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司库财经
文| 张宁
315晚会上,大数据风控公司氪信因通过SDK非法收集用户数据被央视点名, 而讽 刺的是: 在一周前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氪信科技CEO朱明杰作为嘉宾圆桌论坛和WAIC LIVE出席。
“氪信更像是用户隐私收集器,通过隐私数据做风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从业者表示。
用户隐私数据的收集成就了氪信的业务,大量金融及零售机构与其合作,但业务增长的背后,氪信更像是一个隐私数据收集器,它对用户个人信息充满了金属般的冷漠。
“智能风控、智能营销、智能运营”,在大数据风控服务商氪信的宣传文案中,氪信的产品无所不能,从前端获客,到中端风控,再到末端的精细化运营,能为金融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例如,消费者在国美易卡、工商银行等机构等APP上借贷或是消费分期时,氪信就会自动评估用户的财务健康度,从而帮助机构做信贷决策:是否放贷、贷款额度是多少;
不光是风控决策,氪信的产品还能做到智能化运营,如在银行机构中,氪信利用用户数据,可以向银行提供交叉销售的建议,如对于银行存款多的用户,系统会邀请其开通基金等收益值更多的理财产品。
“氪信比较低调,主要做B端业务”,一位金融科技行业从业者向司库财经表示,在传统金融机构、线下零售企业向金融科技转型的过程中,氪信的智能化服务解决了机构转型时期的痛点。
据司库财经了解,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国美易卡等传统企业,都使用或曾经使用氪信旗下产品,来解决线上获客、实时信审、智能化运营的难题。
以氪信为代表的大数据公司也获得行业内良好的口碑,2019年,氪信获得澎湃新闻“2019科创先锋企业·先锋引擎奖”,同年CEO朱明杰获2019《快公司》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
氪信闪耀的成功与一片灰蒙的网贷行业形成鲜明对比:在新金融领域,技术公司的前景远远胜于业务型公司。
而氪信在业务上的良好表现,也获得了资本机构的认可,在成立的四年半时间内,氪信获得了多轮融资,其投资机构分别为招商局创投、 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 、 真格基金 、火山石基金、浦发银行等。
大数据、AI、算法、智能化被氪信宣传是其成功秘籍,但华丽的宣传背后则是对用户数据的残酷吸食。
2020年7月16日,央视315晚会曝光:氪信通过合作,在其合作客户的APP中植入SDK,利用SDK收集用户隐私信息。
SDK就像是一个个人信息捕手,当获得用户授权时,SDK能够抓取相关信息,让APP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一旦SDK被无节制的滥用,它就像是一个个人信息黑洞,吞噬掉你所有的隐私。
例如,SDK在用户未授权的情况下,会自动收集用户的短信信息:你的每月工资收入、银行卡的转账支出、在京东或是其他消费场景中的支出,仅仅凭借短信数据,氪信就能大体摸清你的财务状况——是负债还是高储蓄。
而同样,这样的监测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录音,SDK通过录音设备,抓取诸如买房、贷款、还债等敏感语句,依靠这些语句,来向用户推荐借贷或是理财产品。
语音、短信、相册等信息,24小时日复一日监测、抓取,氪信能够知道你缺不缺钱、财务健不健康、有没有其他的理财需求。它甚至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看着很牛逼,但所有的这些都是非法的。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出台: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
只要取得这样的隐私数据信息,对于任何有点技术背景的公司来说,就能帮助机构做风控、做精准营销。从这点上看,氪信与其说一家依靠算法、AI的大数据风控公司,不如说一家非法数据监测公司。
技术不会作恶,但业务会作恶。其实手机用户隐私数据相比,更重要的是,这些隐私数据是否被滥用、是否外泄。目前虽然央视315节目中,没有说明氪信滥用用户隐私数据,但也不能不引起用户的警惕。
在数据黑产市场,身份证、姓名、位置、工资收入、消费能力等个人敏感数据,都是高价值信息,对这些数据感兴趣的除了机构外,更多的诈骗等欺诈分子。
除了主动交易,这类掌握用户的大数据公司的数据库还面临着被黑客盗取的可能,黑客利用盗库或是拖库的方式,将用户隐私数据全部盗取,进而在黑产市场交易。
据数据显示,国内黑产市场已经达到千亿规模,其中90%电信诈骗案件是由个人信息泄露引发,其中不乏大学生徐玉玉因个人信息泄露,被诈骗分子骗走学费导致心脏骤停的悲惨案件。
如果溯源,我们会发现:黑产整个产业链中,个人隐私信息的非法收集是电信诈骗、垃圾短信、数据非法交易的源头。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氪信通过SDK收集用户隐私数据,不但非法,而且其数据库中的数据一旦被交易或是盗取,每个人的隐私数据,将会被诈骗团掌握。
SDK作为一门技术,它不会主动作恶,但上层的业务应用会。
1.《氪信 3·15曝光:氪信“AI”,只是一个隐私数据收集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氪信 3·15曝光:氪信“AI”,只是一个隐私数据收集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51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