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二刷琅琊榜,注意到一个细节,夏江在悬镜司给梅长苏服下了一颗剧毒的毒药,叫做乌金丸。那么,这个药真的存在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查阅了一些治疗,发现在很多医书古籍上都记载着名字叫做“乌金丸”的成药,那么,这些乌金丸都是什么组成和功效,和琅琊榜有没有关系呢?
琅琊榜
我们先来看一看,哪些古籍上记载了乌金丸这个药:
1. 宋代《圣济总录》卷七十六:乌金丸
组成:巴豆(毒),大枣
功效主治:止泻。主治赤白下痢。也就是暑湿、疫毒所致的痢疾。
2. 宋代《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乌金丸
组成:槐鹅,羌活,白附子,天麻,枳壳,皂荚,踯躅花,麻黄,胡桃瓤,乌蛇,腊月鸦,腊月狐肝。
功效主治:风毒攻注皮肤,遍身瘙痒,烦热多汗。
3. 宋代《杨氏家藏方》卷一:乌金丸
组成:坯子胭脂,朱砂(毒),人参,乳香,藕节,羊蹄根,青竹茹,乌贼鱼骨,甘草,细松烟墨,川芎,草乌头(毒)。
功效主治:大风疾,眉须堕落,鼻柱崩倒,语音不利。
4. 宋代《魏氏家藏方》卷七:乌金丸
组成:干棕榈、干姜、大橡斗子、乌梅、白矾末。
功效主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
5. 宋代《女科万金方》
组成:阿胶,熟艾,谷芽,麦芽,龙衣,苏木。
功效主治:催生护产。用于临产艰难,横生逆产,胎死不下,及产后诸病,妇人带如鱼脑者。
6. 明代《古今医鉴》卷十三:乌金丸
组成:牛黄,芦荟,琥珀,胡黄连,人参,白术,黄连,槟榔,三棱,莪术,地骨皮,水红花子,百草霜,伏龙肝
功效主治:小儿癖块发热。类似于严重的小儿饮食积滞,腹中有癖块。
7. 清代《妇科玉尺》卷五:乌金丸
组成:乌头(毒)、乌附(毒)、莪术、艾叶。
功效主治:赤白带下。也就是妇科带下病。
8. 清代《成方便读》卷二:乌金丸
组成:香附,官桂,五灵脂,延胡,当归,桃仁,乌药,莪术,乳香,没药,木香,黑豆,红花,苏木,酒。
功效主治:妇人气滞血结,癥瘕瘀痛,经闭。
9. 清代《冯氏锦囊秘录》卷十三:乌金丸
组成:大黄
功效主治:湿热痢疾。
10. 清代《女科切要》卷三:乌金丸
组成:阿胶,艾叶,谷芽,麦芽,蛇壳,五味。
功效主治:妊娠九月,或误食热物,忽然腹痛者。
11. 当代《中药部颁标准》:乌金丸
组成:益母草,小茴香,川芎,补骨脂,吴茱萸,当归,艾叶,白芍,莪术,蒲黄,百草霜,三棱,香附,熟地黄,延胡索,木香。
功效主治:调经化瘀。用于气郁结滞,胸胁刺痛,产后血瘀,小腹疼痛,五心烦热,面黄肌瘦。
由此可知,以乌金丸为名的成药,自古以来有很多种,他们有的含有毒性药材,有的不含毒性药材。大部分集中在妇产科病的治疗上,活血调经、止带止血、催产等,也有在泄泻病、皮肤病等其他方面。
实际上,现在在市面上,仍然可以买到部颁标准的乌金丸。比如这个:
当代乌金丸
那么,这些乌金丸里面,究竟是哪一个与琅琊榜的比较像呢?感觉都不太像。
其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一种“乌金石”,甘辛温有毒,中毒者,“昏瞀至死,惟饮冷水即解”,也许是这个原因,造就了剧毒的乌金丸。实际上,魏晋时起确实有一种剧毒的成药流行神州大地,名为“五石散”或“寒食散”,延续存在了几百年。
乌金石
【小金药师说药事】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内容选自 小金药师说药事微信公众号)
1.《琅琊榜中的“乌金丸”究竟是否存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琅琊榜中的“乌金丸”究竟是否存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