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京待了四年。学校位于肖伟街到小令围,就在学校北门外,正对着一个村子,可以穿过村子一路往南通向紫金山。紫金山有许多著名的景点:明陵、下马坊、梅花山、四方城、十三陵、灵谷寺、音乐站、梅灵宫等。最重要的是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陵墓。
每年春天,学校都会组织去紫金山植树。动员大会上,首先由孙中山先生提出,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去世后,政府决定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他在倡导植树造林方面的成就。我们学校会去紫金山种树,这是学校的传统。只是没人记得我们种的是哪棵树。
今年12月,离开学校多年后来到南京。怀着敬意,我专程到中山陵向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致敬。中山陵风景区于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们几乎参观了紫金山的所有景点,包括紫金山天文台。三月,梅花盛开在梅花山;6月,音乐站享受凉爽的夏天;九月,古灵宝塔登高望远,十二月,紫金山完全被层层密林染红。
坐地铁到下马坊,再坐1号旅游线到中山陵。走到墓园门口,当天空空是蓝色的,枫叶是红色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中山陵牌坊,又称博爱广场,是顶部墓道南端的入口,祭奠陵墓者必须经过。整个牌楼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和风格。拱门的顶部覆盖着蓝色的琉璃瓦。四根柱子的柱脚前后,鼓石被夹住,柱子底部是一个长方形的石块。牌坊上刻有莲花花瓣、云朵和古代建筑绘画图案。牌楼中门的气窗上,有一块石碑边,上面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二字。所以这个牌楼叫博爱广场。
石牌坊门楣上的两个镀金大字“博哀”,宽宽的,开在空之间,给人无尽的想象。孙中山先生平时喜欢写这两个字当礼物。南京也被称为博爱之城。
从博爱广场到祭祀大厅,都是花岗岩做的。石阶是中山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牌坊、陵寝大门、碑亭和祭祀大厅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雄伟的“警钟”整体。中山陵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巧妙地将392级台阶分成10段。这个布局很独特,很有特色。从下往上看,只看到台阶,看不到平台;但是从上面往下看,我看到的是平台,而不是台阶。
从第七个平台继续爬30、42、54石阶,分别到达第八、九、十个平台。它靠近陵墓,坡度陡峭,突出了纪念馆和陵墓的雄伟气势。126级石阶两侧有石栏杆,石阶上纵向排列两排栏杆,将石阶一分为三。中山陵纪念馆建在十楼平台上,但是从十楼平台开始,要走上9级石阶才能进入纪念馆入口。这里,中山陵有10个平台,392个石阶。
导游说:392级石阶象征着当时中国的3.92亿人口。从碑亭到祭祀大厅,共有339个石阶,象征着当时有339名党参人大代表,这意味着他们每个人都是弘扬中山先生精神的一步,其中9人意味着九州的大同。
纪念馆作为中山陵的主体建筑,位于山的最高峰,两侧各有两块中式手表,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孙中山坐着的雕像被供奉在纪念馆的中央。它是世界著名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创作的意大利汉白玉雕像,底座上刻有六个浮雕,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写照。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身高很大,手里拿着一个长卷。他深邃的眼睛凝视前方,端庄的身体给站在这里的人以难忘的启示。
中山陵祭祀大厅吸收了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采用中轴线对称布置。建筑的颜色没有采用传统陵墓的黄色琉璃瓦和红色墙壁,而是采用蓝色屋顶和灰白色墙壁。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
从空往下看,中山陵就像一个横卧的“自由钟”,融合了古代中西建筑的精华,庄重朴素,不创新。我在这里的时候,朝北看,依稀可以看到一个很大的校区,但现在我还是找不到我踮脚的学校。
从中山陵出来,找不到过去种树的地方,找不到过去经常经过的村庄,找不到过去走过很多次的小路,只有参天大树,遮挡阳光。变得更漂亮了。这里到处都是高楼和宽阔的街道。
1.《中山陵在哪座山上 畅游紫金山,拜谒中山陵,陶醉于那年景色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山陵在哪座山上 畅游紫金山,拜谒中山陵,陶醉于那年景色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17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