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只陶鸡是陕西关中西部扶风县汉墓出土的:釉陶公鸡(图一),釉色青绿,高22厘米,长26厘米;釉陶母鸡(图二),釉色淡黄,高16厘米,长19厘米;全部采用模压成型,性能优良,做工精良,外观优秀,弥足珍贵。
陶俑,如陶俑、禽俑等,在中国各地尤其是关中、中原地区的汉墓考古研究中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在先秦“死如生”的丧葬观念影响下,汉代的厚葬成为了一代风气。历史上的汉武帝毛陵,货币财产丰富,鸟兽鱼龟牛马虎豹,共190件。这不仅在皇家贵族的坟墓里是这样,在普通人的坟墓里也是这样,很多陶制器皿和家禽俑经常被大量发现。这些陶器模拟了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的农业生产水平、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丧葬制度以及了解汉代的思想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意义。
鸡在我国考古中发现已久,7000多年前在宝鸡关桃园遗址发现了家养鸡的骨骼;5000多年前,湖北屈家岭遗址就发现了陶鸡雕塑。早在殷商时期,先民就已经通过用绳子把鸡的脖子和腿绑起来来驯养鸡了。中国最早的甲骨文中也有“鸡”字。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把鸡解释为“知时养畜”。既说明鸡是家畜,又强调它的报时功能。说明早在古代社会,鸡就被尊为“报时神”,甚至享受人们的祭祀。显然,早在先秦时期,鸡就被奉为天神,知道长夜中的时辰和太阳升起的时间。所以,鸡叫三声,太阳出来,鸡在明被视为吉兆,成为吉祥的化身,分阴阳,驱走黑暗,迎接光明的“阳鸟”和“天鸡”。鸡,纪也!鸡已经成为民俗中的重要角色。
先秦时期,各国的边关也是闻鸡的开关。比如孟尝君数秦观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和鸡鸣有关。秦昭国王曾聘请齐国贵族孟尝君为照片。听了谗言,他想杀了他。孟尝君听到消息后逃走了,去了函谷关。孟尝君和他的一行人不得不等到天亮,因为鸡叫开关还为时过早。秦王追兵时,有个恶名昭彰的下士自称学鸡叫,以蒙骗城门。孟尝君喜出望外,试了一下,确实一鸣惊人。几声之后,远近村子里的公鸡都跟着叫了起来,就连海关关员养的鸡也趾高气扬地叫了起来。海关官员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打开了通道的门,于是孟尝君和他的同伙趁“鸡”逃跑了。
从《诗经》“风雨霏霏,公鸡打鸣带胶”,到“茅店月鸡啼,人访板桥霜”,“几处犬吠啼,桑杏是谁”……直到毛泽东的“鸣鸡使天下白”。至于“鸡犬不宁”、“鸡犬升天”、“鸡犬残破”,都有各自的代码。尤其是中国人,总是有人住的地方鸡犬相伴,甚至把“鸡鸣狗吠”等同于“无人居住”的象征。比如老子的“鸡犬声闻,老与死不相关”,曹孟德的“行于蒿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有很多关于鸡的成语,比如一看到鸡就跳,早上踢鸡,鹤立鸡群,鸡犬不宁,被人击昏,杀鸡取卵,杀鸡取卵等。学者们用鸡来形容人,写鸡来赞美鸡,都体现了人们对鸡的赞美和人们对美好精神向往的追求。
1.《一唱天下白 一唱雄鸡天下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唱天下白 一唱雄鸡天下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85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