世俗化,它会破坏掉你内心的一些原本有的东西。

结果,我还是选择了结婚,跟我妈妈有关系,我当时写的是,我想再次找到我的妈妈。我还是渴望那种温暖的感觉,就是曾经失去的那种感觉。

结婚以后,妻子才发现我还挺喜欢看书的。她没有反对,也没有支持。那时我已经认清现实,我知道我跟她结婚会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就像胡适说的,“情愿不自由,便是自由了。”

写故事的人

我和妻子去到武汉,投奔我哥哥。2016年开始,我送了三年的快递,后来做了外卖员,妻子一直在奶茶店上班。

2020年的春节,我原本准备大干一场。当时期房已经买好了,希望多补贴家用,过年不回家有奖金和补贴,比平时一个月多赚三千元到四千元。妻子则带着孩子去岳父家过年。

2020年1月底,武汉发生疫情的时候,我是封城当天才知道。当时,我一个住在哥哥的饺子馆里,晚上打地铺,可以把房租省下来。我一个人待在房间,手机上关于新冠肺炎的信息完全是爆炸级的,特别是朋友圈里消息传播是带有感情的,对方恐惧的时候会把情绪也带给你。

下班后,我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在房间里面来回走动。不想再看新闻,也看不进去书。那种感觉像是一个蚂蚱的头掉了,回到家,你不确定空气里面,桌子上面有没有病毒,但是你要做饭,你要睡觉,不可能就站在那里不动。

从那时开始,下班回去我就写日记。因为你在绝境之中,忍不住想要发出声音,写日记和你喊一嗓子在那种情况下作用是一样的。

比如,疫情期间口罩不好买,我们公司发口罩,但是我哥哥没有口罩,我就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发口罩的时候,我多拿一个给我哥哥。我想起来我爷爷,困难时期,他在生产队当会计,他利用公职每天晚上偷偷摸摸带一些东西给我爸爸、姑姑吃,他们才没有饿死。我还想起来我们村的厨子林,当时他在城里的宾馆工作,他家小孩儿饿的不能忍,这个老实人就动了些心思,用面粉把头发染白回家,帮助他们家渡过难关。

从一个口罩,我想起了爷爷、厨子林,我们真的是一脉相传。一个平凡的人,他能追求点什么呢?他追求的无非是一口吃的。

我记得,18岁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写过遗书,年少轻狂,觉得自己已经把整个世界看透了,想做一件很潇洒的事情。像刘伶说的,“以酒为名,死便埋我。”就是一种姿态,觉得人类世界不过如此,我随时可以和这个世界告别。

疫情期间,我也写了一封遗书,只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当时我想,难道我的一辈子就这样结束了吗?我跟妻子连婚纱照都没有拍过,她为此还跟我闹过一段时间,我就说让学画画的朋友拿手机来拍,肯定比照相馆拍的好。妻子说,“你不就是想省钱吗?”。

婚纱照没拍就算了,我们一家连全家福都没有拍过,我很后悔。我就在纸上画了一张我们的全家福,一个孩子长得跟我一样瘦,一个孩子长得跟妈妈一样不瘦。我把我的一些密码写在另外一张纸上,比如微信密码,银行卡密码,虽然我卡里面也没多少钱,好像一万多块。但这是我面对家庭,面对世界的唯一的价值所在。

疫情期间,张赛画的全家福。

疫情结束后,我也没有把这件事情跟家人提过。以前的遗书是洒脱,现在的遗书是沉重,不想再提。

解封以后,我回老家待了两个月,打工十七八年了,从来没有休息过那么长的时间。我想把时间找回来,特别想孩子,想老婆,想陪在他们身边,因为我害怕没有机会。

现在日记我已经不写了,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写作。我在写一本讲外卖员生活故事的小说,希望通过故事这个外衣,让大家走进外卖员的生活,体会到他们的内心。

目前,我的状态是半天上班,半天写作。

孩子下半年就上小学了,妻子回家照顾两个孩子,我继续在武汉上班。买的房子还没有住进去,现在还需要攒些钱用来装修。长远来说,我还是想跟孩子们在一起,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离家很近,下了班就可以陪着他们。

我没有想过以文字为生,可能写一篇文章,还没有我上班一天赚的多,我必须面对现实。

但我想搏一下,写一本作品。现在写了五章,有四万字,我不知道能写多少,写到哪儿算哪儿,我计划写到十几万字。不管能不能发表,写完后,我都要正常去上班,跟两年前一样。

责任编辑:黄芳

1.《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看这里!“孩子做我的爸爸也行,我做孩子的爸爸也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看这里!“孩子做我的爸爸也行,我做孩子的爸爸也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141676.html

上一篇

steam微信不绑定银行卡可以用吗专题之Steam商店正式支持微信支付 这下剁手更方便了

下一篇

qq怎么绑银行卡专题之暑期防沉迷大作战④社交APP青少年模式限了个“寂寞”,转账打赏充值一个不少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专题之凌晨4点半,杭州街头一幕刷屏!这对姐弟俩,真的太懂事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专题之凌晨4点半,杭州街头一幕刷屏!这对姐弟俩,真的太懂事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相关介绍,资料来源:钱江晚报 你见过凌晨4:30的杭州吗? 13岁的陈涛和11岁的陈航相遇了。 有着好听名字的这对姐弟,被人拍到一大早就拿着扫帚帮环卫工妈妈扫大街。 他们扫地的地方在杭州近江耀江福村附近。 拍下...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一件关于孩子清白的“小事”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一件关于孩子清白的“小事”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相关介绍,48岁的秋兴华长着不生气的脸,身材结实,腰挺直,表情僵硬,从头到脚都显露出军人特有的气质。 他当过14年兵,退役转业当刑警也有15年了,什么样“鸡毛蒜皮”的警都出过,但小孩划车这种事还是头一次碰到,之...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专题之又一个熊孩子!即墨14岁男孩私自绑定母亲银行卡,玩游戏花掉8万元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专题之又一个熊孩子!即墨14岁男孩私自绑定母亲银行卡,玩游戏花掉8万元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相关介绍,半岛前媒体记者李云川 “我和孩子,他爸爸都担心得要死,真没想到孩子会花这么多钱给游戏充电!(莎士比亚。)10月25日,隐含的李女士向半岛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心事,希望能帮助解决问题,同时要让其他父母想到戒...

关于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我想说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家长在外地打工,想在银行开户可以吗?

关于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我想说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家长在外地打工,想在银行开户可以吗?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相关介绍,现在国家政策很好。农村有中学生、高中生、大学生来银行开户业务,原因是领取国家补贴,有的发放奖学金,有的有《反面日报》,这笔钱是政策补贴,所以要打电话给本人的银行账户。 有的同学满16岁了,有身份证可以...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被圈粉了!广西小伙给爷爷奶奶补拍婚纱照成“网红”,如今走上三尺讲台当老师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被圈粉了!广西小伙给爷爷奶奶补拍婚纱照成“网红”,如今走上三尺讲台当老师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相关介绍,资料来源:广西新闻频道 去年,来自北海合浦县农村的95岁大学生赖佳益向爷爷奶奶补充婚纱照的视频受到了很多网民的关注,赖佳益也因此成为了网络红达人。 8月30日,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为了照顾...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看这里!哪些人可以免费乘坐地铁?关于地铁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看这里!哪些人可以免费乘坐地铁?关于地铁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看这里!哪些人可以免费乘坐地铁?关于地铁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看这里!哪些人可以免费乘坐地铁?关于地铁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干货看这篇!孩子爷爷不能陪你长大了,一部超级催泪的国产佳片,朴实而温情

  •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干货看这篇!孩子爷爷不能陪你长大了,一部超级催泪的国产佳片,朴实而温情
  •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干货看这篇!孩子爷爷不能陪你长大了,一部超级催泪的国产佳片,朴实而温情
  •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干货看这篇!孩子爷爷不能陪你长大了,一部超级催泪的国产佳片,朴实而温情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孩子爷爷不能陪你长大了,一部超级催泪的国产佳片,朴实而温情

  •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孩子爷爷不能陪你长大了,一部超级催泪的国产佳片,朴实而温情
  •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孩子爷爷不能陪你长大了,一部超级催泪的国产佳片,朴实而温情
  • 【14岁补办银行卡爷爷带去可以吗】孩子爷爷不能陪你长大了,一部超级催泪的国产佳片,朴实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