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
前两天,“中国核司令”程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他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就是,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与我的祖国紧密相连。”
双炸弹精神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无数的中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追求着心中的使命感,为这个让中国人在世界上站起来的东方巨响而努力。
双炸弹精神
他们有的漂洋过海,放弃有利条件回国支援建设;有些人告别了稳定的生活,在戈壁扎根,埋葬了自己的名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告别了我们,留下了一个备受尊崇的时代。今天,让我们回到那一年,重温国家的记忆,感受他们为祖国繁荣昌盛奉献的崇高精神...
剑指原子能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爆炸。
1945年7月16日,美国成功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仅仅二十天后,这种杀伤力极大的新型武器就被应用到了正在进行的二战中。
核武器时代的到来在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人类的命运和世界和平也面临着更大的威胁和挑战。
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美国就把侵略战争烧到了鸭绿江边。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争。志愿军发起猛烈进攻,把敌人逼退了400多公里。麦克阿瑟司令向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作了紧急报告。
志愿者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源地图
1950年12月,美联社播出一则重要新闻:“杜鲁门总统11月30日说,美国正在积极考虑对中国共产党人使用原子弹。”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一出,震动了全世界。英国首相艾德礼立即飞往华盛顿与杜鲁门会面,陈述自己的利益。最后杜鲁门被迫宣布不使用原子弹。然而,在随后的几年里,美国一再公开透露在中国战场上使用核武器的想法。
1951年,在巴黎大学研究院,从事放射化学研究的杨承宗准备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著名科学家弗雷德里克·居里对他说:“看到你要回中国,我有几句话要对毛泽东主席说。如果你想维护世界和平,那么你必须反对原子弹。你要反对原子弹,你自己也得有个原子弹。”
镭盐。
离开前,八神居里夫人还将自己制作的含微量镭盐的10克标准源送给杨承宗,作为中国人民核科学研究的资助。
当时在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汇聚了世界上数千名最优秀的科学家,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和实验设施。当时新中国的经济还处于建设阶段,各方面的能力与美苏等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很难发展出原子弹。
1954年秋天,中南海毛泽东主席的办公室里放了一块不起眼的石头。这个铀矿石是中苏联合地质勘探队在广西发现的,是研制原子弹必不可少的原料。
1955年1月15日,在毛泽东主席的主持下,在中南海举行了一次最高机密会议。毛泽东董事长听了李四光等人的报告后说:“只要我们有人力和资源,任何奇迹都可以创造!”中国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已经确定。
邓稼先
1958年,第二机械部副部长钱三强来到北京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系寻找年轻学者。年轻的书生告诉妻子:“我的人生就交给以后的工作了。”他就是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负责人邓稼先。
根据手头的一点资料,邓稼先带领团队通宵学习计算。没有先进的计算工具,只有几台手动的乌拉尔电脑,更多的计算只靠纸笔、算盘、计算尺等原始工具。
随着邓稼先的到来,一批刚刚毕业或留学归来的有志青年开始投身中国原子能行业。在北京花园路的这座小楼里,研究团队在一点一点的扩大,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也在一步一步的进步。
姓
宝藏海滩。
1957年底,中央政府命令第二机械部第九局局长李珏组织核武器基地选址。金银滩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东北和西北都有山障。这里除了辽阔的草原,还有一望无际的山丘。特殊的地形让苏联专家认为这是最合适的地方。
1958年秋,金银潭周围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军事禁区。就连凌子枫导演的反映青海高原农奴解放的电影《金银潭》也因为涉及到核武器研究基地的选址问题而被禁。很快,这个地区有了新的名字:221基地。
1959年6月,中苏关系的裂痕逐渐显露。中国决定放弃与苏联的协议,独立研制原子弹。为了纪念中国人开始自主研制原子弹的那一天(1959年6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代号:596。
中国第一个原子弹模型。
面对诸多难题,中国科学家首先要突破的重要技术是爆轰。1960年初,一份神秘的转让令出现在陈能宽面前。
早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学习物理冶金工程。回国后,他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沈阳。随着陈能宽的到来,北京的研究工作开始进入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1960年初,105名科技骨干转移到北京花园路3号的这座小楼里。他们上任后,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和爆轰设计全面启动,邓稼先任理论部主任,陈能宽任爆轰物理实验室主任。
陈能宽
爆轰试验隐蔽且危险。经过几个月的选址和实地考察,爆轰试验场地终于定在了北京北部的长城脚下,代号:17号工地。
九局定下的目标是在1960年5月1日前打响爆轰物理测试的第一枪。时间短,条件差,但是技术人员加班热情12万。1960年4月底,爆轰物理实验的第一枪成功发射,这也是我国核武器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第一枪。
正当人们为爆轰试验的顺利进行而兴奋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1960年6月,协助中国原子弹项目的苏联专家准备正式撤离。失去苏联的帮助后,世界上有些人幸灾乐祸地断言:“中国20年造不出原子弹。”
对此,毛泽东主席回应道:“要下定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会给我们尖端技术,这是极好的!如果给了,这个账很难还。”很快,中共中央做出了八年造原子弹的决定。
王(中)
苏联专家撤离后,谁来填补巨大的技术空缺口就成了一个难题。最后,九局确定了候选人:王。早年留学德国,回国后在浙大任教。他是中国第一位教授原子弹原理的教授。
1956年,王赴苏联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学习核物理。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使他成为领导中国原子弹发展的最佳人选。
原二机部部长刘杰回忆当时的情况:“请王先生来,也就是参与原子弹的研制,是很重要的。王沉思片刻,说道:“臣愿报国。”"
谈话的第二天,王改名为,来到部第九研究所,负责原子弹爆炸与实验理论的研究。国际知名物理学家彭焕武、郭永怀随他调走。邓稼先称他们为中共中央派来的“三大菩萨”。
1963年4月的一天,一列满载试验设备和科研人员的列车正要开往西方。从北京研究院到东北军工企业,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前往青海221基地参加研制原子弹的总战。
研究人员在平台上拍摄的照片。
直到这些军工科研院所的精英到达基地,都没有人告诉他们国家在做什么,让他们集中在这片草原上。只有新建的厂房和神秘的工号在等着他们。
此时,美国不断派飞机潜入中国腹地窥探原子弹基地的信息,苏联也密切关注中国原子弹的发展。
基地实施了严格的安全措施和制度。基地有8个前哨站和一个警卫团,每个前哨站由一个班守卫,每个工厂都有专职警卫。
虽然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在造什么样的武器,但是在那个火热的年代,每个工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惊人的噪音
张蕴钰
1958年,上甘岭战役陆军参谋长张蕴钰将军回国前夕接到中共中央命令,率领志愿军从战场上冲下来抗美援朝,在中国西北建立核武器试验基地。
核武器的破坏力决定了这种试验只能在远离人们生活的地方进行,即将发生爆炸和爆炸。方便的地方是新疆罗布泊。
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深入其中,幸存者寥寥无几。因此,这片沙漠有一个名字——“死亡之海”。罗布泊荒芜,连动物都不愿意靠近。
罗布泊核试验基地。
除了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研究人员还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如缺乏实验设备。虽然全国各地的相关科研院所和工厂企业都积极暗中投资了这个项目,但新中国自己开发生产所有设备显然是不现实的。当时,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消息传遍海外,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严密封锁和禁运。
原子弹试验所需的成千上万的仪器设备已不能通过正常渠道从国外购买。国外进行秘密采购工作,外国朋友利用身份为中国研究机构购买光电倍增管等违禁测量仪器,并帮助带入中国。
研究人员也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方法,搜寻实验所需的各种设备,研究收集到的零件。不久之后,研究人员开始独立生产一些设备。
从外面通往核试验基地的道路逐渐变得繁忙起来。33000多吨设备和数千名研究人员陆续抵达罗布泊核试验场。
往返核试验场的道路。
进出核试验场的公路只有几条,但运载货物和人员的卡车却不断驶来。没几天,路就被压垮了。测试人员应该把这条路叫做“搓板路”,就是沿着这些坑坑洼洼的搓板路,中国核试验不断前进。
1964年初,国务院国防工业局常务副局长赵尔陆在第二机械部部长刘杰的陪同下,看到了原子弹的核心关键元素:铀-235。它的成功提炼也标志着中国原子弹研发终于进入倒计时。
因为核爆炸会产生巨大的核辐射和污染,测试人员需要穿防护服才能进入测试现场。罗布泊夏天像一个巨大的火炉,最高温度在42℃以上。凝胶防毒面具密不透风,整套防护装备重两公斤。对于没有防化经验的验船师来说,穿防护服半小时有晕倒的危险,而采样时间长达4小时。
上级指示所有测试人员每天穿四个小时的化学防护服进行适应性训练,这也是对人体体力和耐力的极大考验。即便如此,也没有人退缩。罗布泊的夏天在防化专项训练中过去了。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蘑菇云升起。
不久之后,在青海省金银潭221基地研制生产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部件,开始了秘密前往罗布泊的长途旅行,抵达后陆续组装完毕。
1964年10月16日凌晨,原子弹装置被吊装送到102米高的铁塔上。下午14时30分,总指挥张爱萍和刘西尧进入距离爆炸中心50公里的白云岗天文台。在北京的周恩来总理和在罗布泊基地的张爱平将军在电话的两端等待着那个伟大的时刻。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军事网微信制作(zgjw_81)
综合:中国军事网微信、央视《国家记忆》、人民网、新华网
1.《惊天核爆 【震撼】54年前,让中国人挺起脊梁的惊天一爆这样炸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惊天核爆 【震撼】54年前,让中国人挺起脊梁的惊天一爆这样炸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032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