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条卡和芯片卡的概念及区别

  磁条卡的诞生与广泛运用,让持卡一族习惯了“刷卡”。相比磁条卡,芯片卡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智能卡技术,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寿命长、可脱机使用、支持非接触使用、支付更快捷等特点。按照央行规划,2015年1月1日起,各家商业银行将不再发行磁条卡,取而代之的都将是芯片卡。

  芯片卡是1970年由法国人Roland Moreno发明的,他将集成电路芯片先封装在小铜片中,然后再镶嵌到塑料卡片中,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芯片卡片。“芯片卡”和“磁卡”都是从技术角度起的名字,不能将其和“信用卡”、“电话卡”等从应用角度命名的卡相混淆,比如电话卡就同时有磁卡式和芯片卡式的。自芯片卡出现以后,国际上对它有多种叫法。英文名称有“Smart Card”、“IC Card”等;在亚洲特别是香港、台湾地区,多称为“聪明卡”、“智慧卡”、“智能卡”等;在国内,一般简称为“芯片卡”。

  芯片卡的主体是一块塑料片,通常还印有各种图案、文字和号码,称为“基片”,在“基片”的固定位置上嵌装一种特定的IC芯片,这个芯片就是从外形上区分磁卡和芯片卡的最好方法,根据嵌装的芯片不同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芯片卡。

  磁卡是在一张塑料片上均匀地涂布上一层磁性微粒材料制成的。刚生产出来的磁卡上面的磁性微粒是不显磁性的,这样的磁卡就象一张白纸,人们需要在磁卡里输入一些信息才能使用。那么信息是怎样被记录的呢?这就需要纪录磁头的帮助。纪录磁头是一种一旦通上电流,就可以产生与电流成比例的磁场的装置。人们通过控制设备让磁卡穿过纪录磁头,磁卡上的磁性微粒就被磁化。如果信号电流是变化的,这种电流就可以表达某种信息,磁卡上的磁性体便随着电流的变化而不同程度地被磁化。磁卡被磁化之后,卡片上就留下和电流变化规律相同的磁性,此时的磁卡也就纪录下了电流送来的信息,从而有了它自己的身份。人们根据事先设置好的规则,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知道磁卡上包含了什么信息。

  相对于磁卡,芯片卡的信息是储存在芯片内的,这样使它不容易受到干扰和损毁,使用寿命更长;同时芯片的信息容量也大大高于磁卡,在储存个人资料上更有优势。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造价较高,另外,相对磁卡来说损坏或丢失后补办不易。

  芯片卡取代磁条卡的好处

  从以往发生的银行卡盗刷事件看,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客户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了交易密码;

  二是客户在刷卡消费时,被不法分子偷偷复制了磁条上面的信息,且绝大多数客户在发生盗刷之前,都在境外有过刷卡消费。

  芯片卡取代磁卡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银行卡盗刷的现象。

1.《磁卡原理 磁条卡和芯片卡是什么?磁条卡和芯片卡的区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磁卡原理 磁条卡和芯片卡是什么?磁条卡和芯片卡的区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35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