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马良行MAHOOOO(ID:cn-mlhang)的原创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咨询。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马良行第 10 期人物采访本期对话嘉宾:朱志远广州竖梁社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个人简介: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6年加入北京普筑建筑设计事务所(T.A.O的前身),任职项目建筑师。2012年作为合伙人加入竖梁社,任设计总监。在创意街区、城市更新、旧建筑改造等领域富有实践经验,关注建筑的文化传承本质。

个人信念:“建筑不是诗意,是诗的事实。”

主要参与项目:四川孝泉民族小学厦门华美卷烟厂改造、厦华电子厂房改造广州羊城晚报集团建筑群改造恩宁路永庆片区改造此前在马良行主办的“走平衡木的人”建筑文化沙龙主题活动中,作为特邀嘉宾,朱志远曾提到:日常生活中,像珠江新城里的建筑,如广州大剧院,只占城市的1%;而平庸的建筑,如城中村里的楼房,则占99%。

这些建筑被称为:城市的真相。为了解读这些建筑的日常传承,朱志远分享了三个由竖梁社参与改造的案列:客厅·电视 厦华电子厂房改造 电视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十分重要,经常被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厦华电子厂房始建于改革开放初期,属于装配式建筑,由中央统一标准建造,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下的产物。90年代被改造成玻璃样式,代表着当时的建筑潮流。 这种样式在今天看来已经有些落伍,而面临新一轮的改造浪潮。朱志远笑称,他相信自己设计的东西在将来也会被认为是落伍的,一味追赶潮流没有意义。因此,在设计时他会尽可能保留历史印证,因为这些印证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1981年的厦华电子厂房

2014年的厦华电子厂房厦华电子厂房是由办公楼、厂房和庭院构成。在进行中庭改造规划时,朱志远及其团队发现从园区的规划组织上,庭院作为入口,就相当于整个厂区的客厅。 他们将此作为一个切入点,将每个空间都设计成有明显特征,并采用蒙太奇的手法,让整个庭院从静态变成动态,重现“电视的辉煌时代”曾有的活力,由此将原本无趣的厂房变成一个开阔的商业广场。同时,厂房内的一些细微的部分得以保留,成为独特的魅力。

改造以后的厂区效果图商业街道 杨协成电子创意园 说到商业街道,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都是脏、乱、差的表象,但是它们背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很多建筑外观很平凡,但内在非常有意思,可以被称为“心灵美建筑”。 有些街道建筑下层商用,上层居住,处处体现着“人情味”。 在杨协成电子创意园项目中,街道空间被竖梁社搬进了办公楼里。三米多宽的走廊接近街道宽度,作为创意市集及日常使用。锯齿状的格局营造出若隐若现的暧昧空间,将空间场景化。 设计师们在办公空间里创造街道生活,打造出十分有意思的景象。

杨协成电子创意园项目片区

恩宁路永庆片区改造

恩宁路位于广州西关老城的心脏地带,被称为“最美的广州老街”。历来是西关文化的最集中代表,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目光,也是旧城更新的一块“硬骨头”。竖梁社团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不仅仅想从面貌上改变旧城混乱的局面,更希望从源头上活化旧城的日常生活。在分享恩宁路项目前,朱志远向大家展示了一些意大利小镇的建筑。这些建筑上的窗口各式各样,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痕迹。无论历史变迁、周围环境如何变化,建筑本身都会被保留下来,居民的生活也不会因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受到影响。 就此,朱志远指出:建筑的改造往往是新陈代谢式的,不是革命式。城市更新不是一刀切,而是自我适应式的生长过程。

他提到,在进行恩宁路改造项目时,内心是十分忐忑的,既要保证项目落地,同时也要兼顾各方利益。 恩宁路作为广州的时代印记,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其吸引人之处在于它的本质,而它的发展也是“生长”的过程。该片区的旧时状况很差,但出人意料的是里面有很多传统人居智慧,例如“窗套窗”的超现实设计。怎么去继承这种智慧,对于竖梁社来讲很有挑战性。 朱志远及其团队与开发商紧密合作,改造设计和业态规划互相结合,根据原来每一栋建筑的状况制定特定的改造策略。设计灵活提取了西关旧城的空间元素,师古但不泥古,空间层次丰富而整体上又和老城融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广州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采访的最后,朱志远表示:大众的观念不断更新,甲方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设计师与大众观念相辅相成。如今中国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大众对更优秀的设计作品的渴望,会激励着设计师进步和发展。

1.《朱志远:城市更新不是一刀切,而是自我适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朱志远:城市更新不是一刀切,而是自我适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