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机构红杉资本正频繁成为各大投资榜单的佼佼者。
新近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活跃投资机构百强榜》,红杉资本以投资全球1/5独角兽的成绩,再度蝉联第一,成为全球最成功的独角兽投资机构。
更值得关注的是,不久前发布的《2019-2020年度医药健康领域投资竞争力榜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收获无数行业领头羊的红杉中国,在这一专业细分领域也强势登榜,展示了这家头部投资机构在医疗垂直领域的深度布局。
事实上,红杉从不掩饰对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融合发展的兴趣。今年两会期间,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提交了5份提案,其中3份与医疗相关。他在提案中呼吁,医疗卫生机构重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医疗资源投入上要"软硬兼施",利用好数字化、信息化,提升中国医疗整体供给能力。
某种程度上,疫情推动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产业的互动与融合走到了聚光灯下。在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看来,疫情正在让公众"更关注健康、关注医生、关注医疗",而且加快了整个社会的反思深度和产业进步速度。
当然,于红杉而言,数字健康的故事并非今日写就,因为它早已在行业进入大众视野之前,完成产业生态构建。
如果拆解这家头部投资机构在数字健康领域的版图,可以从中窥见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完整脉络,并有望寻找到数字健康产业何去何从。
布局超10年,拼出完整产业链
红杉在数字健康领域布局的部分企业。
数字技术与健康领域的融合并不是新近才出现。上世纪80年代就可见医疗信息化的线索,但直到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才出现更多新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创新活力的释放,某种程度上是政策与技术的一场"合流"。
2013年10月,国务院公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了健康服务业的内涵,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保险,以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支撑产业。到2020年,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届时,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
红杉在数字健康领域生态体系的搭建便始于2013年。梳理其投资脉络不难发现,这家头部投资机构始终循着政策改革与技术创新两条线路交织前行,其投资路径也是中国医改和医疗技术创新的时代缩影。
公开信息显示,在2014年至2015年,红杉相继完成了对医联、企鹅杏仁、圆心科技的A轮投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翟佳曾在投资构建医生互联网平台的医联时称,"产品的切入点非常sharp"。这句话,事实上承载了红杉当时对国内移动医疗领域的重要判断,因为医生是整个医疗环节中最重要的节点,抓住了医生就抓住了最关键之处。
乘着政策的东风,这几家企业在几年间均迅速成长为独角兽。以微医为例,红杉对其关注始于2007年,但当时还叫"挂号网",其业务与现在有所差异。直到2015年,在红杉的支持下,微医将业务条线梳理得更加清晰,形成了当下的聚焦方向。如今,据微医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企业已拥有12家实体医疗机构和22家互联网医院,连接了全国7200多家医院,24万余名医生和超过2亿用户。
不过,市场对这类企业的未来仍有想象空间。根据Forrester Research预测,2020年虚拟医疗服务的访问量将飙升至10亿人次。
抓住了医疗服务数字化这个创新链条的起点,红杉按图索骥,一路向产业链上游追溯,在创业公司对医院实体的数字化升级中,挖掘出神州医疗、森亿智能等一批具有潜力的医疗大数据公司。之后,基于数据平台的AI应用从中自然生长出来,推想科技、体素科技的影像AI服务便是如此。
时间推移,医药改革的进程也在向前推进。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进一步探索建立药品专利链接等制度改革。
红杉在药物层面的布局呈现两种路径。向上,对创新链的探索持续向药物供应链、新药申报、诊所运营等环节延伸。这其中,如今发展为独角兽的小药药,将数字技术有效应用于药物供应链优化,创造了效率提升的正向价值,因此获得红杉青睐。同样进入红杉视野的还包括,服务药企新药注册申报的药研社,以及通过SaaS平台提升牙科诊所运行效率的菲森科技。
另一路经,红杉选择向下深耕更底层的药物研发,收获晶泰科技、深度智耀、星亢原三家AI制药企业,他们可以从根源上为提升新药研发速率提供关键助力。
更新的机会来自于最近两年,随着人均寿命不断增长,人们对覆盖看病、问诊、用药的健康险呈现刚性需求,红杉中国在其中成功布局了暖哇科技、圆心惠保等健康险领域的科技企业。
至此,红杉以数字技术为土壤,架构起的数字医疗服务、数字医药流通、数字医疗保险、数字健康管理几大板块为基础的系统生态网络,初见形态。过程中,红杉收获十余家头部企业,4家独角兽。这场布局,耗时10余年,但红杉中国仍认为故事才刚刚开始。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杨云霞称,精准医疗正在引领大家走向生命数字化的进程,以基因技术、大数据为主线,为传统医疗健康提供预测、辅助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手段,是医疗健康未来几年的方向。
做足够有耐心的长跑选手
2020年6月,圆心科技完成D轮融资,红杉从天使轮至今,完整参与了它每一轮融资历程。
2014年底,何涛从健一网离职,第二天就接到了来自红杉中国的电话。彼时,他几乎还没有成型的商业逻辑,产品模型更是无从谈起,有的只有过往十多年浸润在医疗、医药行业的资深履历。此前,他从医药销售到基层医院管理者,再一手主导了华源大药房互联网转型,成为当时医药电商里排名第一的企业。2015年,何涛正式创立圆心科技,红杉成为其天使轮投资方。
事实上,红杉在数字健康领域的投资有些相似的特质:投资多始于A轮,并在此后不断追加。对医联创始人王仕锐的投资也是如此。
做早期投资时,红杉会做一份"创始人画像",翟佳记得,当时对王仕锐的核心判断就是长短板都十分突出,"他医学背景很深,市场感觉好,卡位准确,但缺点也很明显,非常年轻,没有任何独立创业经验。"不过红杉最终仍选择支持。
值得探究的是,影响红杉作出上述选择的核心判断标准是什么?翟佳提到了另一家公司以及他们近期公布的数据。
"2020世界人工智能健康云峰会"上,森亿智能创始人张少典介绍了企业的端到端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称可以帮助三甲医院医护人员每月节省600小时工时,同时为医院在深静脉血栓诊疗上实现37%的成本下降。
以圆心科技、医联和森亿智能为例,翟佳阐释了红杉在"慢工出细活"的数字健康领域布局的价值内核——"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和"选能长跑的人"。
不难看出,红杉选择的创业者大多兼具数字技术与医疗的双重背景,而投资人也需要同时具备对技术的敏锐和对医疗的深入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红杉中国在数字健康领域可以高密度获得优质项目,更多是其内部协同带来的胜利。
"投出半个互联网圈"的红杉中国,在TMT领域的投资成绩已经广为人知,但医疗健康投资团队,却因行业的专业性相对隐在大众视野之外。事实上,过去4年里,红杉中国已有17家医疗企业上市,遍布免疫治疗、基因测序、细胞治疗、IVD、高值耗材等细分领域。
基于两个板块的投资洞察,红杉将TMT投资人对数字技术的敏锐感知,与医疗健康投资人的医疗专业性有效融合,形成了红杉在交叉领域独特的投资优势,令很多其他机构难以企及。事实上,这只是红杉内部协同效应的冰山一角。在创投行业走向深度价值挖掘的背景下,其内部协同的价值正显现出独有的竞争力。
如今,红杉的数字健康产业生态已经完成基础架构,而剩下的,如翟佳所说,创新会从产业链条上自然生长,投资人所做的是保有足够耐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1.《深度智耀 一文读懂红杉数字健康布局逻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深度智耀 一文读懂红杉数字健康布局逻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52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