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秋,谭希林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七师师长兼闽江军区司令员
> >人物简介
原名谭,字。来自湖南省长沙市。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军事统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奖章、一级独立奖章、一级解放奖章。
> >人物故事
2008年是谭希林将军的百年诞辰。为纪念谭将军,记者专程拜访了谭将军的夫人。
87岁的吴老,1938年参加革命,头发全是中国人,精神旺盛。她端详着毛主席和老谭的合影,抚摸着老谭的瓷像,向记者深情描述了谭老将军难忘的岁月。
“西林告诉我,他1908年3月12日出生在长沙齐家湖石头嘴村的贫农家里。他有6个兄弟姐妹,是次子。”吴老回忆说:“老谭的父亲谭继承了他祖父的制陶技术。为了让谭的家庭成为一个学者,父母偷工减料,把9岁的石林送到一所私立学校读书。天赋异禀的西林小学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被省工业学校录取。今年老家闹饥荒,粮价暴涨,父亲咬牙送他上学,一直到毕业。”
1925年1月,谭希林辍学后进入湖南第一纱厂工作。他在工厂里接近秘密工会,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同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五卅运动的影响下,湖南沙溢也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集会和游行。根据工会的要求,他积极推动和鼓励,同时参加了提高工资和改善待遇的罢工斗争。结果,他和其他几名工会积极分子被驱逐出工厂。
不久,谭希林加入了毛泽东提议的安源路和矿山工人俱乐部,并继续参加罢工运动。矿业当局与江西军阀勾结残酷镇压矿工,许多工人遇难,谭希林侥幸逃脱。
吴老感慨道:“西林真的有‘命’,他这辈子总能遇到好人指导他。1925年底,他和许光达被组织安排。经过几轮,他们来到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名骨干工人和农民。他们听了毛泽东、周恩来、萧楚女、彭湃、戴戴颖等革命家讲授的政治、军事、社会实践课程。他们参加了海陆丰社会调查,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西林的革命意识和革命理论是显而易见的,1926年1月,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秋收起义中黄埔学生上井冈山
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北伐战争即将开始,革命斗争急需大批军事干部。1926年4月,谭希林被中共指派到黄埔军校第五工程兵营学习。他刻苦学习工程师的知识,认真实践,军事素养和战术指挥水平迅速提高。
北伐开始后,黄埔军校的学生随先遣队叶挺独立团从广东肇庆出发。在汀泗桥和和盛桥的两次战斗中,谭希林勇敢地冒着枪林弹雨战斗。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入城后,谭希林等军校学员被就地转入本科学习和培训。1927年3月毕业,分配到叶挺独立团当排长,后调到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当排长,不久就当上了副连长。
南昌起义期间,8月2日,谭希林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军总指挥部警卫队从武汉出发增援起义部队。后来由于起义军撤出南昌,警卫团调到湖南,在修水与农民自卫军和安源路矿军合并,组成第一试探师。从警卫团调到师特务连长兼党支部书记,罗荣桓是公司党代表。
“八七”会议后,暂定第一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辖三个团,成为秋收起义的主力。谭希林仍担任该师特务连长,罗荣桓担任该连党代表。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开始。五千多名工农革命军从修水出发,于9月10日占领竹溪,然后进入湖南平江。9月下旬,起义部队南下,进军井冈山。为了巩固新的革命军,毛泽东对三湾部队进行了整编,并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全团7个连,谭希林是继毛泽东上井冈山后,任一营的第二连长。他率领第二连参加了对茶陵的战斗。根据毛泽东的部署,他建立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府。
1938年,延安毛泽东反井冈山斗争的一些同志拍了照片,题了词。第二排剩下的13个人是谭希林。
回忆起创办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吴老说:“西林在革命实践中认同了毛泽东,始终忠于毛主席。有一次,毛泽东在一个山村宣传发动群众,被地主围攻。当时毛混在群众中,虽然没有暴露身份,但处境十分危险。西林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率领第二连营救他,打败了地主武装,为毛泽东解决了危险。席林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被战友们誉为“救援将军”。
1927年8月,湘军第八军第一师两个团和江西国民党第三军三个团企图在红军主力远离湖南的情况下围攻井冈山。红31团一营营长陈、副营长率一、三连星夜经茶陵回到井冈山。在黄洋界的五个前哨之一,他指挥部队修建防御工事,并建立了严密的防御系统和火力装备。
八月三十日,项向发起猛烈进攻。第一营以一个连为基础,第三连为预备队。谭希林大胆地指挥前线,当他能近距离看到敌人时,他下令开火。随着红军射出的一排排子弹和扔出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湘军一个个倒下了。红军连续四次疯狂进攻击退了敌人。
这时有人说:“要是有枪就好了。”在场的贺子珍说:“刺平军械缴获的迫击炮全部。”说完,她从地上把她的兄弟何、、和刘叫了过来。几个人在烈日下把150公斤重的迫击炮运到黄洋界,在军械研究所的仓库里只找到三发炮弹。
这时,敌人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谭希林命令部队将迫击炮对准渊源村窑子坑的敌人指挥所。第一个壳灭了,没响;第二发炮弹出去了,还是没爆炸;最后一发炮弹,谭希林亲自指挥装填发射,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正好击中敌人指挥所,湘军指挥官倒在地上,敌人一片混乱。这时,红卫兵和儿童团正在山里挥舞旗帜,炮弹爆炸了。敌人误以为朱、毛率领红军主力回到井冈山,命令部队撤退。
红军以不到一个营的兵力,险败两个团的入侵,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毛泽东听到黄洋界战役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写下了一首壮丽的诗篇:“黄洋界的炮声大作,据报道敌人正在夜间逃跑。”。
江淮抗战巩固皖江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江北游击纵队改组为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西林任旅长、政委,任金浦路西军师司令员、政委,鲁西区委书记。”吴老回忆说:“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我是文化老师,天天随部队行军,天天打游击队,‘一枪换一个地方’,很少遇到西林,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就死在这个时候。”
1941年10月,日军伪军和桂顽军四面围攻淮南金浦路西根据地。桂顽军172师集结在潮县附近,48军两个师隐蔽在寿县以西。广西犟171师附八、十游击纵队先攻露西,企图利用新四军的单薄兵力。到10月中旬,顽军改变战略,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北上,已经蚕食了道路西南面的100多个乡镇。如果171师继续北拱,那么接下来的三个师就会分裂,把新四军推出露西。
面对日伪的顽强进攻,新四军成立了金浦路西战地指挥部。谭希林司令员和王集成政委分析了敌我力量的部署和战场形势,知道为了打败强大的顽军,选择进攻点非常重要。经过慎重考虑,谭希林把目光投向了大乔镇。
广西171师511团一营600多人,加上县常备旅,总兵力1100人。谭希林把第四旅第十一团从鲁东调到鲁西,命令该团掩护袖手旁观,封锁消息。当晚召开作战会议,命令4旅11团强攻大乔镇;在新蒋家村设伏、援助;同时部署5旅13团、6旅16团、17团、18团,4旅12团为预备队。谭希林和王集成把从鲁东调来的第十一团作为关键任务,以便出其不意地抓住他们,打他们的措手不及。
10月16日深夜,桥牌战开始。经过激烈的战斗和胜利,这场战役歼灭了桂县1000多个常备军,稳定了淮南的局势。4旅11团、6旅16团被授予“锤子团”光荣称号。
“1943年秋,皖江根据地的反摩擦、反‘扫荡’斗争,在空之前,进入了一个残酷而紧张的阶段。老谭任新四军第七师师长、皖江军区司令员,曾希圣任政治委员。这一对‘铁哥们’带领根据地军民一次次面对日伪和国民党顽军,针锋相对,针锋相对,给‘狗日’和顽军以沉重的打击!”武文斌生气地说。
1943年11月20日,桂湾176师、第八游击纵队龙延武师等五个团分三路进攻槐树嘴、小泉口、魏家坝。谭希林亲率主力进攻,曾希圣率领参谋人员撤至上庄联络军部,李步新副政委率领区委、师部转移。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谭希林率领他的部队在磨盘山周围建立了一个长达几十英里的防御阵地,并在顽固的军队必须经过的道路上埋设了大量的地雷和岩石地雷。第七师以磨盘山白虎滩一营、京头山独立团、狮子皮山白虎滩另外两个营封锁左、中、右顽军;巢湖大队在小泉口待命。
23日,顽军全面推进与七个师的交火。到了战争的下午,白虎滩已经在磨盘山击退了十多次顽固的冲锋。黄昏时分,巢湖大队奉命出战,皖南支队闻讯赶来参战,新四军几个部队展开反攻。经过三天两夜的激战,反顽抗战取得了彻底胜利,歼灭顽抗部队一千一百余人,缴获迫击炮一门,轻机枪六挺,火炮数千门,抓获游击队第二支队领导人郑启昌。这一次,沉重打击了顽军,粉碎了敌人东进的企图,巩固和扩大了以窝不作为为中心的皖江抗日根据地。
一九四五年七月,、奉毛主席、朱总司令之命,“消灭日本伪军,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从内到外指挥皖江军区。先后攻克武威、王成刚、凤凰颈、翔安、曹云、永嘉镇、陶畅、白渡桥等四十多个日伪据点,歼灭敌人近万人
这时,坐在一旁的谭将军的小儿子肖佳插话道:“我小时候,爸爸经常带我去洗澡。当我看到父亲从头到脚有14道伤疤时,我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你的伤疤都在我面前?’我父亲和蔼地说:“傻孩子,所有这些伤害都是由指控造成的。”如果伤害在我身后,那就不是逃兵!”"
这位总大使在外交战线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谭希林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七师师长、豫皖苏区第一副师长、胶东军区代理司令员、第三十二军军长、山东军区第一副军长、青岛警备区司令员,率部参加金浦路、朝阳基、孟良崮战役和青岛解放战争,为推翻蒋王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冬天,谭希林正在筹划新解放的长山岛的建设和防御,突然接到军委命令:“向外交部报告,另有任命。”谭希林不知所措。
他对两个军区首长说:“打了半辈子仗,外交不行。”许尤氏说:“谭司令,你至少是黄埔毕业的,不懂外交,至少懂点社交礼仪。哪像我们山大王?”政委还说:“你们是周总理亲自点名的,是我们山东军区的光荣。”
吴老生动地讲述了60年前的情景:“服从命令是军人的第一天职。很快,我和孩子带着老谭从青岛来到北京,住在前门外梅市街的新华酒店。当他向外交部报告时,西林看到周恩来说:“总理,我仍然喜欢战斗,对外交一无所知。“我帮了我:‘首相,我不想和他做大使夫人,我想留在中国’。总理笑着说:“外交官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不懂可以边做边学!" "
”接着,周总理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毛主席就提出了“中国外交事业要开创新局面”、“先收拾屋子再请客”等英明决策,并以伟人的气魄和战略家的眼光,提出外交官要从军队中抽调,从将领中物色。这次我们挑选了14位高级将领作为第一任大使。首相幽默地说,你是‘总大使’!”
吴老把他的行程描述得很漂亮:“1950年6月,毛主席任命谭希林为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特命全权大使。8月18日,所有外交官乘坐国际列车,于9月5日抵达布拉格。捷克外交部副部长主持了欢迎仪式。去大使馆的时候,我吩咐车清路,摩托车警卫,专车上挂着鲜红的中国国旗。我们心中充满了骄傲和尊严。”
谭希林上任后不久,恰逢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在新环境、时间紧、语言差的困难情况下,他仍然把举办国庆招待会作为头等大事。召开党委会议,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认真执行,从特邀嘉宾名单到餐具杯盘,都要亲自看一看,亲自把关。9月30日,谭大使主持了博物馆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国庆招待会。他热情地向捷克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使节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友谊,赢得了各方的支持,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吴老回忆说:“老谭牢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嘱托,忠实执行中央政府的外交政策,在各项具体工作中贯彻团结、友谊、合作的精神。除了完成三秘的日常文档管理外,还经常和老谭一起参加捷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认识了朋友,熟悉了情况,接触了感情,宣传了祖国。”
在开展外交活动时,谭希林首先考察了捷克的国情。他带领有关同志在3周内走访了俄斯特拉发最大的钢铁厂、欧洲第二大焦煤厂、捷克最大的冶金联合厂、3个农业合作社、2个国营农场等21家工厂。通过访问和学习,我与捷克人民进行了广泛接触,增进了友谊。高质量的研究资料赢得了国内的认可和好评。其次,与捷克共和国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他发扬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向各方宣传中国的方针政策,同时也了解对方的愿望和要求,从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第三,我们高度重视民族关系。捷克斯洛伐克是由两个兄弟民族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伐克组成的国家。为了表示对这两个民族的尊重,谭希林先后访问了布拉格和布拉迪斯拉发。访问期间,他强调了两个民族的团结与合作,携手建设社会主义。
谭希林积极的外交工作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四年的任期内,中国和捷克共和国签署了文化、科技、邮政、电信和广播等六项协议。中国派出20多个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代表团访问捷克,捷克也派出10多个相应代表团访华;两国还相互举办了多次展览和电影周;推动京郊庄与捷克维纳蔡村建立友好关系;屈原和鲁迅的作品在捷克广为流传。
吴老最后说:“中捷关系健康发展。这里的面包包含了老谭倾注的大量心血和智慧。”
1.《使节 谭希林:从“救驾将军”到驻外使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使节 谭希林:从“救驾将军”到驻外使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34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