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留下了一本很有影响的书《我的前半生》。这本书被塑造成一部“回忆录”,但实际上是一部“自省之书”。前半生写在抚顺战犯管理处。孕育期是1951年到1954年,完成期是1957年到1959年。
在10年的蜕变过程中,溥仪写下了很多不言而喻的材料,是《我的前半生》的雏形。因为被要求写的目的是“揭露自己和伪满的恶行”,这本书虽然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不能完全作为史实来读。
正如溥仪自己的打油诗所说:“自由是珍贵的,面子价更高。如果是为了生活,两者都可以扔掉。”为了生活,为了生存,溥仪写《我的前半生》难免要审时度势。书中的内容未必全是溥仪的真实想法和思想。《我的前半生》作为溥仪的“告白材料”,有着强烈的“囚徒生存心态”。在书中,他夸大了自己的罪行,把自己说得太难听,只为了尽快出狱,重获自由。
比如溥仪在书中自称“头号汉奸”,说他“公然走上这条卑劣的道路(指的是伪满洲国当权)”,甚至骂自己“在我心里,东北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000万人口,还不如‘陛下’重要!”
这些自省的话难免有讨好主流求宽大的嫌疑。果然,溥仪在1959年12月4日写完《我的前半生》后不久就出狱了,成了自由的普通公民。这不得不归功于溥仪自称的“汉奸一号”。
但溥仪言论中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他不在乎清光复的后果,他愿意把东北乃至中国的利益卖给日本,唯一的目的就是保住自己的皇帝头衔。
溥仪受日本侵略者之邀,在东北建立“新国家”。溥仪要求的前提是,这个“新国家”必须是“帝制”而不是“共和制”,他必须是“皇帝”而不是“总统”。日本之初都回答了,但是到了东北之后,溥仪被告知“新国家”的名字是满洲国,由满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日本(大和)五大民族组成。国家制度是“共和”,溥仪不是他梦寐以求的“皇帝”,而是“执政”。更让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是,日本明确要求日本人在满洲国的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与中国人相同,可以担任重要的国家官职。这样就明显把中国人当傀儡了,日本人才是真正的幕后统治者。对此,溥仪自然心知肚明。
对于这些不合理的要求,溥仪一开始就拒绝了,他最不能接受的是国家体制的问题,因为他执着的是重新进入大宝,恢复清朝。但是俗话说得好,只有虚名没有兵的溥仪,最后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一切条件,心甘情愿地成为了侵略者的傀儡,成为了上面所说的“头号汉奸”。
但溥仪也是有条件的,即“共和制”只能实行一年的过渡,一年后改为“帝制”,溥仪还是“皇帝”。如果只看这一点,溥仪是成功的,因为他确实很快把“满洲国”变成了“满洲国帝国”,他自己也成了“康德皇帝”。
溥仪作为清朝末代皇帝,为了满足个人欲望,从清朝最低的生命安全到最高的光复,沦为日本的傀儡。他到底算不算“头号叛徒”?读者怎么看?
1.《溥仪我的前半生 溥仪写完《我的前半生》便获特赦出狱,只因他在里面这样称呼自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溥仪我的前半生 溥仪写完《我的前半生》便获特赦出狱,只因他在里面这样称呼自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79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