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提到中部城市群,湖南“长株潭”一定拥有姓名。
日前,《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从产业、生态、交通等多方面,谋划“长株潭”的未来:明确到2035年,要把长沙、株洲、湘潭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
自1997年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至今经历几十年的探索,长株潭三市以湖南全省1/7的国土面积、22%的人口,创造4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但虽如此,作为城市群核心,长株潭的带动和示范集聚作用,并未得到特别大的彰显。
很多人将此归结为“跨界难”,觉得长株潭一体化就是要合并成一个超级城市。然而,这份长株潭三市融城“路线图”的出炉,被坊间视为数十年合并传闻暂告段落的明确信号。
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中旬,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就曾表态,长株潭一体化本质上是经济一体化,不是行政一体化。推进长株潭一体化,重点是推进经济一体化。
城市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随着具体路线图的出炉,不走合并“捷径”的长株潭如何“抱团”?
“扬长”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为城市连通的物理通道,交通一直是长株潭的“重棋”。在湖南对长株潭最新的谋划中,交通同样占了不小的篇幅。
按照《纲要》,湖南根据“十四五”结束的2025年,以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2035年两个关键时间节点,为长株潭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
在近期目标中,专门提到了:以“三干两轨连线四”为骨干支撑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半小时通勤圈全面形成,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成功构建;远期规划中,则明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
△长株潭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规院上海分院
巧的是,就在《纲要》发布前一周,近年来在湖南工作表中声量不小的长株潭“三干”项目正式通车。
所谓“三干”,其实正是《纲要》中提到的“三干两轨四连线”骨干支撑交通网络的一部分。“三干”即长沙连接株洲、湘潭的3条主要城际干道,通车后长株潭三地的车程,已由原来的1小时左右,减少至半小时以内。
“两轨”则指2017年底已通车的长株潭城际铁路进一步“完善”与“加快”,以及长株潭轨道交通西环线项目的建设。
其中,后者作为自带热度的“城际轨道交通”,湖南的推进速度也十分迅速。去年4月,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签订《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今年9月,据长沙地铁官方微信消息,长株潭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土建主体建设已全面铺开。
更值得注意的是,相比通常地下线路的轨道交通项目需要5年的工期,该项目工期预计将比计划提前一年,“正按4年的计划工期开展建设工作,预计于2023年底前实现初期运营”。
从推进“基础硬件”的建设速度,湖南对长株潭“更快”、“更紧密”的期待,可见一斑。
两个直观的信号是,自2018年11月,湖南决定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三干两轨”建设以来,杜家毫就多次“实地调研督导”;而《纲要》公布前通车的“三干”项目,作为“重大项目”,自2019年7月开工,仅历时1年3个月就全部建成。
就在9月底,当地又公布了一批长株潭一体化的交通项目:株洲到长沙的轨道交通连线,目前已进入正在编制的《长株潭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
“补短”
图片来源:摄图网
城市群能否成“群”,关键在于城市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互动。“有形”的交通,显然只是一方面。
早在“三干”通车前,中南大学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区域发展与演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傅沂曾指出,长株潭的短板其实是在无形处。
“三座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硬件’联通已基本实现,但产业合作等‘软性’深层次制度合作,仍未完全疏通。也因此,作为城市群核心,长株潭的带动和示范集聚作用,还未得到特别大的彰显。”
湖南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对于五年乃至十五年,到底要如何推进长株潭区域一体化,湖南给出了明确的“路线图”。《纲要》中明确的“七大重点任务”,“推动产业发展协力协同”排在了第二位。
具体而言,当中提出将通过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引导产业合理分工布局、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来建设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
比如,着力培育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海工装备为主的世界级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湖南作为公认的制造大省,长株潭是其名副其实的制造重地。在长沙,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在国内响当当的装备制造企业;株洲则集聚了轨道交通装备企业3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54家,到去年初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就已突破千亿……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工信厅厅长曹慧泉在今年两会期间曾表示,湖南去年装备制造业总资产达到12000亿元,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12200亿元左右,其中长株潭地区在湖南装备制造业中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占比超过60%。
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是物流产业新的发展趋势。依托交通优势,今年长株潭三市还签署了《长株潭城市群共建国家物流枢纽合作框架协议》,
三市将在统筹规划布局、组建战略联盟、推进信息共享、共建物流枢纽、优化物流网络五个方面合作,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合作共建,提升三市物流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更强”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中部六省中,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被认为是“全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南方周末》曾评价其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
长株潭作为湖南14个地市州中,车牌排在A、B、C的三大城市,过去15年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虽近年所占比例有所波动,但从2008年开始,三地的经济份额已稳定占到湖南全省四成以上。
数据来源:湖南省历年统计公报 城市进化论整理制图
如今,湖南对长株潭区域做出新阶段的一体化规划,与其说是摸索如何落实“抱团”,不如说是更有针对性地研究,要如何“抱得更紧”。
湖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区域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罗黎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高位推动、强头带动”是关键。高位推动依托行政手段,强头带动则强调中心城市的实力与担当。
作为长株潭的绝对C位,长沙在中部六省会中的经济地位并不算强。2019年,长沙被同为中部的郑州以微弱优势赶超,错失中部第二的位置,而另外一个中部城市合肥,自从合并了巢湖后,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也对长沙形成了不小的压力。
傅沂告诉城叔,在他看来,产业以外,长株潭发展的另一个短板就出在核心城市长沙身上。与同为中部省会的武汉相比,长沙城乡统筹相对欠缺,强调郊区融入的“都市圈”发展不及前者,“这些都导致长沙的品牌效应和吸引力不够强”。
此次《纲要》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强化长沙中心地位、龙头作用和集聚功能,加快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创新创意、交通物流中心及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增强极化带动效应,引领长株潭整体发展再上新台阶。”
根据今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中部城市群正在迅速崛起,长株潭城市群、合肥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均有大幅上升。
从区位上看,中部地区自北向南、从东到西,与作为我国四大增长极的“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深港澳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相映相连。有学者指出,如果以这四大城市群增长极为大循环枢纽,并在它们之间划两条空间交叉连线的话,中部地区位于中枢轴心。
内循环时代,巨大的内需潜能和综合发展需求一旦受到轴心功能的激发,将会转化成为推动中部加速崛起的巨大动能。凭借区位优势率先突围,是中部城市群不可错失的时机。
1.《长株潭轻轨 不走合并“捷径”,长株潭如何加快“抱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长株潭轻轨 不走合并“捷径”,长株潭如何加快“抱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56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