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了2161年的第一代沅陵侯又见到了曙光
在本期节目中,郭卫民组织了记者伊玉林
郭卫民
1。沅陵真的有陵墓!长沙王陈武的儿子吴洋,沉睡了2000多年后被唤醒
沅陵的真正来历是什么?所谓陵寝,最初指的是大土山。《诗经·潇雅》说:山如丘,丘如陵。陵墓也是陵墓的意思。广雅邱实说:陵墓和墓葬也是。那么,“涪陵”应该是指丽水有山的地方;或者,沅水边有墓葬。总之,沅陵作为地名,可能早在秦朝就有了:李冶秦简中有“沅陵”的记载;在作为黔中县城所在地的史书记载的沅陵窑头古城,出土了“沅陵”铜印。韩曙明确指出,汉初长沙王陈武之子武阳,被朝廷封为沅陵侯。没有人想到,就是这个吴洋,在地上沉睡了两千多年,今天无意间被发现。正是这个武阳陵,让大家对“元陵”有了新的解释。
2。规格堪比马王堆汉墓,也是情侣葬于不同窑洞的墓
1999年5月6日上午,湖南省文物研究所接到沅陵县博物馆的电话,报告称,沅陵县城关镇一处基建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已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县博物馆已责令停工。何主任听到这个消息后,和其他几位领导紧急商量,决定派我和裴安平副主任于5月10日开车到沅陵了解情况。
那天下午天气很热,路上不方便。经过八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一座山城——沅陵。第二天早上,该网站进行了调查。古墓位于沅陵县城关镇西边的湖西山。在建造宿舍楼的过程中,县政府挖掘了建筑地基的沉井,制作了白色的石膏泥浆和木炭,并在木炭下发现了木板。建设单位向县博物馆反映了此事。
工地一片狼藉,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对墓葬进行了更详细的发掘。从裸露的墓口可知,该墓为长方形坑墓,有竖孔。剩下的墓口长14米,宽11米,墓道倾斜,朝东。这个尺寸和规格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基本相同。很明显,这个墓不是普通的墓,应该排在王侯级别。更让人兴奋的是,在墓以南20米处又发现了一座同样大小的墓。从位置和方向来看,这是情侣们埋在不同洞穴里的坟墓。这两座墓分别编号为虎溪山一号和二号汉墓。据史料记载,沅陵曾是西汉沅陵侯的所在地,所以这座大型汉墓无疑是沅陵侯家的墓。
勘探地点
3。棚内温度高达45℃,虎溪山的蚊子就像小型无声轰炸机
在向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申请抢救性发掘后,下一步就是开始与施工方进行一系列谈判,历时一个月。在此期间,施工现场完全关闭,开挖的沉井密封加固,有人值班。一个月后,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市县文物考古人员参加的虎溪山一号汉墓考古发掘队进入施工现场。
正式发掘于6月15日开始,恰逢雨季。持续的降雨对挖掘工作有很大影响。为了保持正常工作,有必要建造一个雨棚。在炎热的夏天,树冠形成了温室效应。六月阳光普照,里面又热又汗。进入七八月份后,棚内温度甚至高达45℃,几批民工因为干不了这么辛苦的活,中途撤退。但挖掘工作并未停止,仍在严谨有序地进行。经过20多天的挖掘,一片直径约为2的黑土。墓中央出现了5米,与周围黄色的五花土截然不同。我们仔细观察和分析了这个“被盗的洞”,并拍了照片,看看里面是否有文物。但到达4米深度后,这种黑土与墓坑中的黑土相连,其面积和分布越来越大。最后延伸到整个墓坑的大部分填土,延伸到墓道,这无疑是一种特殊的填土,而不是盗洞。
7月,太阳一热,考古队员就要赤膊上阵了。农民工干脆脱下裤子,只留下一条短裤。但是麻烦又来了,那就是蚊子攻击。虎溪山的蚊子特别小,飞得特别快,狡猾灵活,还带毒。它们无声无息地咬人,像一架无声的高命中率轰炸机。咬了之后肯定是一个大红块。蚊子不怕风油、凉油、烟、灭蚊器。他们真的很厉害。
古墓遗址
4。盖板即将打开,20多名公安人员到位,现场坐满了人
8月23日是见证2000多年尘封历史的关键时刻。经过前段时间的挖掘,灰泥和木炭层已经被完全移除,九块边缘轻微腐烂的盖板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面对的时候,整个工地都是人。省考古研究所所长何、副所长袁等领导几乎全部出动,只有少数工作人员留在家里等候等。20多名公安人员已经到位,附近的人蜂拥而至,突然增加到数千人。新闻媒体也赶到现场,赶到现场就赶去了解消息,希望得到独家新闻。坟墓没有被发现,一场新闻战提前开始了。
揭开地板
清理坟墓的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墓有三层盖板,每层九块,每块至少1吨以上,必须启用吊车。当鹤举起三层棺材板时,墓室的棺木结构显得非常清晰。这个棺材结构有点类似于汉代的房屋,由不同的空房间组成,只是看起来人类的生命被移到了地下。墓由主墓和外棺组成。主墓为棺室,棺体结构为重棺。棺室与外棺之间有四个侧厢,即头厢、脚厢、南厢和北厢。外墓室由大门隔开,外墓室分布在墓的南北两侧,内有木俑。棺椁室的盖板、壁板和棺椁的盖板、壁板、底板都有漆字,准确记录了每块壁板的名称和位置,为研究当时的棺椁系统提供了极好的资料。密室也有三层和一个坐垫框架。出土的陶器包括鼎、盆、壶、罐和豆。漆木有几箱,耳杯、壶、盘、卡、琴、琴、勺、虎、平壶、兵器架、箭杆、伞骨、刀鞘、刀、弩、盘、木俑;滑动工具有耳杯和香炉;还有铜镜和玉石;还有桃、李、梨等水果的果核。大多数陶器的表面都是彩绘的,漆木的表面装饰着精美的图案,有些漆木的底部有针刻文字。
打扫坟墓
油漆托盘
漆卡
漆。
5。墓主是沅陵侯第一代,千简万简,户籍珍贵,美食美味
内棺中间出土了一枚带有篆书的砚印,上面写着“五羊”二字,说明墓主人是沅陵后武阳第一代。墓主人吴洋是长沙王陈武的儿子。明确记载,武阳是元陵侯的第一代,封于高元年,死于帝后第二年,在位25年。因此,该墓已有2171年的历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头厢和北厢出土了近千枚竹简。著名简牍学家胡平生教授后来指出,这近千枚约三万字的简牍,可以说是上个世纪出土简牍的完美结局。它至少创造了两个新的记录:一是出土了我国最早的侯国黄种人,为研究我国户籍档案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黄书》详细记载了行政设置、官员数量、户口人数、田赋、大牲畜数量、经济林木、装甲船的增减和各种原因,以及道路交通、亭台楼阁、进出长安的路线、水陆里程等。是目前同类出土材料中最早的一次,对研究西汉时期的行政管理、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生产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出土了以前从未发现的“美食食谱”。烹饪和烹饪的操作过程都有详细的记录。此外,竹简出土的“日本书”古籍与以往出土的有所不同,并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如陈胜、吉翔、张寒等。这无疑可以补充历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命理学”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这些重要发现,虎溪山一号汉墓于199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湖石山一号汉墓的发掘,是继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之后的第三座西汉水平墓。它的价值和意义自然意义重大。尤其是湘西沅陵,说明当时西汉政权管理非常严格。墓葬结构复杂,布局合理,规模较大。挖这样一座坟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棺材用的木头都是质量最好的,所以做这么大的棺材需要很多耗材。西汉王公下葬之风由此可见一斑。
与一号汉墓相邻的二号墓因建设工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总有一天,它会被抢救保护起来,在原址上修建沅陵侯墓博物馆,让吴洋和妻子重新团聚。
竹简
链接:
1。沅陵美食食谱是中国最早的食谱
沅陵出土的美食方是我国最早的饮食记录。马王堆出土了许多菜肴,但没有记录它们是如何烹饪的。中国古书《三礼》记载了菜肴,但没有具体的烹饪工艺。这本书也是汉代写的,比元陵舞阳墓的美食家方还要晚。
《美食党》记载了一个复杂的烹饪过程。比如羊肉牛肉的烹饪,从宰杀到清洗,再到配料,再到蒸,最后到烹饪,有10多个过程。
西汉初期,中国传统饮食是蒸、煮。所以考古经常会发现火炉和干馏炉。做饭还没出现。所以《美食坊》是蒸、煮食物的记录。在沅陵和湘西,“一锅煮”仍然流行,即把各种菜肴放在一个锅里煮来煮去。
2。烹饪肉类的食谱多达148种,操作精湛
“美食坊”出土于北厢,大部分残缺不全,约300段。长46,宽0.8,厚0.1厘米。三根绳子编在一起,距离简单端或简单尾1.6厘米,距离21-22厘米。该名称由组织者添加。由于腐烂严重,出土时没有完全简化。书写工整。从现有内容来看,蔬菜餐和动物餐分别记载的有7种,每种类型的操作程序都比较简单,一般都是简略记载,比如黄米、小米米。烹饪动物性食物的食谱多达148种,如海豚口食谱、鸡口食谱等。加工出来的菜肴精致,宰杀、去腥、处理、反复烹制,并加入调料和香料使其入味;烹饪操作也很讲究,程序很多,有两三条记录。这样《美食坊》完整的简牍应该有300多份,现在应该还保留着大约三分之一的原简牍;简单单词60多个,现有单词总数约2000个。这些竹简将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菜肴的肉类原料,有马、牛、羊、鹿、狗、鱼、喜鹊、鸡、鹅、鹦鹉等。根据菜肴的特点,将动物不同部位的肉和内脏分别加工,包括牛肩掌、牛北、牛腩、心、肺、药膏、鹿胃、鱼肠等。植物多用作食材,包括向日葵、红薯、糯米、小米等。调料有盐、酒、精品酒、白酒、肉酱、酱油、生姜、厚朴、山茱萸、酰基酸。
短文示例:
1.口口相传后,热气腾腾地从房子中间冒出来,扇动太阳以消除它的气氛。重新包装后蒸,或者重新包装后蒸,用半升水修补。M1N: 69自己的9。
2.用毛巾盖住口盖,蒸熟,放在上面,也就是把它摊开在毛巾上,用手把它的大气排干,就成了两桶饭。M1N69,自己的8。
3.嘴巴大部分打架,而中间的黄米不到半桶,做饭的食谱就像米饭和黄米。M1N69,自己5。
1.《墓道第二部 考古丨湖湘文明第十季 虎溪山汉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墓道第二部 考古丨湖湘文明第十季 虎溪山汉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32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