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在鲍氏宗祠等了将近20年。在包拯出生的肥东县包公镇大宝村,有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自告奋勇在包拯等待包氏宗祠近20年。包拯第35代传人包贤亮多年来一直坚持为游客讲解包拯的事迹。等待鲍氏宗祠20年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去年装修过的鲍氏宗祠门口,发现门是关着的,但门外贴着一张A4纸,上面用圆珠笔写着鲍氏宗祠的看护人:鲍贤亮和黄祁连,并留下了电话号码。记者按照上面的号码拨通了。五分钟后,62岁的包贤亮骑着自行车,带着60岁的妻子黄祁连来到祠堂门口。打开祠堂的大门,看着新装修的包氏祠堂,包拯的第35代孙子包贤亮说,他和妻子等这个祠堂等了快20年了,这一切都得从20年前说起。1993年,这座建于宋代、清光绪年间重建的包拯祠堂,风雨过后,处于破败状态。当时祠堂只剩下几堵墙,祠堂的顶部已经坍塌。一些村民在里面养牛。这一年,包贤亮因为生活原因开始外地工作。有一天,他打电话给他的妻子,说他在看村里被毁的包拯祠堂。作为鲍家的媳妇,他很不高兴,有了重建鲍氏宗祠的想法。听了妻子的话,包贤亮辞去了外地的工作,和妻子一起重建了包的祠堂。1994年,在这对夫妇的号召下,寺得到了包子孙的捐赠,很快就摆脱了破败的状况。从此老两口就成了这座祠堂的守望者。他们每天都在祠堂附近的家里等候,每当游客来祠堂参观时,他们总是随叫随到。去年,保祠堂作为县文化保护单位,又进行了全面重建。在这次修缮中,祠堂里的包公和马汉的雕像也得到更新。包贤亮和黄祁连生活了十几年。他们每天都来新建的包公祠堂,打开祠堂的门窗让阳光照射进来,扫去祠堂里的浮灰,给祠堂里的花草树木浇水...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包拯祠堂参观包拯,包贤亮夫妇有了另一份工作:为前来参观包公祠堂的游客做义务讲师。鲍氏宗祠外,包贤亮指着宗祠的大门解释说,家祠堂的总门朝南,但鲍氏宗祠的大门朝北。据说包拯为人正直,得罪了朝鲜很多达官贵人,这些人想诬告包拯阴谋反对皇帝。后来,包拯为了表示忠心,把肥东县的家族祠堂大门向北转,说“儿孙永不朝南”。为了维持这份工作,包贤亮和他的妻子从1994年起就再也没有出去工作,因为他们要等包氏宗祠。为了随叫随到,只能在村里一个收入很少的乡镇企业当清洁工。“我是包拯的第三十五代孙子。我为有这样的祖先而骄傲,所以我和妻子坚持了20年。”站在包氏宗祠内,包贤亮看着宗祠中央的包拯塑像,告诉记者,作为历史上这位大官的后代,他有义务为祖先等宗祠,有义务向现代人宣传包拯的浩然之气。
1.《包拯后人 包拯35代后人守候包氏宗祠近20年 甘当义务讲解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包拯后人 包拯35代后人守候包氏宗祠近20年 甘当义务讲解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878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