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吴家人在盖华山脚下吴瑞明的诊所前合影。
1933年,中医学院全体师生合影,中间座位是南。温州图书馆馆藏
一个
1918年拍摄的吴家百年老照片,是在县学前从吴国芬先生的后人那里获得的。图为盖华山脚下长江以南典型的三室两层大房子。大门拱门上刻有冯丹朝阳,两侧刻有一对常绿花篮。大门左墙上挂着“吴瑞明医疗室”的牌匾。在大门两侧,浙南儒医迟先生题写:“泉乡橘井源头远,华山之座更美。”房子后面是华山——“盖华山”。春节附近的照片显示,房子后面的盖华山上,穿着棉袄的人们和荒凉的树木。照片中间,一个留着“凯撒”般胡须的中年男子,是医疗室的主人吴瑞明。吴先生是永嘉瓯区人。中医外科医生,也擅长南拳。清朝末年,他搬到永嘉市盖华山脚下的大沙巷2号。永嘉瓯曲吴氏是崇文传统中医世家,以浙南外科和骨伤治疗闻名。照片中,瑞明先生是前排左边的长子国芬,右边的次子国芳,右边的三子郭栋。
吴国芬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他年轻、有才华、受家庭风格影响时就渴望学习。他和父亲一起学医,并为之努力,所以尽了最大努力。17岁时,他去父亲的诊所行医。吴国芬行医之初,多事之秋,民不聊生。每一次他们穷到无法拖延就医,就想尽办法治疗,甚至慷慨解囊帮助患者治病。学习《金鉴外科》、《选科心得集》、《选医大全》,获此殊荣。特别擅长痈、疖、烧伤、乳腺疾病的诊治。他继承祖传医术,以外科为主,但通读历代医典,力求融会贯通。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视野开阔,重在手术,却很重视内科。他用药严谨,“药简力专”,每一个都有奇效。治疗疔疮痈首选自制丹药,由上下二丹精制而成,特别精致。比如芙蓉叶就是很好的药方,花可以清肺凉血,清热解毒;叶子外敷可以消肿解毒,排脓止痛。永嘉楠溪江两岸,到处都种着芙蓉花,资源丰富。吴国芬以用芙蓉花叶入药而闻名。他的医德和仁爱受到人民的高度赞扬,30岁就在浙南出名了。20世纪40年代,吴国芬被聘为永嘉市普安医药管理局特聘医生,后成为普安医药管理局医生。1963年,吴国芬被评为温州十大中医之一。他的二哥国方也和他一起学医。三弟郭栋出生于1912年,照片中他只有7岁。吴国栋小时候是一名医生。高中毕业后去苏州中医学院深造,毕业后回到温州。抗日战争时期,被聘为永嘉中医诊所主任、永嘉县中医协会主席。后为永嘉普安医药管理局住院医师,普安医药局医师、副局长。20世纪60-90年代,任温州中医院门诊部、妇科主任。1983年被评为省著名老中医。著名妇科医生马大正是他的学生。
二
其实武家上学前居住的县城,是清末民初名医云集的地方。这些名医,以及他们经营的医院和医学会,成为温州中医史上的一个故事。
县城从学校前南面的公园路开始,延伸到盖华山麓,向北向西转到兴文巷和铁景兰。县道学前班名称的由来,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永嘉儒学覆盖东华县山麓,县令于宋、元、游三年前修建。后来因为建立了儒家人才聚集的“郡学”,所以得名“儒英坊”。到了明朝,儒英坊因为方言谐音,改名为聚英坊。《齐海索坦》的作者蒋准在这里建了五柱书院,他的朋友何柏有一首诗赞美云:
盖华峰前的旧书店被高高的树木和深深的竹子包围着。编制了几千年,三万山毛榉。
清末,来自直隶和永嘉的张英席在铁景兰创办了同济医院。此外,瑞安赤壁,又名小茶,曾在李记医院及校报分院、第十省立师范、永嘉文化艺术学校、温州李记中等医学院等担任医生。他在沙茂河创办“永嘉池医专会”十余年,培养了吕干甫、李明勤等名医近百名医学生。池的诗《和六十自述》:
为了回到殷70年,白发的耻辱已经上去了。东山地势高,唱歌,南国住在城市附近。万的姓和灾难一样糟糕,郊区还没有见到硝烟...
东山是盖华山。“池医专会”为温州培养了许多医家。卢干福在专门学会学医的时候,小茶先生经常夸人:“我门下可以有大医生。”
1928年夏,瑞安派陈玉门、弟子迟从山东致仕归来,在县校前的山脚下修建“义山亭”,并设立“晚学斋”;次年春,“温州中医学会”成立,桃李满天下,医名广为流传。他的朋友王理孚写道:“苏翁新楼依山亭,诗落”:
别回江南了。谣传架子斜靠在山上。一池梦叶草,一片岩云根护青苔。有酒的话就只浇水,没有官的话就得住阳台。《肘后先生》和《万金油》都在,叫行人不要猜。
民国时期,永嘉神州中医协会会长、永嘉普安医药应用局义务医师兼名誉主任、温州市中医院首任院长、省名医白仲瑛在盖华山脚下开设诊室。他在中医妇科方面有所创新,崇尚清淡典雅的用药,善于灵活运用。寒热不交,炒山治、川连只需几分,吴茱萸、豆蔻只需几粒。认为“轻舟不能超载的温柔娇躯”有“光明可以走向现实”的秘密。
1933年1月,永嘉县中医协会主席南在铁景兰19号创办“温州中医学院”,他的上海中医学院同学、瑞安秦龙门担任助教。在教学方面,继承了陆、先生的学术思想,发扬了古代帝王之义,融汇了新知识,宣传了中医的科学化;并注重基本功,循序渐进,男女兼收,培养了无数学生,如许文舟国华、顾振生、平阳苏远、青田陈世煌等。
1941年元旦,温州的《浙江-欧日报》刊登了“中医蒋从上海归来求医”的广告:蒋,曹的弟子,瑞安名医,著有《经方实验录》,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在上海行医多年,擅长治疗肝胃、肺、心等妇科疾病。这次从上海到温州,这个港口的各路领导都觉得自己的才华难得,都同意留在温暖的街上。诊所已经选好了17号铁井吧,决定元旦正式去诊所。
除上述医师外,还有赵、叶晓婷、卢干福、迟泽民、陆、吕汉光、薛、、条、严伯苓、李兰生、潘世炎等医师。,都住在县城的学前班和铁景兰一带,并设立了诊所。
值得一提的是,清光绪六年五月,英国医生兼传教士道玮德应英国传教士曹亚之之邀,在温州开设了第一家西医诊所,曹亚之在盖华山脚下创办了温州第一座教堂,住在花园巷。起初,道维德只接诊可怜的眼疾患者,但很快就因高超的医术和热情善良的治疗而在瓯越出名。直到1882年7月,诊所因某种原因被迫关闭。作为温州第一家西医诊所,它在温州开创了西医的先河,尽管规模小,生存时间短。
如今面对这些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照片,面对这些衣着朴素的人,感受着医生的亲切,我们心里还是会有无限的感慨。
在公园路改造即将完成之际,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对曾经的名医“医家路”的历史进行记录和解读,对于提升温州的文化含金量会有很大的帮助。
来源:温州日报
龚文红
1.《温虹 一张老照片蕴含的旧事:华盖山麓,曾经名医荟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温虹 一张老照片蕴含的旧事:华盖山麓,曾经名医荟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359252.html