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7月8日,唐楚基的母亲就在朋友圈分享了她2009年7月8日写的一篇私人日志的截图,说要“等到7月23日才能见证结果”。
在这本名为《我女儿的豪言壮语——十一年后的梦想》的杂志上,唐楚基的母亲写道:“2009年7月4日,我带着尧尧、庄妃和田甜去参观武汉大学。三个小家伙兴高采烈,在大门口和校园里拍照。期间我鼓励庄妃好好学习,三年后报武汉大学。甜甜问考武汉大学多少分,我说至少600分。小家伙继续问高考满分是多少,有没有人考满分之类的问题。知道总分是750分,小家伙开始振振有词:‘以后最高分我可能拿720分,最低分600分,不,最低分590分,不会低于这个分。’呵呵,我妈很期待11年后能如愿以偿。做好这个记录作为见证,十一年后我们再看!希望你的梦想成真!"
上面文章里的“甜”是唐初的重点。
今年7月23日,湖北省高考成绩公布,唐初键应验了他小时候的豪言壮语。高考成绩是5分720多分。凌晨4点,得知成绩后,她发了朋友圈,贴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单和妈妈的日志截图,说:“我妈妈11年7月8日发现的日志,莫名有点感动。”
然而,面对如此辉煌的成就,唐初基并没有表现出一丝骄傲。瘦骨嶙峋,很谦虚,说北大有很多厉害的人,说:“我不想得到太多关注。希望能进入北大正常学习。如果太高调,我怕我会‘配不上道德’。”
谈及大学生活,唐楚基说,她听说有些人会在元培学院迷失自我。她希望在元培学院学习期间能保持主动,主动获取资源,学习,与老师交流。
通常是前十名,语言从来没有考过146这么高的分数
论文: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和排名的?
唐楚基:我知道7月23号就要公布高考成绩了,但是我从22号晚上一直等到23号凌晨1点,还没等结果公布就睡了。
凌晨4点醒来,妈妈给我看成绩。她在我身边等着查成绩,却没有叫醒我。
我还记得,当我醒来的时候,我看了QQ信息,发现化学老师在一两点的时候给我发了语音,问我:“你睡了吗?还能睡吗?”然后我回答:“对不起,先生,我在睡觉。”那时候我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排名。
论文:你平时考第一吗?有没有得分高达725的?
唐初基:不多。高三大概有五六次重要考试。两三次考试我应该是第一名。我高中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读书,高三成绩比高一高二好。一般情况下,我的成绩都在班级前十,前三或者前五。
平时考试很难考700分以上。高考前,我和妈妈一起预测我们班谁可能考得好,没想到自己考得这么好。
论文:当你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时,你是什么心情?
唐初基:看到我的语文成绩,有点惊讶。其他科目都很好,但是我的英语成绩有点低。
论文:你的中英文成绩通常是多少?
唐初基:通常情况下,英语考试成绩一般高达145分;中文里分数在120-130之间,一般不超过130。
我觉得是我运气好。平时语文真的没考这么高。
报纸:你认为你的语文在哪里扣了4分?
唐初键:可能是关于一个选择题和一个翻译题。我觉得古文的翻译肯定没有翻译的准确。
论文:听说你的中考成绩是武汉市武昌区第一?
唐初基:是的。可能是每次大考都运气好吧。
初二的时候,我意识到学习是一件需要自己努力的事情
报纸:你从小就习惯当校长吗?
唐初基:不会,因为如果去北大,可能会成为失败者。
论文:你的老师评价你很自律,每科成绩都特别均衡优秀。你的学习习惯是自己养成的还是受家庭和学习的影响?
唐初基:我觉得学习习惯是自己比较养成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没有努力学习的意识,所以父母会督促我。但大概是上了初二之后,我意识到学习是我需要为自己努力的事情。当时我就开始在书房里做一些整理总结工作。
论文:当时有哪些具体的事情触动了你,让你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唐初基:我不这么认为。就是初中的时候,我就开始想,如果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一些总结归纳的工作。
《华尔街日报》:你是如何一直保持自律的?听说疫情期间你在家很自律?
唐初基:高中的时候,觉得自己在家里不自律,所以会在学校自律,寻找平衡。
疫情期间成绩和情绪有波动,在运动和交流中有所缓解
论文:疫情影响你高三复习了吗?
唐初基:疫情期间,脑子有点波动,不太稳。
在家学习的作息时间是老师安排的,从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打卡,到每天上什么课,晚上怎么安排。但是我自己知道,有一段时间,我不能像在学校那样专心学习,有时我只是刷题混时间。感觉自己在努力,却控制不了自己;别人可能还觉得这个小姑娘每天对时间把握的很好,所以我当时觉得很难受。
那段时间我的考试成绩持续不理想,有点慌。我会在心里问自己:高考快到了,怎么可能呢?怎么办?怎么办?
《华尔街日报》:你后来是如何调整心态的?
唐初基:我考不好的时候印象很深。然后在家做了运动。运动了40分钟左右,感觉好多了。
有时候,我会选择在小区里散步或者和父母聊天,向他们寻求安慰。
疫情好转,我回到学校,我又很开心了。
报纸:除了运动,你还有什么爱好或放松方法?
唐初基:唱歌,弹钢琴,偶尔写书法,或者读书。我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但是做这些事情让我放松。
澎湃新闻:你和父母相处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你在成长过程中受父母影响大吗?
唐初基:当我感到很受伤的时候,我会向父母寻求安慰。
相对来说,我妈对我影响很大。她态度很好,很热情,会和我老师保持沟通。学习上,有时候我想做一份试卷,她会想尽办法帮我找。
我妈一直希望我和她一样优秀。目前我还没有完全学会她的好态度,但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受益。
在大学期间,我希望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主动性
论文:你为什么选择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唐初基:我以前去过北京大学。高中时还参加过北大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活动,与北大老师保持联系和沟通。所以,在无知中,感觉离北大更近了。另外,我还没有想清楚自己的专业选择,有学长向我推荐了元培学院,所以最后选择了这里。
报纸:你在大学之前住在远离父母的地方吗?你觉得自己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吗?
唐初基:我在初高中宿舍住了将近6年。因为我家离学校不远,在校外租房不划算,每天回家都是浪费时间。同时觉得在学校学习会更有效率,所以选择住校。
疫情爆发后返校,学校没人住,每天放学都要跑回家。感觉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找到好的地方,然后适应环境。
报到前父母送我去北京,但9月1日上午,我没让他们进学校,因为觉得可以独立完成报到,收拾宿舍。
但是他们下午来学校了。一方面他们还是有点怕我收拾不了。另一方面,他们想在回武汉之前再见到我。
报纸:你对大学生活有什么计划?
唐初基:总的方向是有的。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在教学资源条件下自由选择全校所有专业的任何课程,但有人说有些人可能会在元培学院迷失自我。我觉得我应该保持一种主动,主动获取资源,主动学习,主动与老师交流。
扩展阅读:
少年3岁半,二年级去参加13岁高考。他没有参加辅导班。学霸的秘密就在这两个字里
近日,东南大学迎来了一批“少年学生”,其中年龄最小的赵只有13岁。另一个学生,牛永恩,14岁。他12岁上高中。今年,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报考了东南大学大三班,一举成功。今年东南大学录取新生4063人,男女比例约为2:1,理工科学生占新生总数的近80%。
小学二年级3岁半,自理能力强
13岁的赵来自四川成都,今年高考成绩610分,其中数学130分(满分150),物理107分(满分110),被工程实验班录取。
“我三岁半上小学二年级。”赵告诉记者,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他在农村学校教书的奶奶带他去上课,他只是跟着听。而且,他很早就在数学和物理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小学数学全运会一等奖,高中全国物理竞赛三等奖。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赵晨曦虽然年轻,但性格很开朗。他告诉记者,他喜欢运动,喜欢打羽毛球和乒乓球。“今年夏天我一直在游泳。你看我晒黑了。”
这么小的年纪,在大学独立学习生活很难吗?赵晨曦回答说:“我住初中高中,自理能力没问题。”但他也承认,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大一也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大二选专业。
在青年学生中,还有一个14岁的牛永恩,考上了网络空安全类院校。他来自河南周口。他3岁的时候,因为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在家工作,没有时间带他,就把他送进了小学,因为他家门前没有幼儿园。虽然哭了半年,但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总是名列前茅。
小牛从9岁开始上初中就住校,自己洗衣服洗碗,自理能力强。2018年,12岁以下,以班级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河南省淮阳一中。今年在老师的鼓励下,小牛报了东南大学初三班,一举成功。14岁的小牛在谈到他为什么那么努力那么努力的时候说:“爸爸妈妈都很努力,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不知道什么是辅导班。学霸的秘密就在于这两个字
记者在采访这7名青年学生时发现,这些青年学生基本都是四五岁就进入小学,最小的也是三岁开始上小学,同龄的孩子还在幼儿园。虽然他们的学校模式是不可复制的,但是说到学习,他们从来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有些人也不知道辅导班是什么,但是他们都提到了两个字——“专注”,可能就是他们成了”。
13岁的赵说,他学习的时候非常专注,从来不去想别的事情。他学习的时候会关掉手机,学完了再打开。14岁的牛永恩也说:“学习习惯很重要,一定要注意。我做题的时候很投入。如果遇到难题,可能三个晚上就能学习,但感觉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同样被网络安全学院录取的15岁学生李家栋(音译)告诉记者:“学习就是学习,不学习就开心,什么都专注。”来自河南永城高级中学,从小就表现出优秀的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他4岁上小学。他反映很快,知识面很广。他在业余时间喜欢运动、钢琴和阅读。
辽宁两对双胞胎
今年的新生中,有3对双胞胎,其中2对来自辽宁省。记者实地采访了这两对来自辽宁的双胞胎。虽然都是双胞胎,但是不一样。
来自沈阳的双胞胎兄弟,不仅外表抄袭贴,性格也一样,异口同声的回答记者的提问。哥哥陈若天在工程实验班学自动化和电气测控,哥哥陈若飞在工程实验班学民用运输。
有意思的是,高考结束他们报学校的时候,互相保密,父母也不知道他们要去哪个城市。他们共同的选择是去南方,长江中下游的一个城市。最后拿到录取通知书都选了东南大学!
大连瓦房店市的双胞胎姐妹性格迥异。我妹妹张雨晴在工程实验班学习机械能材料。她很开朗。面对记者的提问,侃侃侃侃而谈,充当“发言人”;考上电子信息类的张雨欣,相对比较安静。虽然是女生,但是最喜欢的是纯工科,想做研究。“成为科学家”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1.《7岁时称高考要考720分今年兑现 她是怎么做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7岁时称高考要考720分今年兑现 她是怎么做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921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