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确定骨折部位是否有骨不连而不是延迟愈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早期介入会牺牲骨折自愈的机会,增加不必要的手术风险和费用,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负担;太晚的干预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心理和生活负担,甚至会错过一个非常好的促进骨折愈合的机会。目前,骨不连的发生主要取决于临床上影像表现与时间点的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中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标准,但其中两个被广泛使用。一个是美国食品和治疗产品管理局1986年给出的定义:骨折后9个月未愈合,连续3个月无影像学进展,可认为是骨不连。另一个是穆勒等人在1977年的定义:保守治疗8个月后未能愈合的骨折被认为是骨不连。这两个定义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时间,便于临床操作,得到了很多医师的认可。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两种定义缺乏明确的临床和病理实验数据支持,且制定时间较长,难以得到目前的理论认可。此外,也有学者对骨不连持积极态度,主张骨折治疗6个月后如果没有骨折愈合的趋势,应考虑骨不连,采取手术干预。
但要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一些先进诊疗设备的广泛应用,如CT、MRI等。,可以更深入地检查骨折部位。由于x光片只能提供骨折部位的一般图像显示,往往很难观察到皮质骨下松质骨愈合、髓腔内骨生长、骨折端皮质骨硬化程度等细节。另外,对于一些粉碎性骨折,x光检查很难显示和区分每个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这会给判断整体骨折愈合情况带来麻烦。而CT和MRI可以观察骨折部位的深部愈合情况,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为准确区分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提供重要依据。如皮质骨不愈合,但松质骨已部分愈合,骨折部位仍可达到完全愈合;如果粉碎性骨折部分区域有骨折愈合趋势,可以继续等待观察;如果骨折表现为广泛的皮质骨硬化,可以考虑骨不连的诊断,并立即进行手术干预。因此,CT和MRI的检查结果也应列为诊断的参考条件之一。
我们认为,用时间这个单一因素作为不愈合的标准是不合适的。除时间点外,既往内固定手术的有效性,患者的个体因素(如年龄、职业、身体状况、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骨折部位软组织情况或是否并发感染也要综合考虑。只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才能最终对骨不连做出更加客观的诊断,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三大骨折难愈合的部位 5个月?8个月?骨折多久不愈合才算骨不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大骨折难愈合的部位 5个月?8个月?骨折多久不愈合才算骨不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23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