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柔宇科技更名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公司名称、市场主体类型、公司注册资本、董事人员均发生了变化。天眼查数据显示,柔宇科技市场主体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此外,公司注册资本由此前的约5279.3万人民币增加至约3.6亿人民币。
今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柔宇科技已于2019年第四季度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估值达60亿美元。而在近日,关于柔宇科技将在国内上市的消息再次传来。
柔宇“独门秘籍” 或不是什么盖世神功
目前,国内柔性OLED仍处于试水阶段,技术上受制于国外的专利封锁,除了在技术研发,产线等方面要进行巨大投入,最大的瓶颈仍在于面板厂的良率与产能。即便柔性OLED的技术,投产等问题困难重重,但业内对于柔性OLED的未来发展一致看好,认为依然是风口所在,这也再一次将柔性OLED推至风口浪尖。
柔宇科技自2012成立,仅2年多的时间,获得国内外包括IDG资本、基石资本、Alpha Wealth、美国KIG资本等风险投资机构的四轮风险投资。2018年E轮融资完成后,柔宇科技的估值约50亿美金。
疯狂的资本扩张,给柔宇注入了强大的源动力,虽然获得了资本的认可与青睐,但其核心产品OLED柔性屏,却一直鲜有获得主流手机品牌厂商的买单与认可。目前,柔性OLED产业最核心的技术是低温多晶硅(LTPS),全称“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是多晶硅技术的一个分支,它被广泛应用于传统的LCD液晶显示屏和固定曲面AMOLED屏产业中。现在,无论是全球OLED产业领头羊三星,还是国内的OLED企业,例如京东方、TCL等,均采用的是LTPS。
柔宇科技则采用的是自家独创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全称“Ultra Low Temperature Non-Silicon Semiconductor Process”。 与LTPS相比,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刘自鸿认为,ULT-NSSP的制程工艺、堆叠技术,生产设备都是完全不同的,柔宇能够在提升全柔性屏的弯折可靠性,提高产品良率的同时,大幅简化整机生产流程,降低设备投资成本,研发出国际业界首个成功实现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出货的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ULT-NSSP是柔宇自家的“独门秘籍”,业内并未有第三方对于两种技术有实质性评测。所以,上述ULT-NSSP相对于LTPS的种种优势的看法也仅来自柔宇科技。
从上图可以看出,7家国内主流具备生产OLED企业中,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和柔宇科技这4家企业有5.5代线。在建线时间上,京东方最早是2014年,其次深天马是2016年,维信诺是2017年,相比之下,柔宇科技的类6代线的建立时间是2018,最晚。
在建线成本投入及产能方面,由于京东方早在2014年建线,那时使用OLED屏的智能手机及其他设备相当少,所以我们就不在此与柔宇科技作对比。我们就拿深天马和维信诺来对比,在产能相同的情况下,柔宇科技的建线成本却是深天马和维信诺的2.4倍之多。要知道,建线时间越早,相应地投入成本越高,在深天马和维信诺建线时间早于柔宇科技至少1年的情况下,柔宇科技的建线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如此看来,柔宇科技鼓吹自家的“独门秘籍”ULT-NSSP,能否真如柔宇科技所言简化降低设备生产成本,不免引起质疑。
目前主流的柔性OLED生产线主要为5.5代线和6代线。由于柔宇科技采用了不同于业内通用的ULT-NSSP技术,所以在“代线”的命名上,其也独创一个所谓的“类6代线”。业内人士称,柔宇科技所谓的“类6代线”实际上仅符合5.5代线的标准。
柔宇“碰瓷“小米 自身没“基因”为何非要做手机
今年3月25日,柔宇科技宣布推出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并推出第二代折叠手机柔派2,还宣布与中兴通讯合作,向中兴提供柔性显示技术解决方案。
柔宇科技第二代折叠手机的发布,距离其2018年10月底第一代折叠手机柔派1的发布已经过去了18个月。
据公开资料显示,柔宇第一代折叠手机柔派1的销量寥寥无几,市场乐观估计称其充其量卖出千余部,完全无法与之后发布的三星Galaxy Fold及华为Mate X折叠屏手机相比。
分析人士认为,柔宇做手机宣传意义远大于商业意义。柔宇科技作为一家显示面板企业,不安分守己做好上游产品,没有做手机的“基因”,却非要切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自己做手机,甚至不惜从那些未来有可能成为合作伙伴的下游手机厂商手里“夺食”。
做手机厂商背后需要强大的基因作支撑,从手机产品迭代研发,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打通,需要多年上下游供应链的经营与历练,而这恰恰不是柔宇的主业。相较于其他手机厂商的快速迭代效率及产品更迭周期,柔宇科技的迭代速度并不领先。
柔宇科技的焦虑或许早有显现……去年年初,柔宇就和小米“掐”上了,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炮轰”小米,“攻克柔性折叠屏技术”是公然造假,是买的别人尚未量产的概念柔性屏和概念机。小米更是反击柔宇“悍然碰瓷”!
要说小米与柔宇科技,一个上游,一个下游,本应是很好的合作关系,双方掐架事件在业内引起了热议,小米一直以来都是自带流量的宠儿,如此看,柔宇科技“悍然碰瓷”对自身似乎没什么损失,但却显示出了柔宇科技一直以来的焦虑所在。
刘自鸿的柔宇讲好“新故事“ 还是回归正业
如果说消费者不认可还可以归咎于品牌宣传与影响力,那么在To B业务上,作为客户的主流手机品牌厂商对其柔性屏产品的一致静默,更让柔宇科技尴尬。
以智能手机产业为例,三星和华为首款折叠屏手机并没有采用柔宇科技的柔性折叠屏,去年规模性采用柔性屏的其他主流手机厂商也没有任何一家与柔宇科技合作,甚至还有消息一度传出,称柔宇科技曾经寻求与华为的合作,但由于未能满足华为的要求而被拒。
“正是没有得到各大品牌手机厂商的认可,才倒逼柔宇科技不得不自己做手机,通过样机性产品向投资人和潜在客户证明技术的有效,并博取一定的市场关注。与显示面板企业动辄上百亿的巨额产线投资金额相比,当前手机销量所带来收益可谓九牛一毛,也许这样才能解释得通柔宇科技自己做手机的真正意图,即吸引手机品牌厂商及消费者的关注,也为资本的投入寻找新的故事点。”上述分析人士说。
和讯科技认为,相较于分散精力,融资上一路高歌猛进,不断讲述“新故事”谋求上市,柔宇科技更应该在其主业柔性OLED技术上多钻研、下功夫,细细打磨产品,专攻自己的主业,不要辜负投资人的期待。
内容来源:手机和讯网
1.《刘自鸿 柔宇科技国内上市:概念不好炒产品存硬伤 刘自鸿如何讲资本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自鸿 柔宇科技国内上市:概念不好炒产品存硬伤 刘自鸿如何讲资本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51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