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的“相互保”最近大火,8天就有超过1000万人参保,好多人激动得认为第二个余额宝又要诞生了,也有好多人各种吹毛求疵,恨不得将它定义成“骗局”。
P2P之后,已经很久没有金融产品可以引起这么多普通人关注了。这是好事,但金融行业真的没有什么新鲜事,大惊小怪是不正常的现象,让我们回到下面这个五个保险常识,冷静一下:
一、“相互保”不是新东西
“相互保”是合法合规的金融产品,它背后的“新美相互”是2017年就成立的正规寿险公司,蚂蚁金服还是股东之一。这类“相互保险”也不是新东西,国外的历史很长,国内在此之前也有人已经做了好多年。
如果把它当成开天辟地的创新去吹捧,另外一家挂着“腾讯投资”旗号的相互保险,自称用户都已经4400万了,姗姗来迟的一千万有啥可吹的?
如果把它当成高风险坑人保险去分析,一个月一毛钱总共才能有多少,跟改革开放四十年保险业捅出的那些大篓子相比,最坏能坏到哪里去?又不是这些面向个人客户的保险创新把保监会整没的。
讲真,中国的金融体系监管这么严格,绝少出现没见过的全新玩意,总能在金融教科书或者金融史上找到类似案例。
作为码字的媒体,大惊小怪只能说明不懂金融见识少;作为掏钱的人,少大惊小怪才能守好自己的钱袋。
二、保险这个东西,跟彩票有点像
保险和彩票,都是每个人出一点钱,然后好多人在一起凑了个“大池子”。
只不过谁能从池子里拿钱的规则有区别。彩票是谁运气好,谁能一次把池子里的钱拿完;保险是谁运气不好,谁能从池子里多拿回来点钱作为补偿。
所以,永远不要试图占保险的便宜,不倒大霉占不上的。
三、人数再多也不能消灭风险
比如这次“相互保”宣传是“一毛钱的关系”。那这个每月最多赔付一毛钱,是计算出来的结果,不是靠人多把风险消灭了。
如果“相互保”只有1000人参加,理论上也是每月最多赔付一毛,但是波动会很大。增加到1000万人参加,可以无限接近理论计算的结果,人数多是消灭波动,不是消灭风险。
这么说吧,如果“相互保”的保险内容是感冒一次就赔100块,那么参加保险的人数加到1亿人也没用——需要赔钱的概率只和感冒发生的概率相关,人多并不能降低感冒发生的概率。
因此,不要对“相互保”的保障范围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出钱少除了说明便宜,更意味着保障少。
你在60岁之前拿到保险赔偿的概率并不高。如果想让这个概率变高,那就不能每个月只有“一毛钱的关系”。
四、“相互保”是非常优秀的商业模式
可能有人觉得,以前是保险公司太黑心赚得多,所以保险价格才那么高;现在这1000万人自己掏钱给自己赔付,保险公司只拿10%作为核查成本,自然良心太多。
要知道,刚入世那会,中国这些寿险公司是曾经出现巨大亏损的。幸好后来中国经济发展神速,当年那些亏损现在看也就不算什么了。
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以往的保险公司自己要承担责任,如果赔的钱多、收的钱少,那就保险公司自己的老本往里面贴。
1.《相互保是什么 “相互保”不是新东西 是非常优秀的商业模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相互保是什么 “相互保”不是新东西 是非常优秀的商业模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4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