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中国“第一个专业伪造者”,从1995年开始在北京各大商场声称自己购买了假货。截至1996年3月,假货累计金额近11万元,他获得双倍赔偿5万余元
很多对话一直到今天都挺精彩的,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
观众中有观众认为王海打假只是为了个人利益,对社会没有贡献。王海做出了针锋相对的回应:
崔永元:我刚注意到这位女士在听王海演讲的时候一直摇头。她不同意哪一点?
观众:你是去店里索赔他的个人利益,还是为社会做了什么?你刚才说是为了促进什么东西的进步。不知道你提升了社会的哪个方面。
王海:最起码大家对“消法”都有一定的认识。
观众:但是你为社会做了什么?我想你只是扰乱了社会秩序。
王海:不是,不是,到底是卖假货扰乱社会秩序,还是打假扰乱社会秩序?就像做贼扰乱社会秩序或者抓贼扰乱社会秩序一样。
第一个直播节目
出席会议的律师高明认为,王海没有遵循“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因此不认为他是假的,更不认为他是“假英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范刚反驳了高明的言论,他的观点非常先进。用今天的话说,他质疑“道德皇帝”的标准:
我认为高明的无私、诚实、公平的主张是对你们法院、法官、执法部门的要求。现在消费者面对的是不说实话的假冒伪劣商品。为什么要求消费者是圣人?
不得不说,争议人物王海为《实话实说》开了第一枪。他在节目中讲了很多赤裸裸的真相,毫不掩饰自己的功利和精明。面对他造假挣钱的问题,他大胆地说,想挣钱就干脆卖假货,并分析了卖假货的高利润和低风险:
从概率上来说,卖假货是没有危险的。例如,只有1/20被查封,但事实上,我的估计是1%左右。
比如我要去卖假货。我正好有个亲戚在工商局上班。我在一个地方卖假货。如果工商局查了,亲戚会通知我,然后我收拾完就不卖了。但是对于我这样的客户,估计一年也遇不到几个。他们输了就输了。没关系。一般来说一年365天,工商局查两三天就关两三天,没关系。但是,如果有一两个客户来索赔,他们是会亏损的,但是从总营业额来看,比如一天赚10块钱,今年都是赚钱的,基本上可以赚300天。
在这种讲真话的氛围中,我们听到了制度不完善的声音:
范刚:这正好揭示了我们的制度还很不完善,还有一些空的孩子可以挠边,还有一些漏洞。这种造假方式也说明有一个完善我们制度的过程。任何制度都是在这种冲突中逐渐完善的。
你甚至可以听到对国家监管机构的批评:
观众(作为消费者协会投诉监督部的工作人员):我觉得应该提出一个口号,就是希望千千万万的王海站出来监督市场经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肖卓基(北京大学教授):如果你希望人们海保护消费者权益,你的责任在哪里?从某种意义上说,王海现象也说明你的工作不够。(之后掌声雷动)
嘉宾在台上高谈阔论,观众被带入一种兴奋的状态,频频金句。节目最后,大家用一句话回答了“谁来保护消费者”。有的嘉宾说靠法律,有的说靠体制改革。这时,一位担任人民教师的观众站起来说:
谁来保护消费者?唱过《国际歌》的人都知道,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没有不朽的皇帝。创造人类幸福是我们的责任!
讨论到这个层面,我觉得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会热血沸腾。
04
不得不说,《实话实说》有勇气,有想法,有人气,但也是带着镣铐跳舞。播出后不到一年就进行了调整。辩论性强的话题,容易引起争论甚至争议,如“谁来保护消费者”、“你为什么抽烟”、“找到钱后要不要还”等,调整后很少出现,分享个人故事的形式从此成为主流。
但这并不意味着“实话实说”不好看。虽然没有那么热闹和陪练,但只要不逃避现实,还是和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还在说实话,我们可以听到不同的观点,看到真实的故事和历史。
1977年高考老照片
比如回忆1977年恢复高考的20年后高考,可以让我们从对话中听到很多历史见证人的真实经历。
观众回忆起1977年参加高考的情景。
我觉得文革之初,我们都造反,都签署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请求。但是11年后,全国高考复试的时候,1977年,我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一起参加高考的时候,笔尖写不出来,很紧张。
参加了77年高考的老师聂应邀来到现场说:
崔永元:我们也知道当时的背景是恢复高考,中央也有很大的争论。后来又说77级高考卷子不够,用印了五卷毛选的卷子来印卷子。而且,我们还听说有些学生写一句话是因为他们不会做试卷上的题。不知道你的卷子里有没有这种情况。
聂史圣:这不是一两份。我们把这些论文放在一起,看完之后,一开始大家都在开玩笑的说话,大家的心情都特别沉重,因为当时的迷茫到了什么程度?虽然大学是文革时期推荐的,但实际的报纸广告说可以上大学却是白上。
崔永元:就是不学ABC,还干革命。
聂史圣:就是这样。把学校教授叫出来,他不懂韭菜麦苗就批评他。我觉得在那种环境下恢复高考是一个很坚定很有勇气的选择。在那些论文中,我们出了一篇典型的,上面写着:我很想去上学。我放牛放羊的时候,在地上学写字。这些东西不是我在学校学的。我不知道该叫你叔叔、叔叔、阿姨还是阿姨,但一旦有机会学习,我会努力把它读好。
崔永元:听到这里,我觉得我和观众都特别感动。
第一期节目结束后,整个谈话处于平静理性的气氛中,没有对任何人进行激烈的指责。
但是,在电视机前的中学生和小学生看完之后,他们对恢复高考的理解不再是课本上的几个单薄的单词和段落,他们能够形象地感知到过去的反智、荒诞和混乱。有了这种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我们会更加珍惜现在这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会从观念上抵触历史倒退的可能性。
是2000年3月出版的《老师,对不起》,把普通人的经历和历史的真相展现到了极致。乍一看,我们可能认为这一期只是普通的师生关系,但如果有机会看到这一期的直播视频,我们会震惊的。
因为这个师生之间的故事真的很尴尬:
三十四年前,文革期间,小学三年级学生下课后对革命委员会说:“林彪也是一条变色龙”,因为他的老师沈说:“我发现了敌人的情况,发现了新的动向”。过了两三天,沈先生被扣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剪了头发,挂了牌子,接受了批评。
三十四年后,在《实话实说》的录制现场,和沈先生相遇。
在节目现场,史国良回忆起老师在厕所的蛆水里写检查的屈辱画面:
.....就把她放在那个厕所里,那天我去看她,她就在厕所里放了一张大桌子,我们两个人的桌子,破桌子,她躺在上面写检查。因为里面全是水,粪汤,蛆虫之类的东西,她拿着裤腿,脚又白又湿。她在那里写了一份检查。我去的时候给她带了西红柿。我递给她一个西红柿,警卫不在的时候,因为会有警卫看着她,她拿着西红柿说:这是我今年吃的第一个西红柿,说我最喜欢西红柿。
经历过时代磨难的沈先生,面对学生的表白,做出了宽容的选择:
沈老师:我就是有个想法。我认为这一切不能归咎于一个孩子。你只要向我承认。没关系。我绝不会责怪你一点点。因为那不是你,那不关你的事,那不是你的责任,你还是个孩子,而史国良那时非常单纯和天真。同时,我也觉得你占了这样一个孩子的便宜,这不是太可怜了吗?有这样的心态。
崔永元:今年你见过史国良先生之后,我们看报告的时候都很惊讶。因为你没有怪他,而是先想起了你最艰难的时候,他给你堆西红柿的时候。这是为什么?
沈先生:因为我觉得我对史国良很好,所以我还记得很清楚,当时史国良的家境并不太好,他经常是一双鞋穿在脚上,对吗?
作家冯骥才在现场感慨:
因为文革是一个特殊的时代,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历史一直是这样的:一个是死的历史,一个是活的历史。只有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这段历史才能成为过去...我们的国家不能忘记它。
一个没经历过文革的年轻观众站起来发言:
我觉得作为一个文革后出生的人,说几句话是很震撼的。我们年轻人对历史没什么感觉。我们应该把这种痛苦隐藏起来,或者展现给大家,让我们年轻人重新认识过去错误的心态和扭曲的心灵。我觉得是一种教育,是对我们以后正常心理的一种感染。
和沈都在节目中
2001年,崔永元出版了他的自传《但如此》,并对这个节目做了专门的评论:
34年后,史国良终于可以当面对老师说,对不起,老师。
我们呢?我们有史国良的道歉吗?也许我们没有亲手伤害过任何人,也许我们一直在逃避良心的追问,也许我们从来都不在乎。
那么,历史必然会重演,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可能会在另一场悲剧中扮演重要角色。
现在,距离这个节目已经过去了18年。虽然找不到这个节目的画面,但光是看这些文字,还是能感觉到一种温度,心跳。即使再过18年,我也不会忘记这种感觉。
05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曾经以为自己回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回来后发现崔永元退出《实话实说》已经是22年前的事了,《实话实说》宣布停播已经9年了。
不更进一步,就说这九年吧。时代的潮流一直在奔腾。美国总统已经从奥巴马变成了特朗普。诺基亚功能机成了感性的存在。谁再说“博客”,就当古董了。在这匆匆的变化中,我们几乎忘记了“说实话”已经消失了九年。
《实话实说》可能有很多初衷,但在96年,谁也想不到它还能让人互相伤害。
一直笑着让邻居大妈大伯更亲切的“小崔”,现在变成了荷枪实弹的斗士,让对手颤抖。不知道崔永元和崔永元哪个“小崔”才是真正的他。他与冯小刚和范冰冰之间的“战争”就像一场神仙打架。像我这样的小家伙,只能远远的看着,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
也许根本不需要理解。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变化,为什么呢?还不如站在原地,好好看看曾经和我们一起长大的《说实话》,看看它有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
真的希望有一个像“小崔”这样的人,有一个像“说实话”这样的热门节目,好好谈谈当下的话题:
喜欢“小鲜肉”有错吗?
如何应对公交地铁的“霸权”?
漂浮在北上广
我眼中的“直男”
刷牙抖抖会影响生活吗?
凌晨两点还没睡的人。
电击治疗「网瘾」真的有用吗?
不要低估这种对话的作用。如果有一个节目能达到《说实话》的影响力,再谈玩网络游戏,送孩子去杨永信触电的家长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
其实说实话是不是还活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新的变化和新的摩擦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公共领域,让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观点进行理性的对话。
《实话实说》的制作人曾经说过,做完“要不要退钱?”,节目组被观众质疑:“最后要不要回归?你想倡导什么?被指责是因为你不能简单地澄清是非。”观众的提问让他想了很多:
当然,我们也在想,中国的电视观众是需要结论,需要答案,还是需要思考。我们希望中国未来的电视给观众独立思考的权利和能力。
1996年至今已经22年了,当年提到的“未来”就是现在。那么,他的希望实现了吗?
面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需要有一个“说实话”。
最后,分享一些鸡蛋
01
在崔永元的自传《但仅此而已》中,他提到“我最喜欢的三位作家是钱钟书、阿城、刘震云”“最大的心愿是三位先生一起写序”;
刘震云为《但如此》写了序言,题为《关于崔永元》;
《但如此》第十六章的题目是《一地鸡毛》——刘震云的代表作。
02
一脸胶原蛋白
不是别人,正是在《揭秘》中客串“萨满”的刘能。
03
丁大伟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富裕家庭。1994年他来到中国当老师,拒绝了中国学校提供的1200元的高薪。
主动降到900元。之后他去西北贫困地区教书。
十年过去了,很多拍过《说实话》的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大卫的真实故事》中的美国青年大卫丁却没有变。他仍然在西北贫困地区教书。
丁,他的妻子和他的学生
几年前丁穿过的鞋子
他可能是《说实话》里为我们埋下的最亮的蛋。
04
2000年5月,崔永元主持《噩梦觉醒是清晨》。这个节目讲的是抑郁症患者的故事。他与心理学家进行了如下对话:
这个视频我也截了,大家可以尝尝
崔永元:康先生,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些我们都认识的,非常熟悉的人,说他们得了抑郁症,让我们觉得很正常。
康老师:例子太多了。日本的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三毛和海明威,抑郁症可以随时攻击任何人的情绪。没有人有免疫力,只要你有压力。
崔永元:听你介绍的时候,好像有不少优秀的人都觉得很压抑。
康老师:对,你也可以这么说。所有天才都是抑郁的。
崔永元:最近很郁闷。
话音一落,所有人都笑了。
注: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交流,不对其版权负责。如果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联系人:18872245308
1.《实话实说的意思 【解读】崔永元时代的《实话实说》,让我们中了什么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实话实说的意思 【解读】崔永元时代的《实话实说》,让我们中了什么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955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