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第一台黑白彩色显像管的生产,
培育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构建创新生态链,
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区和引领区,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先导区域,
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分布、
产业细分、功能匹配、
空六个工业社区。
推动区域转型升级,
加快从传统工业园区向生产和城市一体化生活社区的转变。
成都高新西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六大产业社区 制图陈雯田成都高新西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六个工业小区制图
集成电路和新显示产业社区,
已经率先起步。
规划产业社区有助于实现产业集群,对子产业做出精准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对不同发展形式、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电子信息子产业及其从业人员进行精准的城市功能匹配,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都高新西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规划图成都高新西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规划图
产业链已经成型
“核心火”双创基地启动项目落户
今年4月,作为西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双创基地,
“核心火”双创基地在成都高新区正式启动。
目前基地具备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能力。
可以欢迎项目马上落户。
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 摄影梁磊成都国家霍昕双创基地摄影梁磊
主要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提供峰会论坛、技术交流、人员培训、项目路演、产品推广、产业政策引导、知识产权交易等创新创业服务。进一步推进“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
正式运营后,将整合测试平台、人才培养平台、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研究院、会展、孵化器等功能。推动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
“核心火”双创基地所在的成电国际创新中心
占地13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该中心计划在3-5年内建成,聚集不少于200名国家高层次人才,完成不少于100个重点技术研发项目,累计不少于500个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成为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创新创业高地。
成都高新区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 摄影梁磊成都高新区成都国家霍昕双创摄影基地梁磊
成都高新区正在大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社区建设。
作为中国西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成都高新区承载了成都近90%的集成电路企业。
成型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
相关集成电路产业链完整,产业环境相对完善。
2018年,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值达到890.4亿元,年均增长20.6%。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同引进科技创新中心、工程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项目,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成都高新区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 摄影梁磊成都高新区成都国家霍昕双创摄影基地梁磊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打造中国最大的口罩制造基地
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也叫集成电路“一屏一核”
新显示器行业也在下大力气。
一个月前,绿维光电产业园的开业典礼是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功举办。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路维光电 摄影梁磊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梁磊鹿尾摄影
工业园区是绿维光电第三生产基地;
占地面积约3.6万平方米;
主要生产AMOLED和高世代、高精度TFT-LCD掩膜产品,研发和生产新型掩膜技术;
该项目计划分两个阶段完成,共六条高代口罩生产线。
光电显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光电产业的核心关键。
随着技术、产品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已经形成了十亿美元的产业。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路维光电 摄影梁磊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梁磊鹿尾摄影
——成都鲁威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杜
路威光电产业园所在的新显示产业小区,
聚集了BOE、曙光兴山、LG化学、邺城、
申天马,中国光电,极限水稻科技,京电国际,
TCL等新型展示企业。
其中,BOE是龙头企业。
聚合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和模块,
BOE、天马等一大批企业,包括下游终端应用、
它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展示产业链。
清水河无线创志工业小区
生产和城市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无线智能创造产业社区已经初具规模
无障碍和参与性的生态绿道和道路农业用地相互穿插。
樱花和红叶石楠等植物形成了一个拼凑的景观系统。
缓缓流动的清水河充满了水和光...
展示清水河湿地公园的独特魅力。
与宁静的公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它是一个街对面的西方人才公寓。
清水河无线智能产业小区多个生活设施、
景观升级项目正在建设中。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清水河湿地公园 摄影梁磊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清水河湿地公园摄影梁磊
「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创新)─
无线创新空(创新孵化服务)-
华为研究院(R&D产业集群)”为轴,
建立生命周期创新链,
实现创新驱动转型。
●目前已经开工建设:
西区人才公寓35.6万平方米,约2000套房子
有2所幼儿园和1所小学
●规划和建设:
社区住宅、农贸市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鹤庆路特色街区、滨水商业街、河源路运动场等6个商业服务配套项目。
成都高新区在推进设计和R&D高附加业态产业载体建设的同时,根据从业人员特点,以清水河为轴线,按照“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工作圈”的规划,细分出“一个大学式工作+一个生活圈+一个科技工作圈”的产城一体化单元。以“三次产业融合”为主线,实现产城融合,提升品质,打造功能区最具活力的R&D工业社区。
建设四大邻里中心,构建便捷高效的15分钟生活工作圈建立四个邻里中心,打造便捷高效的15分钟生活工作圈
城市质量高,服务功能齐全。
一座适合工业、商业和居住的新型工业城市,
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帮助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尽快建成
“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国际产学研联动示范区,
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产城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城市。
部分信息来源: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
1.《成都高新西区 成都高新西区打造产城一体生活社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成都高新西区 成都高新西区打造产城一体生活社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68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