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疗法的出现给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新的科研机会。但是,如何才能把握科研的切入点,合理设计,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最终将研究成果发表在高质量的SCI期刊上呢?为此,AME出版社与默克共同推出了“提高肿瘤免疫临床研究能力”的培训计划,旨在通过强大的实践共享,促进和帮助临床肿瘤学家转化其研究成果。
2019年4月6日,著名海港古城泉州迎来“提高肿瘤免疫临床研究能力”第三系列高密度、高能量培训讲座。本次培训邀请了AME出版社王道元社长、湖南省肿瘤医院张永昌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文华教授,从编辑部、病理学、临床转化研究等角度深入挖掘“如何发表高分SCI文章”。
图1。会议网站
会议主席、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莉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临床和科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他认为,社会不应该过度放大“SCI论文不能作为临床医师职称评审一票否决指标”的问题,“反对”科研与临床的关系,使医生抵制发表SCI文章。优秀的医生要有“把看病的知识转化为学术”的能力;同样,“会写文章的医生的综合能力也值得肯定”。
最后,张莉教授以一句简单而真诚的话——“请立志成为一名医师科学家”,为科研人才的培养拉开了帷幕。
图2。张莉教授
如何基于临床回顾性数据发表SCI论文
演讲者:王道元,AME出版社社长兼创始人。
SCI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思考和重视临床回顾性研究?发表高分SCI论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王校长率先抛出三个问题,让在场的同学思考。然后,他通过一个个故事引出了一系列精彩的论文投稿“潜规则”,引得同学们一次次大笑。
精彩的演讲时刻:
“SCI是一个有助于发表SCI论文的数据库,比PubMed更有助于医生筛选文献,提高阅读准确性。”
“发表高分SCI论文需要平台资源等诸多客观因素来进行临床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同时,医生也需要从发表低分论文中积累经验。好的临床回顾性研究也可以发表高分SCI论文。所以,为什么不从回顾性研究入手呢?”
“人们往往用90%的精力来完成实验/临床研究的前期工作,而从写论文到发表文章,只花了10%左右的精力。好的内容也需要好的呈现。如果我们能在最后一步花更多的精力,比如通过AME协作组获得国际专家的评论,建立一个‘用心’的国际学术圈,利用我们的力量,也许中国会出更多的高分文章。”
图3。王道元校长
肺癌新靶点的发现与转化医学研究
主讲人:张永昌,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AACR委员,IASLC委员,CMOC青年委员会委员等。
与王校长的幽默相比,教授更为内敛和谦虚。以自己的经历为序,对比上海和湖南医生考核的硬性指标,引出临床研究的必要性;在困难的客观条件下,我们重点建设病理标本库,建立了全省最大的肺癌数据库。
张永昌教授依托严谨的标本库,以临床观察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转化医学研究。通过对分子生物学结构等数据的细致分析,获得肺癌、JGO、柳叶刀肿瘤学等高分SCI资格,总影响因子138分。
精彩的演讲时刻:
“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临床医生的要求正在逐渐改变。治病救人固然重要,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结问题可能更重要。”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你要选择一个和自己知识不同的研究伙伴,比如了解临床研究设计,擅长数据分析和绘图,或者能写论文/基金项目申报书。”
图4。张永昌教授
如何开展临床研究
主讲人:梁文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部肿瘤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优秀青年医学人才。
梁教授在大量临床转化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他对Keynote-189研究本身以及NEJM期刊//和期刊的出版趋势的深刻思考。
精彩的演讲时刻:
“你的临床研究结论是相关的还是因果的,你的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和质量直接决定了你文章的质量。”
“别担心,没有研究可做。临床领域还有太多的点需要研究。就像王老师指出的‘热点需要冷思考’,我们更应该思考临床上有哪些新的点需要确认。”
"所有临床研究的评估都离不开皮科原则." alt="physician 相约做一个Physician Scien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