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北方网络
呼和浩特的一名女性去银行花20万美元买理财产品,后来换成了新华保险。
北方新报郑北网首席记者张宫章
“我本来有20万人民币建银行,定期存款,结果被员工忽悠买了保险。
”2019年12月30日,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接到呼和浩特市民曾女士反映的情况后,立即进行了一番暗访调查,结果发现,“银行存款变保单”的背后确实有“玄机”。曾女士已经60多岁,这些年辛辛苦苦、省吃俭用地攒下了20万元钱。她说:“2018年底,我来到中国建设银行呼和浩特赛罕区一网点,正准备把20万元钱存成5年期的定期存款时,两名穿着银行制服的工作人员主动向我推销理财产品。我一听,她们所说的理财产品收益要比存款利息高得多,就动了心。不过,对方又说按照相关规定,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不能办理这种理财产品,只能以子女的名义办理。就在银行大厅里,这两名工作人员指导我填写了相关资料后,又让我把女儿叫过来签了字。就这样,我办完手续就回家傻等着5年后取钱获利了。几天前,新华保险公司的人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再不续保就违约了。我一听吓了一跳,急忙追问是怎么回事,对方让我仔细看一下保单。于是,我拿出在建行买理财存钱的手续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就是一份保险。按照这份保单,我需要每年向新华保险交付20万元的保费,5年总共要交100万。我一个普通市民,每年上哪去弄20万元交保险啊?她们这么做也太缺德了吧?”
老人的女儿田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天,母亲说正在银行办理一个理财产品,我来到银行时,她们已经填好了资料,就等我签字了。我当时工作正忙,觉得银行应该不会骗人,也没细问,签完字就走了。”
老人说,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她心脏病立马就发作了,差点丢了命。身体稍好点后,她就前往银行讨说法,但该行一直未能给出一个合理解释。老人称,当初向她推销理财产品的银行工作人员一个叫李宏伟,另一个叫郭某。
2019年12月30日下午,记者在没有透漏身份的情况下,跟随老人来到建行的这家网点,一进大厅,她就找到了郭某和李宏伟。当时,郭某穿着银行制服,而李宏伟在制服外面还套了一件棉服。当老人质问自己的银行理财产品为啥变成了保单时,李宏伟随口应答着就把老人领到了银行二楼,并且声称要找该行一位姓李的负责人。可是,当李宏伟推开李某的办公室时,却发现对方不在办公室。她又给李某打电话,对方没有接听。此时,郭某也跟了过来。面对老人,这两名工作人员仍振振有词,辩解自己没有过错。不过,她俩又说可以给老人办理退保。当老人质问她俩究竟是建行工作人员还是新华保险的工作人员时,李宏伟低声承认自己是新华保险的工作人员,而郭某则声称是建行工作人员。
暗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该行在大厅内公示的职员名单中确实有郭某的名字,李宏伟不在名单之内。不过,看得出李宏伟对该行的内部环境是相当的熟悉。老人也说,她每次前往银行网点都能见到李宏伟。记者与老人离开该行后,郭某又追出来,将一小提卫生纸当做礼品送给老人。
采访中,有知情者告诉记者,建行的多个网点都有保险公司的人员穿着银行制服驻点销售保险。
2019年12月30日下午,记者又来到中国建设银行呼和浩特金桥开发区支行一探究竟。一走进大厅,记者就找到一名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如何办理理财产品。不一会儿,另一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就来到了记者面前,她自称名叫郭红霞。记者告知要办理一份10万元左右的理财产品,郭红霞简单地推荐了几个理财产品后,就很快把话题巧妙地转移到了保险方面,而且告知这种保险类理财产品回报率特别高。如果不细听细问,客户依然以为她推荐的还是银行理财产品。记者追问了几句之后,郭红霞才告知这是新华保险的一款产品,而新华保险与该行又是合作关系。在建设银行的两家网点暗访过程中,记者都进行了录音录像。
采访结束后,记者又经查询得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的通知》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等非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在商业银行营业场所从事保险销售相关活动”。
1.《关于100万保险 我想说老人在建行买20万理财变新华保险 5年要交100万保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00万保险 我想说老人在建行买20万理财变新华保险 5年要交100万保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248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