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百丽国际退出香港证券市场一样,最近,非常知名的法国服装品牌艾格,英文是ETAM ,经营这个品牌的企业艾格集团正式宣布破产。原因是它在主战场也就是中国市场上,被诸如ZARA、GAP、H&M之类的国际快时尚品牌,冲击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都说中国市场是一块试金石,它能让许多品牌迅速走向辉煌,也能让它迅速跌落神坛。比如近几年全面退出中国的品牌有:英国百货巨头玛莎百货、美国青少年时尚品牌American Apparel,还有英国最大的时尚电商ASOS,仅仅在中国坚持了两年半。
法国品牌艾格,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它是1995年前后进入中国的,业内认为艾格和ESPRIT一样,曾经是西方服装时尚文化在中国大陆的启蒙者和传播者,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启蒙者和先驱的艾格怎么就落得如此窘境呢?
我们今天就来解读一下。
艾格中国区业绩的变化
艾格是1916年创立的,主营业务是丝袜。后来在一位叫马丁的法国人的经营下,成为法国乃至欧洲著名的女装连锁店。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市场,正处于品牌稀缺的时代。法籍华人刘巽坡引入艾格品牌,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门店,艾格从此在中国如鱼得水。1997年,艾格在巴黎交易所上市。当时,它在全球的销售网点超过1000家,业务扩展至男女装、内衣、休闲装、运动装等。
1999年至2007年间,艾格中国区的业绩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极大弥补了欧洲区的不足。截止到上半年,艾格全球共运营3767个销售点,其中987个位于欧洲,2442个位于中国,另外还有338间国际特许经营店,这足以表明中国市场对其业绩的贡献。
但从2013年起,艾格的中国区业务就开始力不从心了,远不如Zara、H&M等这些品牌的攻城掠地,艾格不仅业务发生了萎缩,而且还被迫着手关闭门店,仅2017年上半年就关掉了154个门店。
随着服装品牌竞争的加剧和迅速推陈出新,中国市场上越来越没有艾格品牌的生存空间了。
消费者对艾格的认知
我们在研究艾格品牌衰退的原因时,发现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虽然艾格一度扮演着国际时尚服装文化启蒙者的角色,但实际上很多消费者都认为艾格是一个中国品牌。还有消费者在网上问,是不是艾格被外资收购了。
这个现象恰恰显示了艾格品牌的尴尬。它是一个法国品牌,本应天然的携带来自时尚之都巴黎的文化基因,但是,在最大的中国市场上,它不仅没有给消费者留下这样的强认知,反而没有很好地解决身份问题。就像,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艾格品牌迷失在这个重大的问题上。
从相关报道来看,艾格品牌的身份问题一直就存在着,原因是,当时引入艾格品牌的法籍华人刘巽坡与艾格集团之间发生了分岐。这一点就像几年前的王老吉和加多宝,也像今天的红牛中国运营方和红牛泰国之间的纠纷。
我们常说商战是残酷的,过去,拥有强大渠道可以造就市场领导者,但是今天,仅有渠道,占领物理市场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占领顾客的心。曾经的领导者,在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之后,是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能犯错,一旦犯错,就等于把机会白白送给了竞争对手。正是在艾格停滞不前的时候,绫致时装旗下的ONLY、维莎曼等几大品牌,趁机迅速补充上位。等艾格回过神来,只能感叹为时已晚。
艾格没有建立法国品牌的强认知,其原因除了授权问题之外,更在于它奉行的是欧洲区域和中国区域之间的区别对待策略。也就是说,中国市场的艾格实际上是中国设计和中国生产的,而在欧洲市场上的艾格才是正宗的巴黎货。
在中国市场上,大多数艾格门店里卖的,都有较浓的日韩风,而法国巴黎春天中的艾格品牌则是成熟款式的女装与内衣。在艾格中国的官网上和艾格法国的官网上,产品风格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市场里,艾格在不少消费者眼里,是一个设计有点过时的中国国产品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论是ZARA、H&M等这些国外品牌,还是欧时力、太平鸟等本土品牌,都以“快速进攻”来抢占市场,不论是从物理市场,还是认知市场。不论是设计,还是上货速率,都在加快节奏,这让奉行慢一点的艾格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因此,我们看来,选择退出中国,重新聚焦在有强认知的欧洲,也不失为艾格的一个明智选择。
1.《法国服装 百年服装品牌艾格,像百丽鞋业一样跌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法国服装 百年服装品牌艾格,像百丽鞋业一样跌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56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