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将军,1913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红安县一个叫伍家嘴子的小村庄。我的父母在童年就去世了,和我的妹妹一起长大,她是一个童养媳。韩先楚15岁加入反帝团,16岁加入共青团,17岁担任乡镇苏维埃土地委员,加入游击队,不久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韩先楚虽然身居高位,但与家乡人民深情厚谊,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他在战争年代和后来担任高级领导职务后,三次回到家乡看望村民。他每一次与村民们尽情交谈,都令人感动。
1949年初,他第一次回到了家乡。当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所属兵团副司令员。就在著名的辽沈战役中,他率部歼灭国民党范、廖耀祥兵团,并参加平津战役,屡立奇功。随着部队南下,他在15年后回到了家乡红安县。
他抖落身上的尘土,仰望家乡的蓝天,走过家乡的密林,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寻找童年的足迹,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呼唤。他花了14年的时间抚养他的小村庄吴祖子。当时因为家里穷,只上了四年私塾就辍学了。
15年没回老家了。现在他还是本地口音,青梅竹马还互相称兄道弟,叫他小名,随口骂他。“海州在哪里?这龟孙不来看我?”韩先楚见来迎接他的人里没有青梅竹马的吴海洲,便大声嚷道:“我还欠他四桶米呢!”
村民们把吴海洲从地里叫回来,大声喊道:“啊,是楚大哥回来了!”他一直握着将军的手,上下打量着他的青梅竹马:“你看你的军装多么威武威严。很久以前我就告诉过你,你是我们当时裸蛋里最有前途最有实力的。我来说说吧!”
“哪里哪里,我只不过比你多读了几本书,更有野气,而且爱乱跑。要不是你留在那两亩地上,跟我一路出去,你肯定比我有出息!”韩先楚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三支钢笔。“海州哇,听说屋里有三个聪明的小女孩。我会把这三支笔给你,让你的女儿们去上学。他们以后肯定比你有出息!”
吴海洲拿了三支笔,他的手颤抖着,眼睛湿润了:“我无法感谢你!”“谢个大屁!当我是红军的时候,借了四桶小米也不还!”“什么屁!你韩司令在东北战场上立下那么多丰功伟绩,抵得上四桶粟。”“借物还物,这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规定的。”韩先楚还是坚持要还四桶小米。
"然后用这三支笔作为柜台."吴海洲坚持不想要它。他还说:“现在土地改革了,田地分了,力量大了。现在不缺吃的。你不需要你的四桶小米,但我不能还给你。上面有你的指挥官韩的签名。我离开之后,总有一颗心。”“那就看你的了!”韩先楚将军同意了。
★韩先楚上将
第二次回老家是1975年。他从繁忙的日程中抽出时间回到家乡看望他的老乡。公社、大队,就像过年一样,用护理的力量招待从家乡出去的将领。将军想去乡亲家吃饭,他说他去哪里都可以吃,这样他就可以很容易地和乡亲们聊天,赶上他们。
他来到了明·金庸的家。敏金庸的家人很高兴,准备杀一只老母鸡来招待将军。将军一言不发:“这几年,你吃了苦,吃了衣。我心里已经很抱歉了。如果我杀鸡吃了,那就更尴尬了。”几句贴心的话拉近了将军和百姓的距离。金庸的家人感到温暖和激动,泪水涌上了他们的眼眶。闵金庸开了心——当时大队、生产队干部太多,群众有怨气,出勤率不高,分数很低,生活很困难!离开红安前,将军告诉县委领导,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要精简。干部太多,群众有意见,买不起...
1981年冬天,韩先楚第三次回到家乡。当日,鄂东北山区大雪纷飞,韩先楚将军早早起床。根据日程安排,他打算回老家看望村民。推开县委客房的门,外面雪花飘飘,北风嗖嗖,凉飕飕的。随行的工作人员和县委领导考虑到他的健康状况,建议他重新安排行程。韩先楚急于回家:你们谁都不去,我去!他穿上外套,正要离开。
车子在风雪中驶出县城,转北,疾驰三十公里,来到新集镇。公社干部一直在雪地里等待将军的到来。韩先楚很感动,和公社干部一一握手。他说:“我到镇上的时候,离家只有四五英里。汽车在雪地里很难行驶。我很坚强,能够回到我的家乡。”公社干部们目瞪口呆,左顾右盼,最后用炭火把将军请进公社办公室,让他问要见哪些乡亲,他就带着村民坐车去见将军。当将军看到外面真的下雪了,他说会邀请闵金庸和吴海洲!
敏·金庸和吴海洲很快被带到公社。两位老人都已经60多岁了,但他们的身体仍然硬朗,金庸的衣服也很薄。海州穿着一件褪了色的旧军大衣,进屋时都面带微笑。他们伸出冻僵的手,和将军握手。将军向两位村民问好,关切地问:“这几年比以前顺利了?”
“哇,顺利,现在村里有钱了,放心吧,你可以安心当大官了!”吴海洲和将军说话,总是不拘小节,不讲分寸,不时还带点“刺”。没想到,这句带着“刺”的话让将军心里生疼。这时,将军已经注意到金庸一边穿的衣服少了,甚至在火锅旁边瑟瑟发抖。将军站起来,脱下他的皮大衣:“金庸,我不穿这件皮大衣,我给你!”“这个怎么样?”敏金庸迅速婉拒。“我冻着没关系,你冻着身体,我们也吃不起!”公社书记也忙着劝阻:“韩司令,西北冷。这件外套你可以留着!如果金庸没穿,我们就给他救济金买。”“让他穿吧,别多说话。”
将军站了起来,再也坐不住了:“走,快点,回家看看村民们是怎么过日子的!”金庸和海州领着将军回了村子。一进村,就喊:“乡亲们,韩司令来看我们了!”
全村村民都有人招呼,将军们先来到海州的家里。海州的一家人连忙收拾起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康身上的破棉絮和补丁却很难隐藏。一进房间,将军就和在海州的妻子打了招呼,但她好一阵子没有转过身来,一只手仍然挡住了她身上的补丁...当我看到这一幕时,将军的心里大为震惊。他心脏病发作,突然心绞痛,就用一只手捂着胸口。秘书提醒他装一块硝化甘油,但他当着村民的面拒绝拿出来。
回到县城后,他让秘书打电话给兰州军区,并迅速传达了他的命令:“快把5万件旧军装转移到红安县!”秘书小心翼翼地问,“这笔钱会花在哪里?"韩先楚一扔藤条,就生气了. "没地方花,我就从工资里扣。我死了,我就扣我儿子的,我孙子的,我儿孙的!”秘书打来电话后,将军平静地说,“你知道红安革命战争死了多少人吗?1949年解放后,有33万人,14万人死于战争。红安以前叫黄安。红安的红字被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民把最后一碗水、最后一只脚、最后一双鞋和最小的一只鞋献给了革命。五万年的旧军大衣是什么?他们早就有权利得到它们。我们以父母为耻!"
韩先楚将军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使60万洪子孙世世代代难忘。他回到红安县,看到城关镇街两旁树木稀少,品种单调。他对县委负责同志说:“市区的绿化工作不能忽视,市政建设要合理规划,各种树木可以美化环境。”临行时强调:“植树造林是红安百年大计,一定要做好。"
★黄马起义和鄂豫皖烈士陵园
1986年3月,韩先楚将军病重,在武汉住院。病床上,他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植树造林:“现在是植树造林的季节。你给我弄些雪松、桂花等风景树送到红安,让县委同志种在城关街道上。美化街道上的环境。”他这样告诉妻子和秘书。
临终前,他还对妻子刘智说:“你知道我长什么样。红安恐怕回不去了。我跟县委的同志讲过,家乡要多植树造林,就是不仅要在山上造用材林,还要在街道上种风景林,美化街道。我许了个愿,送他们去风景优美的森林。过了一会儿,他说:“你把树苗送回去的时候,请替我向县委县政府的同志们问好,向家乡的乡亲们问好,说我在韩先楚很想念他们。我想死,让我回到红安,让我的灵魂永远陪伴和依靠他们..."
不久,将军的妻子刘志和他的秘书把雪松、桂花等珍贵树苗送到红安,转达了将军的委托。红安县委员会的同志按照他们的指示,在街道两旁种下了珍贵的树苗,并精心管理。现在这些树苗以旺盛的生命力茁壮成长。今年10月3日,74岁的韩先楚将军逝世。当坏消息传来时,红安60万人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县城参加县政府组织的悼念活动。他们默默地站在城关街两边将军们捐赠的雪松桂花树下,久久不肯离去。
1987年5月18日,韩先楚将军的骨灰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领导和夫人刘志及其子女护送回红安,安葬在红安东郊、起义和鄂豫皖烈士陵园。(转自东方伟人)
1.《韩先楚将军 韩先楚将军的红安情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韩先楚将军 韩先楚将军的红安情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650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