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海底捞用极致的服务打开了年轻人的市场。标准化的菜品、可复制的门店,搭配着漂亮小姐姐在线给你做美甲,原本非常区域化的火锅品类快速扩张到全国。但是疫情过后,聚餐的快乐被减少,海底捞股价“跌跌不休”,反而另一个火锅细分领域悄悄崛起。
和开火锅店的海底捞、呷哺呷哺不同,它做的是更上游的生意,卖的是火锅食材。
最近,锅圈食汇(以下简称锅圈)宣布完成D+轮融资,物美、多点和茅台成为该轮融资的新股东。有媒体预估,尽管还未上市,但目前锅圈的估值已达20亿美元。从2019年拿到第一笔融资算起,短短两年时间已经完成6轮融资,融资金额将近30个亿。
可以说,过去一年,像锅圈这样风光无限的投资标的,同等级别的,只有同样拿了多轮融资、金额达到46亿的兴盛优选。不过,和硝烟弥漫的社区团购行业比起来,锅圈从火锅食材的垂直类目切入市场,起初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一家卖牛肉、毛肚、金针菇的火锅食材超市,在过去4年开出7000家门店,并悄悄进军社区团购,不仅推出“锅小圈优选”,还在大本营河南试点售卖水果、卤味等产品。
「电商在线」通过多方采访及门店走访发现,相较于资本市场上的一路高歌,有加盟商尚且还不能做到回本。在一个低频低毛利、价格相对透明的火锅食材赛道,到底能不能赚钱,什么时候能赚钱,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加盟商心里的一个问号。
火锅的新故事
想在家里吃火锅,曾经是个麻烦事。
金针菇、土豆片等蔬菜,只有从菜场买才最新鲜;羊肉卷、牛肉丸这些涮品,不想自己处理,就得去超市冰柜里,购买并不便宜的一大包;你还得从淘宝或京东加购一个煮火锅的电磁炉;如果是精致一点的讲究人,优质的火锅底料、食材蘸酱也必不可少......
但是在锅圈,你能买到吃火锅要用的所有东西。它就像个火锅界的“美妆集合店”,从食材、调味品到锅具应有尽有。价格也并不贵,一个20cm的锅,售价36元,一份200克的一品肥牛,售价20元。根据记者的观察,肉类的产品一般会比商超里卖的便宜20%左右。店内90%以上的商品都带着“锅圈食汇“的logo,从官网介绍来看,属于上游ODM工厂合作的代工产品,总体数量达到500多个SKU。
店内产品丰富
选址方面,一般都选在社区边。以记者走访的杭州闲林山水店为例,对面就是闲林木兰苑,周边紧挨着水果店、大药房、洗衣店,生活气息浓厚。记者咨询锅圈加盟信息,相关招商人员也证实了这一选址标准,“1公里内只开一家门店,优选覆盖3-4个小区的地方”。从走访来看,一家门店面积大约70平方米,店内至少配备两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收银和后厨。其中,蔬菜每天从当地农贸市场采购,由后厨进行加工装盒,非蔬菜外的商品全部由总部配送,在店内完成刨肉、包装,一周大概进货两次。
同样做的是社区生意,锅圈从火锅入手,相较叮咚买菜、每日优选、钱大妈等社区生鲜生意,控制库存更为容易。它卖的生鲜并不多,主要还是冻品,短保类商品较少。换句话说,不像生鲜损耗率那么高,却一样长在社区里,离消费者很近,这才是资本一直看重它的原因。截止目前,锅圈已经曝光的融资金额已经将近30个亿,但和前几轮纯基金投资背景不同,新加入的物美、多点更偏实业,未来也会有更多业务上的合作。
比海底捞更快
去年一年,锅圈开出了约3300家新店,平均每天开9家新门店。截至去年年底,海底捞总计开了1298家门店。
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锅圈都要比海底捞更快。
锅圈母公司的名字全称是“锅圈供应链(上海)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把供应链写进名字里的公司,锅圈在上海、成都、北海等地建立了4个食材研发中心,上游有500多家供应商合作,配备有17个现代化中心仓、30多个分仓冷配物料网络、1000多个冷冻前置仓。这意味着后端响应更快,工厂随时待命。因为卖的是火锅食材,不像火锅店是重运营,前端的投入相对低一些,运营起来更轻盈,扩张效率也更高。
说白了,锅圈在做的其实是整合供应链的事——这个做法曾经在快时尚行业被验证过。今年5月取代亚马逊成为美国安装量最大的购物应用,中国的快时尚平台SHEIN做的也是相同的事。另一个例子,海底捞早期也是依靠强供应链的优势,打造起一整套标准化的流程。提供火锅底料和调味品的颐海国际、提供食材加工及仓储的蜀海集团等,组成了海底捞的供应链体系,撑起了它的千亿市值。
但是对于火锅食材这个品类而言,整合供应链的目的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强供应链带来的优势会有两个:1、通过规模效应压缩成本,拉高利润;2、提升供给能力,快速扩张占领市场。但食材因为价格透明,规模效应的天花板是看得见的,压缩成本的空间很有限。更多是为了提高市占率——食材为了保证新鲜,进货频率往往较高,扩张更受地域距离的局限,和更多当地工厂合作意味着拿货渠道更多元,产品更丰富。
根据餐饮协会的数据统计,2020年,火锅食材超市门店从2018年的1000家上升到近5万家店,包括有懒熊火锅、锅奢、自然馋、川小兵、火锅物语等小有名气的品牌。甚至海底捞也开始卖起火锅食材,去年10月在北京朝阳区,开出了第一家面积150平方米左右的“海底捞火锅食材超市”。
有业内人士认为,“锅圈其实本质没什么行业壁垒。单就模式来说,很容易被复制。谁能把品牌打的更好,通过整合供应链给出更便宜的价格,谁就能脱颖而出。”山姆、盒马等商超往往都是做自有品牌,打造自己的品牌力来站稳市场。锅圈也在布局自己的子品牌,但目前声量并不大。
加盟商们赚到钱了吗
4年开了7000家店,靠的是传统的加盟模式。
加盟不收取加盟费,也不对营业额进行抽点,但是开一家锅圈的成本依然不低。「电商在线」记者致电锅圈了解加盟信息,一位项目经理介绍了大概的投入成本:
保证金2万,服务费2万,装修费5万,设备费用5万,首批食材采购费用8万,门店图纸设计费1800元,摄像头安装5000元,硬性投入就要226000元。其中,保证金在退出后可退还,服务费则是物流、运输费用,需要每年一交。
按照对方的说法,浙江地区锅圈门店的数量大约有300-400家,门店年平均营业额是180万左右。毛利率大约35%,净利率大约是20-25%。平均算下来,加盟商一年的净利润应该在36万。但记者走访下来,发现部分加盟商的数据距离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一家开在余杭区农贸市场边上的锅圈,因为长期亏损,目前已经闭店。
另一位开了4家加盟店的加盟商陈海全告诉记者,“目前还在亏损,暂时还没法回本”。
他开的锅圈门店分别位于西溪北苑、五常等地,第一家是去年4月开业,第四家是去年10月开业,四家门店前期投入花了大约160多万,但目前只有一家店实现了盈利,其他三家都还在亏损。“淡季大概单店的日流水是2000-3000元,旺季能达到5000-6000元。基本在淡季,营收都无法覆盖成本。”陈海全说。
他所说的成本,并不仅仅指前文提到的开业成本,还包括门店开张后的运营成本。其中食材采购费用、人力和水电都是长期的成本。其门店店员透露,自己的月薪是底薪+绩效,底薪3510元,绩效以营业额来划分。目前来看,陈海全的四家门店基本都已经运营将近一年,说明回本周期至少在一年以上,与锅圈项目经理所说的“旺季六个月左右可回本”有差距。
陈海全表示,自己暂时不会再开第五家门店了。“其实锅圈在品控、管理上做的还是到位的,但问题是在家吃火锅这个需求,到底是不是那么高频,现在看来得打一个问号。”
锅圈转型的关键时刻
锅圈需要转型。
从火锅这样的垂直类目切入社区生意,是一个不错的开局,但没法拿到高利润。
《2019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火锅业实现收入8757亿元,占全国餐饮业收入的20.5%。2020年,火锅业市场已达万亿。庞大的市场下,制约也很多。长期以来,牛肉、丸子等食材的价格较透明,毛利只有约30%。而相较买菜,火锅食材又属于低频消费、复购周期较长,这都是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从锅圈近一年以来不断做出的新动作来看,它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记者获悉,目前锅圈的发源地河南,已有部分门店开始售卖卤味、预制菜、自嗨锅,从今年9月开始,门店品类将增加水果。这些经过加工和包装的产品,相较于初级农产品食材,毛利更高,水果生鲜更为高频,可以补全锅圈的两个弱势。
锅圈官网公开数据
记者梳理了锅圈的几个布局:
拓展丰富的销售渠道,入驻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开天猫旗舰店。陈海全透露,外卖占比高的门店已经能达到60%;
推出一人食方便速食品牌“憨憨”,以自有品牌的创新产品拉高护城河,推出不到半年,就在京东、天猫等平台销量进入前3;
入局社区团购,上线“锅小圈优选”,加入生鲜品类,同期生鲜品类还正式加入锅圈 app。线下门店未来将向仓店一体转化;
和物美、多点投资关系更为密切,在物美超市开“店中店”,增强线下流量入口。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最新的布局,也意味着锅圈会面临社区团购的潜在竞争,对其供应链和冷链物流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此前,同程生活、食享会等社区团购的腰部玩家都已纷纷退出,其中也不乏估值超十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在这个阶段重新入局一个新赛道,面临的问题更多。如何平衡原有的火锅食材业务和新业务,树立一个新的消费者认知,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点。记者在和锅圈项目经理的交谈过程中,对方不断强调锅圈是要做消费者的“中央厨房”,瞄准家庭餐桌,未来会推出更多产品。
计划特别美好,但落实并不容易。如何走进更多家庭的餐桌,目前来看,依然是条漫漫长征路。
1.《关于2019赚钱项目我想说两年融30亿,比海底捞还猛的火锅店,加盟商却还在等赚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2019赚钱项目我想说两年融30亿,比海底捞还猛的火锅店,加盟商却还在等赚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17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