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前,洛阳
曹操:独有头风病。你觉得华佗怎么样?
华佗:国王得了这种病,是因为脑子里有风。你得把麻沸带走,用锋利的斧头劈头,拿出风涎...
曹操:大胆一点!开颅谋生有理由吗?拖下去砍下来!
华佗:%...
……
最近,南京
医生:你的头已经开了。感觉还好吗?
病人:很好。
医生:这是什么?
病人:香蕉。
……
第一段对话记录在历史书上,而第二段对话发生在最近的南京脑科医院:医生在开颅手术中“叫醒”患者,在交流的同时切除脑瘤。你敢想象这一幕吗?这种科学上称为“术中唤醒”的技术在江苏省脑外科首次成功应用于临床。
一个巨大的肿瘤生长在大脑中,靠近语言中心
46岁的刘燕是河南人,她和丈夫在南京生活了20多年。一年前,刘燕总是感到头痛,这通常发生在晚上,但最好还是睡觉。然而,两个月前,她一次从一个地方旅行到另一个地方。她感觉头痛明显加重,还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去医院检查之前,她受不了了。影像学检查发现她颅骨左额叶有一个直径5 cm的巨大肿瘤,必须手术治疗。
众所周知,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因此脑外科被公认为外科领域的高危手术。刘女士的肿瘤位置不是很好,只是靠近脑语言中心。
传统手术中,医生只能模糊定位。“这些功能性组织是在手术过程中意外受伤的。即使肿瘤最终被切除,病人也极有可能在手术后变哑或瘫痪。”南京脑科医院刘燕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玉海医生告诉记者,全世界约有30%的患者术后语言功能障碍或丧失。
如何才能在不损伤功能区脑组织的情况下准确确定病变的位置?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通过电击后的反应来确定肿瘤的位置,从而保护其他脑组织。“简单地说,手术期间和她谈谈。如果她什么也说不出来,说明她遇到了语言功能,手术时要避免伤及无辜。”
病人在手术前接受了半个月的“心理调整”
这种手术要求外科医生和麻醉师非常熟悉大脑的解剖结构,要求在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麻醉师要适当掌握麻醉剂的量、浓度、时间,使患者从全麻中尽快恢复到清醒状态,再从清醒状态恢复到无意识状态,保持患者清醒、无痛、舒适的手术状态,并能按照事先的计划与医生沟通。
另外,手术对患者的要求也很高,主要体现在心理上。如果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感到害怕,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这样的唤醒是无效的,甚至会因为病人过于紧张和焦虑而导致手术失败。
“这个手术准备了半个月,”张玉海医生说。好在脑科医院在这方面经验丰富。通过对医生的量表和专业评价,判断刘燕是一个外向开朗、精神状态稳定、依从性好的人,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工作。
一边做手术一边聊天,手术过程中清醒40分钟
5月30日,在与刘燕及其家人充分沟通后,南京脑科医院的专家为刘燕进行了“术中觉醒”手术。医生先给患者进行特殊麻醉,患者无需做气管插管,在适度镇静并保持正常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完成开颅手术。
手术将近一个小时后,需要“叫醒”病人。“在这个阶段的前10分钟,我们开始调整麻醉量。”麻醉师卢军告诉记者,麻醉包括镇静止痛药物,减少镇静药物可以使患者清醒。
镇静剂用量减少十分钟后,麻醉师不停地呼唤病人的名字,刘燕立即被唤醒。外科医生首先用微电流刺激手术区的脑组织,当病人完全清醒时,他给刘燕看了40多张照片,这些照片以4秒钟的速度在电脑上播放,让她一张一张地辨认。
“它们是香蕉、玉米、苹果等等。我是一个农民。我认不出他们,”刘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说。但是对于外科医生和麻醉师来说,请仔细聆听刘燕的每一句话。
就这样,医生一边手术一边和她沟通。在这40分钟的清醒状态中,刘燕没有感到紧张和恐惧,一直保持沉默。
在肿瘤被切除后,麻醉师再次把刘燕从清醒状态转为麻醉状态。“我来数一下,从1到20,再从20到1。数完就睡着了。”刘燕回忆道。
术后语言功能未受损,肿瘤切除干净
手术前后用了3个小时。在苏醒之后的刘燕,语言交流是无障碍的,病人大脑的损伤被最大程度地去除了。复查后,MRI确认肿瘤已被最大限度切除。她昨天康复出院了。
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宏毅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导航和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神经外科从传统解剖模式向现代解剖功能模式转变,手术质量大大提高,手术效果显著提高。
1.《术中唤醒 江苏首次采用“术中唤醒” 脑袋切开还能聊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术中唤醒 江苏首次采用“术中唤醒” 脑袋切开还能聊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62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