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集中度将越来越高,小药店恐会边缘化
云南昆明的一家一心堂药店。图/视觉中国
文 | 《财经》记者 向雪 辛颖
编辑 | 王小
药店进入了并购、扩张、清洗的最紧要关头。
一位重庆的药店老板没有将自己经营的药店卖出的想法,“生意还将就,卖了做什么呢?”
对于他来说,开药店不是创业,是谋生手段。
可在北京的一位药店老板看来,“再晚出售可能就卖不起价了,亏本甩卖、倒闭都有可能”。
这位北京药店老板2020年把自己经营了六年的公司卖了,投资收益在十倍左右,他很满意。
这样纠结与收购每天都在上演,在药店行业已屡见不鲜。
2021年6月的第一天,一心堂宣布拟以不超过3000万元收购开心人药房所持有的16家门店,以扩大自家在河南的覆盖范围。
哪怕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的时期,药店门店扩张也没有停歇,而是逆势加速进行。
在这些连锁药店看来,疫情是一次机会。
“餐饮、零售、服装店铺很多倒闭,公司找门店机会多了很多。”一心堂2020年报业绩交流会纪要中显示。
许多人发现周边的餐饮店没能扛过疫情,门店的租金是一个大头,当院边、小区核心商圈等具有区位优势的店铺出现空置后,房租随之有所下滑。
房租一直以来也是药店营业成本的高比例部分。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四大药房单店平均租房费用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一心堂同比下滑0.7%、益丰药房下滑2.1%、老百姓下滑4.9%、大参林下滑6.5%。
药店虽然获得了“物美价廉”店面的机会,但在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政策导向中,单体药店和小型连锁越来越难。“如今的连锁药店还是需要迅速扩大规模来抵抗将来的竞争。”康复之家董事长柏煜对《财经》记者分析,中国药店大概有50多万家,按照目前的主流意见,能够生存的药店数量不超过30万家。
“小散”药店生存危机
身处重庆某区县的一位药店老板,拥有五六家药店,规模都不大。同区的大连锁药店一直在给他压力,“比如三九感冒灵,进价11元,连锁药店可以卖三四元做促销引流,我们这类店难以将活动力度提升到这个程度”。
被大连锁药店的采购能力、活动力度和管理能力碾压,还要承担实体药店的高运营成本,包括房屋租金、人力成本等,单体和小型连锁药店的日子越发艰难。
柏煜向《财经》记者透露,成本大概占到了销售额的30%-35%之间,“这还是运营得比较好的药店,差的药店会更高”。
原先靠卖保健品药店能获得高利润。柏煜透露,汤臣倍健的进货价一般都在三折以内,毛利可高达七成。
可现在国家医保局对医保卡的使用看得越来越紧。自2019年起,贵州、广州、西安等地规定,购买保健品不再能刷医保卡。
上述重庆药店老板就有些慌,“我们这边暂时还没有开始,担心后面可能也会实行类似的政策”,毕竟现在他的药店利润最大的就是保健品和品牌厂家的二线品种。
盈利能力比不上大型的连锁药店,似乎也没有感受到国家医药改革的红利。他向《财经》记者抱怨,几轮带量采购都是针对医院,医院的药品采购价格大幅下降,患者会倾向于前往医院购药,而零售药店的进货成本高,零售价自然水涨船高,与院内价格相比没有竞争优势,小型药店更是如此。
大型连锁药店则坚持大而不倒的想法,抓住一切机会,或收购,或新开,或加盟,来增添优质的门店,进行区域性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巩固自身的竞争力。
四大上市连锁药店2020年门店扩张数量均破千。老百姓新增门店1734家,大参林一共净增1264家门店,益丰药房净增门店1239家,一心堂新增门店数1155家。2021年仅一季度,老百姓全国新增门店793家,增量最低的益丰药房也收入囊中288家。
按柏煜的计算,约50多万家药店,五分之二会倒闭,然后还剩下五分之三。
小药店会首当其冲,被边缘化。根据《中国药店》测算,截至2020年末,国内连锁药店数量达31.3万家,连锁率达到57.33%。
而美国前三大药店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前十大药店占比约71.1%。中国前五大药店市场占有率约10.7%,前十大药店占比约16.8%,因此,还是有空间清洗的。
具备一些特点就能活下来,而且有的会活得不错。比如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强议价能力、线上线下多渠道的药品交付能力等,对规模效应和多渠道布局能力要求很高。”柏煜说。
掐尖收购,攻城略地
也许北京那位老板是对的,如今即便想卖药店,也不是那么容易。
价格降了。对比以前注重规模,现在资本市场除了看标的的规模,也看盈利能力,对盈利能力甚至看得更重。
“亏损的项目几乎不看了,盈利的项目还要看它的经营质量和盈利的持续性。”柏煜对《财经》记者说。
从四大上市连锁药店的收购行动可见,区域性的小龙头企业才受欢迎。比如一个城市的前几名,在一个区域内有比较强的控盘能力。另外,商铺的位置在医院门口,或在一个城市沉淀了几十年的百年单体药店,如上海第一医药商店、礼安大药房等。
这样的药店才能卖上好价钱,否则卖出去很困难。
大连锁药店都有自己发家的地方,比如益丰药房起步于湖南长沙,老百姓是从湖南常德发家,一心堂是从云南,漱玉、平民是在山东,大参林则是在广东起家。
每一个“地头蛇”连锁,都是在某一个地方深耕,做得非常成功,但要想在一个陌生地区打开局面很难,更何况还是要进入一个地方就成为当地的龙头。
完成从区域龙头到全国龙头迈进的过程,必须“掐尖”收购,收不了全省的龙头,就去收地级市的龙头,地级市龙头收不了就收县级市的龙头,然后这些龙头加一起,它就变成全国性的“老大”。
“这是生死时速的事,大家都在抢。”柏煜告诉《财经》记者。
收购的高潮发生在2017年、2018年左右,高济医疗携带大量“弹药”入场,不到两年时间收购上万家实体药店,覆盖超过21个省市,更是将药店估值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业内人士透露,他们买的那些公司估值都是1倍市销率,有的甚至达到1.5倍。
市销率,是指获得公司1元的销售收入需要投入多少钱。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一般来说市销率越小的公司越值得投资,因为这意味着投资者赚钱的成本更低。
2015年,益丰药房以7440万元收购苏州粤海大药房,市销率仅0.580。到2017年,大参林以7500万元收购福建国晟,市销率1.03。
在那一波并购热潮中,优质标的就是高价争抢的对象。当高济和益丰都看中了“新兴药房”,这是河北省的龙头连锁药房,两强相争,最终益丰药房以近14亿元收购新兴药房86.31%股权,市销率接近2倍,创造了当时连锁药房行业最大的一笔并购案。
“那个时候药店特别好卖,可以说是历史性的机遇,泥沙俱下,什么样的都卖的出去。”柏煜回忆。
但那也是行业泡沫最大的时候。那两年的市销率畸高。2018年,老百姓以2500万元收购安徽药膳堂大药房,市销率达到2.47。
药店并购的高烧之后,2019年左右,资本开始陆续退场。
据业内人士透露,高济现在还在收药店,但是收购价格跌了大概一倍。
一心堂的并购价格和之前对比也略有下降,从2021年一季报电话会议纪要看,市销率一般为0.6-0.8,并购的标的规模也不大。
安信证券研报分析,2020年药店并购价格回归合理,市销率从2018年的1.0倍-1.5倍回归至2020年的0.5倍-1倍,市盈率从2018年的20倍-25倍,下降至2020年的15倍-20倍。
“现在没有独特竞争优势的药店真的不好卖,甚至有些还要亏钱卖。”
但任何时候,区域龙头药店都被偏爱。
2020年7月,国大药房18.6亿元收购成大方圆千余家门店,被收购的这家公司是全国前十、辽宁最大的连锁药店;2020年12月,老百姓6.8亿元收购人川大药房,在内蒙古赤峰市市场占有率第一。
倒逼下的一种选择
龙头连锁药店持续的扩张,也许就是被逼之举。
近几年,围绕公立医院药品销售的改革,层层加码,已经波及到药店行业。
最近的“双通道”政策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5月10日,《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发布,大意就是,通过国家医保谈判大幅降价的药品,患者在医院买不到,所以打开另一个销售通道,就是药店。以后患者也可以在药店买到这些药,并且和在医院买药的报销比例完全一样。
有了和公立医院一样的条件,就能从公立医院手中“抢单”,吸引更多的患者在药店购买药品,如此一来,会连带着越来越多的药品逐渐在院外的药店购买,被医院紧紧攥在手里的处方也随之流出,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处方外流开闸。
这无疑是最大的诱惑。
哪怕1%的处方外流,也势必引发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空间的明显扩容。
从国元证券的一份研报中看出,1.5万亿元的中国处方药销售市场,院内处方药市场预计超过1.2万亿元,零售药店仅占12%。参照日美药房52%和65%的占比,中国零售药店占比偏低。
一旦处方外流的闸拉起一点,假设按照市场处方外流增速为3%,且药店每年承接1%处方药发展,那么至2030年,国内药店处方药市场规模将达到4789亿元。
作为处方外流的承接方,零售药店行业的销售将上涨,龙头连锁药店提前扩张布局,凭借自身规模优势,才能更多地承接处方流向院外的生意。
更何况,要想接住“双通道”等医药分开的政策红利,先得达到对药店的要求,比如药店平台、规模、信息化水平、药品管理水平和医保基金监管水平等,都已经有明确的要求。标准化,使全国性或区域性龙头连锁药店的机会更大。
可见,现在发起的扩张,或是龙头连锁对政策预判下的一种抉择。
1.《2015年0元赚钱金点子专题之连锁药房掐尖收购,四成小药店会倒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5年0元赚钱金点子专题之连锁药房掐尖收购,四成小药店会倒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200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