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是最独特、最不寻常的一位。

为什么他最独特?因为在“八个人”中,他的官职最高,争议最大——他担任过两次总理(相当于国务院总理),两次被撤职;他生前死后都有争议,人们对他褒贬不一。

为什么他最不寻常?当我说出“王安石”这个名字时,大家立刻想到了“变法”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王安石变法”是个固定词组。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太大,一直到21世纪依然存在。

王安石第一个反常:历史评价反常。

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赞不绝口。

先来看看中国。1908年,“百日维新”失败第十年。这一年,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也是在这一年,“百日维新”的领袖梁启超为王安石写了一本传记《王》。在他的传记中,他称赞王安石的胸怀如千里之外的湖,他的正直如万仞的山。在他看来,王安石变法不仅解决了北宋的社会危机,而且采纳了20世纪东西方国家变法的原则。梁启超说,夏商周四千多年了。谁是最完美最伟大的人?王安石!他是古今第一完美男人!我们应该铸造一个大金像来纪念他!

这是中国人的评价,再看看外国。

1906年,十月革命在俄罗斯爆发的十年前。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在讨论农民土地政策时,特别指出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修订工人政党土地纲领》),并赞同王安石的土地国有政策。30多年后的1944年,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在中国官员面前,他出人意料地称赞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施新政的人。他认为,美国经济危机时期发放农业贷款的做法类似于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对挽救美国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王安石及其在11世纪的中国变法,实际上引起了20世纪最大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人的关注,这绝对不是偶然的。既然王安石有如此巨大的国际影响力,那么王安石的改革应该是一件大好事。大家要热烈鼓掌,大声鼓掌。相反,从王安石开始变法的那一刻起,直到现在,骂他骂他的人远远多于为他鼓掌的人。骂他的人级别高,对他的指控也很大。这是一次惊天动地,骂声更是惊心动魄。

这也是王安石历史评价的第二个方面:身后骂名,空前后。

与商鞅、张、、康有为、梁启超等历史改革派相比,王安石被批判的时间较长,罪名较大,范围较广,程度较深,可以说是空与众不同。在骂王安石的人中,级别最高的是下令杀死岳飞的赵构、宋高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两个懦弱的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被徐金国俘虏。那么,北宋灭亡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宋高宗和赵构认为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当时,完颜政·邵青和樊冲,一个直历史博物馆,曾经对赵构说过这样一段话:

王安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不灭前人,改祖法度,误信神活在帝,天下之乱是王安石的真征,不是祖师爷的本意!(《宋立新传》卷七九《建炎年间录》,卷四《绍兴四年八月五音》)

为此,王安石独辟蹊径,诋毁前辈,蛊惑宋神宗。天下大乱的根源始于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总根源!赵构认为樊冲是对的。这还不是最严重的。甚至有人认为王安石和宋朝的秦桧一样坏。为什么?因为:

王安石之罪也是国家统一的原因。秦桧的罪也是分裂而不复合的罪。(罗松大井,《鹤林尤鲁》)

王安石是使国家从统一走向分裂的罪魁祸首,秦桧是使分裂的国家无法统一的罪魁祸首。有人干脆说王安石是天下第一恶人:

神是迷茫的,迷茫的,把海欢玲组合成一个人的也是;安史的背信弃义也是一个结合了莽的人。这个说法是最公开最明确的。.....以前古时候求奸臣,不用比较。(沈《丹铅记》)

宋神宗是古代最昏庸放荡的皇帝的结合体,王安石则是王莽、曹操、司马懿等奸臣的集合体。历代奸臣,无人能及王安石!

可能觉得这么骂也不解气,有些人恨不能直接说王安石不是人。宋朝有人编了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出生时,家里突然闯进一只獾猪,不久王安石就出生了,于是家里给王安石起了个外号,獾郎。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小狗,或者小猪。(宋绍博文《少师·卢文建》)

按照史书记载的做法,古代王侯圣贤诞生的时候,要么是满屋香气,要么是天上地下光芒万丈。而圣人年轻的时候,一般都是满满的天堂,方圆,耳垂和肩膀,手捂膝盖,反正和普通人不一样!你怎么能像王安石出生时那么胆小?

王安石的第二个不寻常:不寻常的婚恋观。

王安石曾在朝廷担任知识分子诰的职务,负责起草给皇帝的诏书。他的地位很重要,但王安石的心根本没花。一天,他正在书房里工作和看书,这时有人给他端来一杯茶。王安石抬头道:“哦,是个端茶的美女。王安石急忙问:你是谁?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没见过你?王安石的妻子冲上前去说:“先生,这是我给你买的妃子。服务你的日常生活要90万。孩子,这太棒了!按一般人的想法,这不是夫人在试探王安石吧?

王安石没有理会妻子的这番话,然后问女人,你是谁家的女人?你怎么来的?妇人回答说:“我丈夫是将军,负责护送食物。结果粮船翻了,无法弥补损失。他不得不卖掉我来还债。”。王安石听了非常难过。她派人去请那女人的丈夫,对他说:“回去好好生活吧!”我也不要那90万。我会给你更多的钱。以后不要卖老婆!(宋绍博文《少师·卢文建》)

这个故事听起来新鲜吗?要知道,唐宋的官员和文人纳妾是很常见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他们家都有小妾,有的不止一两个。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辛弃疾,家中也有小妾。模范夫妻李清照和赵明诚也不例外。虽然是两情相悦,但赵明诚还是小妾。王安石妻子主动给他买妾,他不要。为什么?

王安石也是个男人。我们不相信他对美女无动于衷,不顺眼。他一生性格倔强独立,绝对不是一个可怕的人。他的言行表明,人活在世上是为了活得好,看得好,吃得好,但一定要有原则。什么原理?从爱情的角度来说,既然彼此都有忠诚的承诺,那就应该一辈子在一起。别的女人漂亮不漂亮无所谓,老婆变成黄脸婆也无所谓。跟什么有关系?跟承诺和坚持有关。坚持一辈子的承诺,承诺就是坚持一辈子。

王安石一生只有吴的妻子。纳妾合理合法甚至合情合理的时代有什么不寻常的吗?在刚才的故事里,吴太太买这个妾的一切手续都是符合法律程序的,但并不是所有符合法律的东西都是合理的,合理的东西不一定是道德的。总之,无论从爱情、婚姻还是道德的角度,王安石的所作所为都是无愧于君子的,这在当时是很不寻常的。

王安石的第三个不寻常:不寻常的生活方式。

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员工资最高的时期。官员待遇好,生活相对奢侈。王安石曾经当过宰相。他一个月能赚多少钱?据相关史书记载,宋代宰相的工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俸禄、膳食津贴、服饰津贴和伙食津贴。月薪300元左右,也就是30万便士。膳食津贴每月约5万便士。服装津贴大概是每年100绸缎,100凉面。宋神宗熙宁年间,一匹绢马价值1700多便士,一两条棉被价值80便士左右,折合每年服装津贴约18万便士。还有每月100石米的伙食补助。宋代一石米粉约600便士,一百石米粉约6万便士。这四部分加起来大约是50万便士。如果一个铜板换20美分,王安石一个月能赚10万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这仍然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因为总理的收入还应该包括仆从的衣食住行,以及日常的茶、酒、柴、煤、马料、公务招待的招待费等。,所以总理每个月的实际收入远远超过50万的数字。

今天这个数字算是超高收入了。王安石那么有钱,生活应该很奢侈。其实宋朝的高官大多生活奢侈,但宰相王安石就不一样了。虽然他很富有,但他的生活极其简单。

比如王安石媳妇娘家有个姓肖的纨绔子弟来京。王安石道:“我请你吃饭!”!萧公子很开心,很快就换上了时髦华丽的衣服去拜访总理的亲戚。他心想:如果总理请我吃饭,会不会更糟?一定是四菜八碗,但一定是好吃的一餐!但是坐在饭桌前,我就后悔了。桌子上没有开胃菜。萧公子觉得很奇怪,但还是心存侥幸,心想也许好戏要来了。最后菜上来了。没有山珍海味,也没有山珍海味,只有几个胡饼,再来几个烤猪肉,然后饭就上来了。每碗米饭配一碗蔬菜汤。萧公子虽然不是宰相之子,但也是个富家子弟。他习惯了平时受欢迎,辣。他见桌上没有好吃的,就把筷子放在一边,拿起胡饼象征性地吃了几口,只吃了饼中间塞的部分,不吃边的部分,然后把饼放在一边。这时候,发生了一件萧公子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王安石把萧公子吃剩的胡饼拿过去吃了。萧公子羞得满脸通红,赶紧走了。(宋增民《觉醒杂志》)

可能有人会说王安石就是这么个守财奴,守财奴,连请人吃饭都这么小气!但是王安石真的小气吗?前面说了,他老婆花了90万买了个妾。王安石不仅重聚夫妻,还放弃了90万元。这是大方还是小气?在奢靡的宋朝社会,这种行为简直少见,超级变态。但对于王安石来说,朴实不仅仅是一种本色,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淡泊的君子品格。王安石没必要在萧公子面前出洋相。他的简朴是一种生活方式。

王安石第四不寻常:对待功利的不寻常态度。

宋仁宗李青元年(1041年),21岁的王安石在这一年参加科举考试。考完试,考官一致认为王安石第一,王珏第二,韩江第三,杨坤第四。这当然是内部消息,还没有正式发布,外人一无所知。

这时候,第四个杨坤不耐烦了,他让哥哥杨差帮他打听消息。杨是宰相晏殊的女婿。第二天颜姝上班去打听后,得知杨坤排名第四,却不知道别人的排名,更不知道谁是状元。杨很快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杨戬。杨戬和一帮哥们在酒馆喝酒。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很生气,喊道:

不知道魏子拿了我状元!(宋·《大事记》)

不知道哪头驴抢走了我的状元!“巍子”是指宋代口语中的驴。

几天后,主考人将把录取排名交给宋仁宗进行最终裁定。第一个,当然是看王安石的试卷。试卷上用了一个典故:“有志气的儿子交朋友”。宋仁宗看到这个典故时非常不高兴。为什么?《蝎及其友》出自《尚书·周书略》:“蝎及其友,蝎及其友,其去。”这是周公在帮助周成王时教给周成王的,意思是:“你是个孩子,将来你应该像朋友一样相处。”周成王是周公的侄子,周公当时50多岁,但却是摄政王。周成王刚刚即位,年仅12岁。所以,“愿与人为友”是长辈对晚辈教育的基调。

但此时此刻,宋仁宗已经30多岁,在位20多年。他比王安石大十岁,年纪轻轻看到王安石,说话都是长辈的语气,心里自然有些反感,觉得这个人不适合当状元。那么谁更合适呢?宋仁宗拿起第二名王觉的卷子,觉得当状元不错。但是查了一下王爵的档案,发现是在职干部。按照规定,在职干部不能当状元。怎么办?我只好看韩江,第三名。结果韩江也考了个在职。于是仁宗皇帝拿起第四名杨坤的试卷,觉得挺好的。杨坤也是一个新的候选人,那就是他。结果,排名第四的杨坤成了状元。其他人排名不变,所以第一第四名都掉了:杨坤第一,王珏第二,韩江第三,王安石第四。

杨戬在酒吧里大喊大叫,他不知道自己能拿一等奖。很快就传开了。王安石是怎么反应的?关于这件事的史料中只有一句话:

龚景升平被评为状元。(宋·《大事记》)

王安石一生都没谈过考上状元的事。按照我们普通人的思想和心理,王安石一定很不平衡,很委屈:难道我从第一名变成第四名就因为一个典故?第四名的杨戬依然骂骂咧咧。难道我不该说几句第四名第一的脏话吗?但是没有资料显示王安石曾经发过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两年后,王安石回到江西福州老家探亲,写了一首诗,其中说:

归闻降诏群燕,遂从下郡王绩。刻一章,切一句,献天子,钓路博桓。(《忆昔诗以示兄弟》)

为此,世界各地的学者都去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对我来说,考科举、刻章句、为天子写张文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能抓个小官位,有个工资,能养家糊口,能让老婆孩子幸福!似乎在王安石心目中,科举并不是那么神圣庄严,也不是什么致命的事件。不管是第一还是第四,都只是他钓到的一条小鱼,只是为了让家人开心。那么,为什么王安石会这样看待科举呢?也许他真的不重视科举?那么他到底看重什么呢?在这首诗中,他也说得很清楚:

这个时候,年轻人以自己为荣,他们的精神与太阳争夺荣耀。.....物质稀疏生活基础不自揣,欲望与小米遥相呼应。(《忆昔诗以示兄弟》)

虽然我年轻,但是我有野心,想和越来越亮的太阳比一比。虽然我是一个穷书生,但内心深处,我想成为一个像时代的嵇、齐那样的不死之臣!

原来,在王安石的心目中,科举只是他一生中的一个过程,也只是一个过程。他不需要为第一名或者第四名生气。他的目标要大得多,就是做一个与日月天地抗衡的伟人,做世界上最好的宰相之一!因此,王洛立即评论了《回忆》中的那句话:

它体积高大,看科迪为什么等东西了!

王安石心胸宽广,胸怀大志。在他眼里,什么是科举?比起杨戬的患得患失,真是天上地下。你说,王安石是个单纯的人?

现在我们回头看看王安石与众不同的特点: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亲近女性,诚实自律。有的政客把他捧上天,有的讨厌不送他下地狱。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古人有句话叫“公命贱,贱命强”。基于世界公平正义的原则,这样的人自然会老实自律,老实自律的人自然会服人,自然会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权威。王安石就是这样的人。

◎本文摘自康真《谈王安石》,原作者。请注明转载时间。

1.《康震妻子 康震:这个宰相不寻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康震妻子 康震:这个宰相不寻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804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