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新闻(进步记者徐泽明英)“政策开放多年,农民品种烟草被启动。烤烟是摇钱树,只是抓住它,而不是抓住它。摘下它的叶子,爬上炕,急忙上楼。把钢铁炭火放在一起,拖着车到处游。”7月24日上午6点30分,58岁的李正菊和山寨的姐姐们哼着山歌笑着出门了。
10分钟不到,几人来到了烤烟种植基地,头顶草帽,戴着手套,披上油纸雨衣,开始摘烤烟,安静的烤烟基地瞬间热闹了起来。长顺县白云山镇猛秋村烤烟基地。 陈波 摄
长顺县白云山镇猛秋村烤烟基地。 陈波 摄
大暑时节田野生机盎然。行走在长顺县白云山镇猛秋村的田间地头,绿油油的烤烟迎风摇曳,犹如波涛流动,几个身影在烟沟里来回穿梭。她们五六人一组,配合默契,满眼望去,尽是一幅幅耕耘天地间的画面。
李正菊是白云山镇猛秋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有5口人,老伴患有残疾,缺乏劳动力,两个儿子在外打工。有五六亩田地,以前都是种植玉米,一年下来也只有1000多斤,仅仅能维持到基本生活,没多大收入。如今将土地全部流转给村里种植蔬菜后,还能优先在基地里务工,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以前自己种的时候,什么都要靠自己,天晴下雨都要到田间地头去,而且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可不一样了,地租可以收一部分钱,在基地务工每天也有120块钱,年底还有分红呢!”谈起现在的生活,李正菊满心欢喜。
长顺县白云山镇猛秋村烤烟基地烟农正在收割烟叶。 陈波 摄
长顺县白云山镇猛秋村烤烟基地烟农正在收割烟叶。 陈波 摄
长顺县白云山镇猛秋村烤烟基地烟农正在收割烟叶。 陈波 摄
据猛秋村村主任陈海平介绍说,“种植烤烟工序较多,用工量很大,基地上每天可以提供60人左右的岗位,按照工序不同,每天基本可以拿到80到120块钱的工资,一个月下来也有2000多块钱,特别是对于那些年龄偏大缺技术,出不了远门的这部分人,特别对口。”
长顺县白云山镇猛秋村烤烟基地长势良好的烟叶。 陈波 摄
“猛秋村土地肥沃,连片土地多,适宜种植烤烟。”长顺县烟草公司技术员杜忠洪看到记者后,放下手中的烟叶,抹了抹脸上的汗珠后说。他说,猛秋村是常年的‘老烟区’,村民们都有一定的种植技术,听到要种植烤烟后,村民们积极性很高。
“可不呢,自从老杜来后,我们才晓得原来种植烤烟的活这么细。”43岁的李小桂笑着和大家聊了起来,“从年前的烟地翻犁越冬,到年后起垄盖膜待栽。完全是老杜为我们提供新技术推广移栽、田间管理、烟叶成熟采收、烟叶烘烤等全程跟踪服务呢。”
自全省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启动以来,长顺县白云山镇猛秋村下好“产业选择”“先手棋”,以种植烤烟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以“藤缠树”发展的模式,大力发展马铃薯、荞麦、黄豆等蔬菜种植产业,提升产品的数量、质量与品牌,引领全村产业兴旺,极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长顺县白云山镇猛秋村烤烟基地烟农正在收割烟叶。 陈波 摄
长顺县白云山镇猛秋村烤烟基地烟农正在收割烟叶。 陈波 摄
今年来,该村按照不空留一块土地的要求,积极流转全村土地,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目前全村共流转了2600亩土地,其中种植了1000多亩烤烟,按照亩产260斤至300斤,市场价每斤13元至15元估算,预计全村烤烟产值可达63万元。下半年我们猛秋村计划投入130万元发展刺梨和蔬菜种植、肉兔养殖项目,继续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猛秋村村主任陈海平算起了“经济账”,并规划了下步产业发展。
(稿件来源:贵州长顺新闻传媒中心 未经许可 严禁转载)
1.《长顺:“黄金叶”里有黄金 鼓了腰包富了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长顺:“黄金叶”里有黄金 鼓了腰包富了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16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