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之前几位作者的日常工作是看BP,联系创业者和投资人,学习并尝试判断背后的商业逻辑。送走O2O、VR、直播、AI等网点后,迎来了“分享一切”、“大家的小节目”、“一切都在链上”...
我们正在努力创业。我们坚持“以亮点报道项目,为行业带来价值”的原则,以客观中立的态度传递真实准确的内容。当然,“不黑不奶”也让一些“满槽”的物品沉入水下。有些项目完全是从供应方出发,没有考虑目标用户的需求;有些项目充满了颠覆的信心,但要先与传统合作;有些项目抄袭了其他行业的痛点和逻辑,却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优势或者障碍;当然也有追风的,赚快钱的,没有持续创业(失败)的决心的。
我承认有时候被创始人说服,回到公司后越想越不对;有时候我们相信“精彩”的项目其实拿了著名VC的投资;有时候挺喜欢团队的,也没坚持3个月……在充满“吐槽能量”的时候,我决定用吐槽开个小专栏。顺便对《哈利波特》中的杂志《唱反调》致敬,对主流媒体《预言家日报》中的哈利和邓布利多等一边倒的报道表示支持,并更新一些奇怪的故事。
别担心,我们只谈模式,不谈名字。当然最后会给出一些建议,希望我们所谓的“见多识广”能够帮助专注于自己业务的创业者。
这是背景唱法的第一期。我想说一下是否所有的参与者都愿意参与你的商业模式。之后想写“区块链+?=伪命题系列,“令牌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励志”,“所谓的生态布局真的值得付出代价吗?”、“底层技术的局限性和瓶颈”,以及“区块链媒体编辑部の尴尬的日常”系列。如果读者有同理心,欢迎交流或投稿。
几个月前,我采访了一家制作区块链游戏的公司。
在区块链到来之前,他们的“头号”游戏是读单词和算命(是的,你没听错)。简单介绍一下玩法:关注微信官方账号,输入你的关注点,画个牌子,系统会回复你几首暧昧的诗;如果你交了几块钱,也可以请后台的“分享”大师(一般是熟悉周易的老中医)帮你进一步取消签约。
你可能猜不到这么小的游戏背后的支付转化率是多少。无论如何,球队决定把小游戏和区块链联系起来。选择的出发点是连锁“测字算法”(黑色问号脸),对所有小币种开放支付接口。
按照创始人的想法,既然小货币多是通过送糖果的方式分发给散户,就没有应用场景,小游戏给了这些没用的数字现金流通机会,项目方肯定很开心。
我的问题是,给迷你游戏加了一个链,用户会不会觉得更好玩?玩家在选择游戏时会考虑“区块链+”吗?或者说,会不会有更多的币圈投资者来玩小游戏?(可能在我眼里,游戏和投机币这两个用户群并不重叠)
对C来说,游戏是一个相对无痛的领域,“好玩”是最重要的;而且(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开发商、经销商、分销商有B方话语权,共同决定C能玩什么。
回到“区块链+”,大部分区块链+游戏将道具令牌化,令牌随机规则,解决玩家的信任问题,给道具更多在游戏外流通实现的可能性。
但是目光短浅,目前区块链的表现无法支撑大型游戏的高并发需求,尤其是在链上放太多功能(否则区块链的故事就没法讲好)。而且说实话,区块链游戏并不好玩(相信我,我经历过很多所谓的RPG,卡牌,反哺区块链游戏)。
好了,讲到这里,我想问一下很多急于入市的“区块链+游戏”开发商和服务商。玩家愿意把游戏放到链上吗?
另一个经常被“链接”的东西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短视频、直播...
上发条。好的。区块链有助于确认权利和保护版权,代币经济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和公开。等等,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能相信分散的内容审查吗?
作为一名记者,控制一篇报道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为了控制风险。每次看到一个网全是错别字的假新闻,我又想,如果这个新闻是链接的,不能被篡改,我会为它流汗。内容的回顾基本代表了一个组织和一个公司的调性。aauto rapper,bilibili和今天的头条都有自己的算法和庞大的人工审核团队在后面。
如果内容复习也可以去中心化,那我就挺好奇“全民智慧”的味道和喜好了。早期的互联网和现在的黑暗互联网都是“民主代表”。如果色情、暴力、反社会的内容被发布,无法篡改,不仅是大哥在看你,孩子的父母也不会期待这样一个“真实”的世界。
有一段时间,我还深入接触了一些创业项目,这些项目使用令牌鼓励用户上传个人信息到区块链。业务逻辑是数据在一个大型的集中公司手里,不知道是不是卖完了。你是数据的生产者和所有者;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生产力,区块链是新一代的关系,它振兴了数据流,保护了安全和隐私,666...
乍一看没毛病,老铁。但是再想想,谁来上传数据,怎么上传,似乎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先说C端用户的数据,不限于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和沟通记录、学历和专业信息、金融征信相关数据、健康信息、各种偏好等。,但常规的实现方式是广告和借贷。既然数据的“真”很重要,如何保持链与链之间的保真?有的项目用IOT智能硬件代替人工操作,有的配合集中式数据库调用,有的通过信用系统和令牌鼓励人们“说实话”。付出的成本能被数据收入弥补吗(不禁想到ofo的数据量和收入结构)?这么多链,会不会形成更多的数据小岛?我们得再考虑一下。
另外,不能篡改的点也困扰着我。在英美法系中,有一种“被遗忘的权利”(后来被写入欧盟GDPR和阿根廷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的网络安全法还没有规定相关的一般规则。简单解释一下被遗忘权,就是当你不希望别人在开放平台上搜索你的黑历史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向集中平台(数据控制器)申请删除这个个人数据。然后我就很好奇了。以营销活动“渣男链”(自称上传渣男信息,用技术捍卫爱情)为例。如果我故意把它的创始人信息上传到链上,“被陷害者”会怎么洗自己?
你看,数据源真假难辨,链接的时候不容易修改。业务需要集中的主体为客户服务,我们要享受去中心化的自由,真的很难。
再来说说B端的数据。我曾经采访过一个从事“能源+区块链”的企业家。一般的应用场景是石油行业的供应链金融。区块链不变的业绩降低了信托成本,缩短了应收账款期限。有了智能合同,核心企业到期自动上下转账,不再违约。是颠覆性的。我自然会问,我们开发的分布式解决方案是提供给谁的?答案是,只有提供给核心企业,抓住产业链中最有话语权的人,整个行业才能使用新系统。那我就不太懂了。核心企业(不仅是供应链,还有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习惯拖欠应付款半年以上。为什么要采用以后不能再延期付款的制度?
你看,当我们要解决行业痛点的时候,并不是每个参与者都会愿意去动习惯。
此外,参与大量线下运营的公司、尚未联网的偏远地区的企业以及不以商业运营为核心的组织在接受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时,不会仅仅被一套象征性的经济故事所说服,还会更多地考虑其行业的商业属性。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很糟糕(很饿)的梦,我最喜欢的煎饼果子都在链子上
综上所述,即使区块链解决了很多痛点,但单靠区块链还是很难让游戏变得更好玩,保证内容质量,让数据源变得真实可信,或者让不符合各方利益的商业模式突然奏效。就其本身而言,一项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更不用说区块链还是那么小和柔软。
我知道企业家喜欢谈论颠覆,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可以更多地思考新技术的B面,以及如何将区块链与现有的业务系统和其他技术更顺利地结合起来。
好了,本期到此结束。更多的例子太生动了,直白不了。如果你爆料了,或者积累了一些与区块链相关的槽,请加nooxika交流,请注明公司+名称+原因。
正文|今日星球日报
1.《月老算命 算命也上链,月老他同意了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月老算命 算命也上链,月老他同意了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86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