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是一种权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陈德峰,55岁,中共党员,江苏南京供电公司所属包师语实业有限公司电缆工程部总监,主要负责南京35 kV及以上电缆工程的建设、维护和抢修。国家劳动模范、国家技术专家、国家电网公司技术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0年来,他一直从事单调而艰苦的工作。凭借对企业和工作的热爱,以及永不放弃的动力,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被誉为电缆专业的“金蓝领”。
“我只是尽力做好工作。只需比别人多付出1%的努力,1%的心,1%的热情,1%的坚持。”陈德峰评价自己。
要坚强,争取第一,从老兵到技能专家
1986年,陈德峰退役,想成为一名警察。但他当时被分配到南京供电局安装电力电缆。安装电缆是门技能,进容易进难,特别是对于一个没有“摸”过电的新手来说,要了解电缆设备并不容易。当时他整天和电线杆电线打交道,刚开始工作就很害怕。
“上班第一天,我要爬一根15米高的电线杆。我终于上去了,花了更多的时间下来。连最基础的爬杆都没完成好,专业知识还是有欠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1986年,22岁的陈德峰退伍,被分配到当时的南京供电局工作。回忆当初,他用“犹豫”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
“上班吃大灶下班开小灶”是陈德峰那些年最好的写照。他白天渴望向班长学习技能,下班后也不放松。他系统地梳理和记录工作中学到的技能,并汇编成自己的“秘籍”。"如果我不是生在一个班里,我应该比别人更努力."他说。直到现在,陈德峰一直保持着晚上学习的习惯。“儿子学,我也学,儿子说我像个赶着上班的学生。”陈德峰开玩笑道。
20世纪90年代,高压电缆安装和维护的关键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1995年,陈德峰入选参加G & amp;W公司组织的电缆操作培训班,获得理论和操作第一名,成为获得南京供电公司电缆资格证书的第一人。美国老师竖起大拇指,赞道:“中国工人专业,厉害,中国工人还行!”在随后的几年里,陈德峰潜心学习,积极参加电缆高级工技术人员培训班和各种技能大赛。
努力有回报。他不仅获得了省公司首届个人技能大赛冠军,还以省公司团队总教练的身份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电缆职业技能大赛,带领团队取得了第六届全国电缆职业技能大赛第四、第二的优异成绩。渐渐的,在全省的系统电缆专业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如果有问题,找陈德峰,一切就安全了。
字行出状元,行职业病。陈德峰的拇指比常人更翘、更畸形、更结实,这与他常年用拇指推玻璃清理电缆绝缘表面的残痕有关。中指也磨出了厚厚的茧,指骨弯曲。电缆表面的涂层或多或少具有腐蚀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他的手一年四季脾气暴躁,换季时蜕皮很厉害。
爱提问,结合一线需求发明创造
陈德峰的身体一直是“钻”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工作室没有“高水平”的R&D成就,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于是一系列满足工作需要的“小发明”层出不穷。他从来不为得到什么而做什么,也不看重结果,只在乎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失败和研发之间有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工作室成员往往超出自己的认知范围去满足工作要求。每一项创新的研发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产品研发前期投入大量费用,担心创新是否实用;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R&D的失败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
陈德峰以身作则,带领团队面对挑战。每当重大项目研发,工作室成员白天工作,晚上和周末继续硬攻。在他的领导下,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深究各自的职责范围,逐渐摸索出一套完整高效的工作流程。到现在,创新已经成为工作室的常态工作。每年6月和7月,他们都会邀请一批一线工作人员见面交流,了解他们目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际需求,从而确定下一年的研发方向。
“其实我爱问,爱思考,爱学习。”陈德峰哈哈大笑,自称“十万个为什么”。走在路上,他总是喜欢观察电力设施。城市道路上的电缆经常因外力而被切断。他开发了适合城市埋葬的电缆路径标志和警告标志;路边附近的管塔结构过大,影响了电缆的安全性和美观性。陈德峰和塔的设计者们开发出了一种面积小、安全、美观的新型管塔...
在220 kV梅山钢铁厂和江北化工园区的电缆改造任务中,由于电缆较粗,敷设环境复杂,现有的施工方法不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陈德峰亲自组织研究小组对北上广的先进技术进行调研,并结合当时南京电缆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发。经过近九个月的努力,团队成功研发出电缆滑轮组、电缆蛇形敷设弯曲机、专用电缆固定夹具等电器,填补了江苏220 kV大截面电缆施工工具空空白,为项目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据初步估计,这三个项目节省了300多万元的人工和机械成本,提高了3倍的工作效率。目前,这三个R&D项目已获得国家专利。
工匠们别出心裁,给彼此一个高水平的团队
陈德峰工作室的前身成立于2007年10月,2008年11月被国家电网公司正式授予“陈德峰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
目前团队共有19人,其中高级技师4人,技师10人,高级工4人,担负着南京35 kV及以上电缆工程的施工、维护和抢修重任。
当年的“小徒弟”现在是“老师傅”。陈德峰把自己定位为球队的“大哥”。他从细节上关心同事,对每个成员负责。“我觉得只有把自己的关心付诸实践,才能培养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陈德峰坦言,“师傅带徒弟,必先教做人。做人要求学徒放下功利心,努力;敬业就是热爱行业,愿意做出牺牲。努力,努力,精益求精,在一门手艺上做到极致,其次花时间完善自己的理论,磨练自己的技能。”
陈德峰说了这话,也照做了。对于每一个刚入队的年轻人,陈德峰都会为他们规划一个方向。过几年成为技师,过几年成为高级技师,专注于技术开发或者在管理上有所建树...陈德峰倾尽全力帮助年轻员工规划职业方向,帮助他们成长。
为了帮徒弟训练,陈德峰熬过了公公住院、妻子腿伤缝针、胃肠息肉手术,错过了儿子的书法颁奖礼、每次家长会、毕业典礼,一次次“毁约”家人出游。妻子抱怨他30年没休年假了,期待父母在世的时候多拍些全家福。儿子开玩笑说,徒弟是我爸爸亲生的儿子。
无私奉献的背后,陈德峰的花园里桃李满满。据统计,他的工作室已经成功地向省市公司输送了数十名电缆专业技术骨干,多次为电力系统内外的单位提供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解决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为许多企业节省了近3000万元。
29岁时成为全省最年轻的电缆专业高级技师,33岁时,国家电网公司优秀技能专家陆师从陈德峰。“遇到陈德峰大师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幸运!”陆说:“他不仅认真地指导和传授他的商业技能,而且在态度和精神上也教人和树立榜样。”今年,吕被江苏省电力公司授予第二届江苏省电力工匠奖。
五年后就要退休的陈德峰说:“我最希望的是新人一个接一个变得更老练,工作室里“精益求精,迎难而上,团结和谐”的作风能流传下来。”
1.《金牌电线 【人物报道】电缆专业的“金牌蓝领”:30年的工匠精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金牌电线 【人物报道】电缆专业的“金牌蓝领”:30年的工匠精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05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